古代历史着名人物

第178章 俞大猷:明廷抗倭雄狮,剑指东南,功勋赫赫(2/2)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古代历史着名人物》最新章节。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俞大猷与戚继光重整旗鼓,对岑港的倭寇发起猛攻,终使其退至柯梅,后流窜闽、广。然而,胡宗宪暗中放走倭寇,将责任推卸给俞大猷,导致后者再次被逮捕,世袭特权被剥夺。幸得好友陆炳相助,俞大猷才得以出狱,投身大同巡抚李文进麾下,共同创建兵车营,大破敌军,再次证明了自身的军事才能。

嘉靖四十年(1561年),俞大猷奉命征讨广东饶平贼首张琏。面对自称“飞龙国皇帝”的张琏,俞大猷采取智取策略,先攻其巢穴,迫使张琏回援,再设伏将其包围,最终生擒张琏及其部下萧雪峰等,大获全胜。然而,与俞大猷协同作战的闽、广官员冒领战功,俞大猷却选择了宽容大度,不与之计较。此次胜利,俞大猷被提升为副总兵,负责南、赣、汀、漳、惠、潮诸郡的协防工作,展现了其卓越的军事领导力。

在成功平定张琏后,俞大猷乘胜追击,继续征讨程乡盗贼,迫使梁宁逃亡,徐东洲被捕。面对林朝曦与黄积山的联合反抗,俞大猷指挥官军攻破贼营,斩杀黄积山,林朝曦虽一度逃脱,但最终也被消灭,彻底清除了这一地区的匪患。

4、兴化之战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一股新倭寇势力从日本本土集结而来,对兴化城形成了严重的威胁。倭寇人数众多,长期围困兴化,但始终未能攻克。直到一次伪装渗透,倭寇利用刘显使者的身份混入城中,一举攻陷兴化,使局势陷入极度危险之中。

倭寇占领兴化后,刘显率军逼近,但鉴于兵力劣势,他未敢贸然攻城,这一决策却使他遭到弹劾,蒙受不白之冤。俞大猷对此表示理解,认为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强攻,风险极大,主张等待时机,集中优势兵力后再行出击,展现了他谨慎而不失战略眼光的军事风格。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朝廷紧急调遣俞大猷为福建总兵官,谭纶则出任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共同应对倭患。然而,战局再添变数,都指挥欧阳深在平海卫不幸中伏阵亡,倭寇趁机占领该地,形势愈发严峻。

在戚继光率领的浙江精锐部队加入后,谭纶迅速组织了对倭寇的全面反击。他精心布署,切断倭寇退路,以刘显、俞大猷、戚继光为三大主力,对平海卫实施围攻。在谭纶的指挥下,戚继光勇担先锋,一举突破倭寇防线,收复了平海卫,斩首两千余级,取得了决定性胜利。随后的追击中,俞大猷与戚继光等将领紧密配合,又歼灭倭寇三千多人,彻底解除了兴化的威胁。

鉴于戚继光在兴化之战中的卓越表现,朝廷决定由他接替俞大猷,出任福建总兵官,而俞大猷则被调任至南赣总兵官。这一调整,不仅体现了朝廷对戚继光的认可,也彰显了俞大猷的高风亮节,他以国家大局为重,毫无怨言地接受调动,继续在新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5、潮州战役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俞大猷临危受命,调任广东总兵官,面对潮州倭寇与海盗吴平勾结,以及蓝松三、伍端等少数民族首领的叛乱,局势极为复杂。俞大猷凭借丰富的招降经验和显赫的战功,采取了软硬兼施的策略,单骑入伍端等部,成功招降程绍录,并借其之口劝降梁道辉,显示了其卓越的政治手腕与军事威慑力。

在惠州,俞大猷的威名同样发挥了关键作用。惠州参将谢敕在与伍端交战中处于下风,提及“俞家军”的到来,伍端等首领闻风而逃,避免了正面冲突。不久,俞大猷亲临惠州,迅速擒获温七,迫使伍端负荆请罪,请求参与抗倭,以此弥补过错。俞大猷顺势而为,任命伍端为先锋,于邹塘围剿倭寇,一举焚杀四百余人,展现了其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

