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史着名人物

第180章 戚继光:明代长城,抗倭名将的传奇一生(2/2)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古代历史着名人物》最新章节。

紧接着,倭寇残部逃至台州东北大田附近,企图绕道袭击处州。戚继光洞察敌情,预先在上峰岭设下埋伏,以一千五百精兵对两千五百倭寇实施伏击,以少胜多,全歼敌军,再次展现了他高超的指挥才能。此后的一个多月里,戚家军在台州一带连续取得七次陆战胜利和五次水战胜利,共计斩杀倭寇一千四百二十六人,焚溺致死的倭寇更是多达四千余人,这场战役成为了戚家军抗击倭寇的标志性大捷。

台州之战不仅重创了倭寇,也极大提振了明军士气。同年九月,戚继光因台州之战中的卓越表现,被晋升为都指挥使。台州百姓将戚继光视为抵御外侮的“长城”,浙东地区依赖他的力量得以安宁,当地民众修建生祠,以纪念他的赫赫战功。战后,戚继光再次在义乌招募士兵,使戚家军的规模扩大至六千余人。

同年十月,闽广一带的叛军流入江西起事,胡宗宪无力平叛,遂请求戚继光支援。戚继光率军前往,迅速击溃叛军,迫使他们逃往建宁。十一月,戚继光凯旋回浙,结束了这一年的抗倭与平叛行动,巩固了东南沿海地区的安定,进一步确立了戚继光在明朝军事史上的卓越地位。

2、援闽破倭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福建遭受倭寇大规模侵扰,胡宗宪下令戚继光率军入闽平倭。戚继光率领六千精锐,从温州渡海至平阳,再抄小道抵达福建。初抵福建时,民众因长期遭受倭寇和官军双重压迫,对戚家军的到来心存疑虑。然而,戚家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深得民心,民众纷纷以食物和饮水相赠,热情支持抗倭事业。

戚继光分析敌情后,决定首攻横屿岛。横屿岛位于宁德城外的海中,四周环水,地形复杂,是倭寇盘踞多年的坚固据点。戚继光先攻破与横屿岛呼应的张湾,随即于八月初八日强攻横屿岛,仅半日便收复该地,消灭倭寇数百,解救被掳民众八百多人,赢得援闽后的首场胜利。

之后,戚继光率军直捣牛田,这里是福建倭寇的最大巢穴,周边小据点众多。戚继光采用夜袭战术,士兵手持柴草填平壕沟,突袭牛田,一举歼灭倭寇,随后在九月中旬的夜晚,又智取林墩,大量倭寇落水溺毙。兴化城的民众得知消息后,纷纷前来慰劳,戚继光在平远台刻碑纪念此役。

戚家军入闽不到两个月,千里转战,横扫横屿、牛田、林墩等倭巢,威名远播。各地将领纷纷效仿戚继光,开始训练自己的军队。戚家军因作战略有伤亡,需补充休整,戚继光于十一月返回浙江,途经福清时,偶遇倭寇登陆,迅速出击,斩首两百人,彻底清剿闽广倭寇。

3、暂定全闽

戚继光离开福建后,倭寇乘机卷土重来,攻陷了兴化城,使得福建局势再度紧张。明廷紧急调动兵力,任命俞大猷为福建总兵官,同时再次派遣戚继光率师援助,并由谭纶出任福建巡抚,统筹军事行动。然而,俞大猷认为单凭现有兵力难以彻底解决倭患,需要更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戚继光第三次在义乌招募士兵后,率军进入福建,与俞大猷、刘显等将领商讨作战方案。他们决定先切断倭寇的退路,再由戚家军担任中路主攻,左右两翼由俞大猷和刘显部队配