倭寇败退至崎沙、甲子等地,企图乘船逃逸,但遭遇海上风暴,损失惨重。幸存者退守海丰金锡都,俞大猷率军围困,历时两月,断其粮道。副将汤克宽设伏,击毙倭寇首领三人,参将王诏等随后赶到,彻底歼灭残敌,彰显了明军的强悍实力。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吴平卷土重来,制造大量船只,聚众叛乱。戚继光与俞大猷再度携手,水陆并进,重创吴平,迫使其逃往凤凰山。然而,在后续的追击中,汤克宽、李超的部队遭遇挫折,吴平乘机逃入大海,俞大猷也因此受到弹劾,被免去官职。最终,吴平在万桥山被汤克宽部彻底消灭,但其生死成了谜团,留下了一段未完的战史。

6、讨平流寇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李亚元在河源、翁源地区煽动叛乱,威胁地方安宁。面对这一严峻挑战,总督吴桂芳紧急调集十万大军,委任俞大猷为先锋,率领精锐部队深入敌腹。俞大猷采用分兵五哨的战术,直捣李亚元巢穴,经过一系列激烈战斗,成功俘虏斩杀叛军一万四百余人,解救被挟持的百姓八万余人。这一辉煌战果,不仅稳固了地方秩序,也为俞大猷赢得了“平蛮将军”的殊荣,官职晋升为署都督同知。

伍端病逝后,其部下王世桥趁机作乱,局势一度动荡。俞大猷临危不惧,迅速调集兵力,对王世桥叛军发起猛攻。经过一番激战,王世桥被其部下捆绑,主动向俞大猷投降,再次彰显了俞大猷在平叛中的杰出指挥能力和军事影响力。

隆庆二年(1568年),海贼 曾 一 本 在广州、福建沿海肆虐,严重威胁海疆安全。在澄海知县被掳、守备李茂才战死的紧急情况下,朝廷紧急派遣俞大猷督广东兵前往征讨。俞大猷不负众望,率领郭成、李锡等将领,精心部署,一举剿灭曾一本的势力,将其擒杀,海疆危机得以解除,俞大猷因此晋升为右都督,再次证明了其在海防方面的卓越贡献。

隆庆五年(1571年),广西黄朝猛、韦银豹叛乱,大肆劫掠,民不聊生。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巡抚殷正茂集结十四万大军,命俞大猷挂帅出征。俞大猷兵分四路,连续攻破叛军数十个据点,迫使韦银豹等退守潮水高地。在久攻不下之际,俞大猷巧用计策,先佯攻马浪,再派参将王世科趁雨夜设伏,最终于黎明时分发起总攻,将敌人一举歼灭,生擒黄朝猛、韦银豹,斩首八千四百余人。此次战役的胜利,不仅平定了广西的叛乱,也确立了俞大猷在平叛作战中的显赫地位,其子孙因此获得世袭指挥佥事的荣誉。

四、晚年

俞大猷,这位明代的抗倭名将,不仅以卓越的军事才能闻名于世,更以廉洁自律、爱护部下的高尚品格深受尊敬。在其辉煌的军事生涯中,尽管屡建奇功,名震南部疆土,却也不免遭受不公。巡按李良臣以莫须有的“奸贪”之罪对其进行弹劾,幸得兵部力挺,澄清事实,终使俞大猷免于不白之冤。然而,皇帝诏令其回原籍听候差遣的决定,却也让他暂时离开了军事舞台。

不久,俞大猷再次被朝廷起用,出任南京右府佥书,后又以都督佥事的身份重返福建总兵官的岗位,表明了朝廷对其军事才能的持续信任与倚重。这不仅是对俞大猷个人能力的认可,也反映了其在国家边防安全中不可或缺的地位。

万历元年(1573年),俞大猷在海贼突袭事件中遭遇挫折,被迫离职。然而,他并未因此沉沦,而是以署理都督佥事的身份,负责车营训练,继续为国家培养军事人才。万历七年(1579年),年事已高的俞大猷三次上疏,表达了自己告老还乡的愿望。不久,这位一生为国征战的老将,因病逝世,享年七十七岁。朝廷追赠其为左都督,谥号“武襄”,以表彰他一生的忠诚与功勋。

结语

俞大猷的一生,是对古代贤人豪士精神的传承与发扬。他用兵讲究谋略先行,眼光长远,从不贪图短期功利,而是以国家大局为重。即便年事已高,其忠诚为国之心仍未减,所到之处,屡建奇功,展现了卓越的军事领导力。武平、崖州、饶平等地纷纷为他立祠祭祀,不仅彰显了他生前的威望,更体现了后人对其卓越贡献的永久纪念。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明日方舟:岁十三
明日方舟:岁十三
关于明日方舟:岁十三:正常人穿越的流程,咱也是知道的...但是...貌似...有啥不对劲的呀?穿越来到了泰拉。好消息:不是神圣泰拉。坏消息:自己也不是博士。“今日降世,吾为岁第十三女,流离千年,便知真名为鸠。”“自知为罪臣骨血,罪孽深厚,设百年之期施行善举,施医众生,以偿余罪。”看着不远处因为自己这个意料之外的在13月13日新生的岁,而整齐凝视的龙子们,还有更远处黑压压的禁军们,鸠很识时务的说着
honoke
穿越兽耳原始部落,开局被驱逐
穿越兽耳原始部落,开局被驱逐
陈默穿越蛮荒原始的兽耳世界,成为狼耳族,开局兽化返祖失败族群被驱逐。几厘米尖牙和利爪哪有长矛好用。从荒野流浪,捡到乖巧可爱的兔耳娘,收拢被抛弃的各种兽耳人,钻木取火,结网捕鱼,制造工具,迈入青铜时代统一百族。陈默:我只是想打造一个兽耳文明,当然不是为了收集各种兽耳娘,她们自己就贴过来了。
金克斯的鱼骨头
我的年代怎么还有四合院
我的年代怎么还有四合院
一位现代的厨师,魂穿1948年解放前夕,入住四合院,没有系统,没有符篆,没有超能力,仅有的一个祖传的储物戒指,在艰苦的年代悠闲的生活上上班,做做菜,没事逗逗四合院的禽兽,戾气不大,没有屎尿屁,没有恨人不死平淡的年代生活,
晴瑶的小白猫
退亲发家科举路,六元及第娶公主
退亲发家科举路,六元及第娶公主
苏润一朝穿越,成了个父母双亡,还名落孙山,声名狼藉的舔狗书生。他两眼一睁,正遇到未婚妻PUA,当众打压他,甚至扬言要退亲?行!退亲就退亲!苏润当机立断,立刻甩掉渣女,转身回报一直默默供养自己的亲人们。经商科举,壮大家族,结交好友,带飞贵人……从此,大哥走上仕途,二哥成了首富,好友们名利双收,连王朝都转危为安。而苏润不仅成为大炎唯一一个连中六元的状元,还因才能卓绝,引得皇室不惜下嫁公主来拉拢他。多
龙行风
穿成农家受气包,一朝科举变大佬
穿成农家受气包,一朝科举变大佬
关于穿成农家受气包,一朝科举变大佬:李云志出生于考公大省,每年有千万的人报考,他在父母的督促下也连续连年下场考试,终于脱颖而出,成功上岸。谁知道还没来的及跟他父母说这件事就出了车祸,结果穿越到了一个叫大魏的朝代。李云志看着八代贫农,一贫如洗的家,还有几个极品家人,得勒,辛辛苦苦好多年,一朝回到解放前。在这个仕农工商的时代,好像考上公务员是他唯一的出路。
清花照凉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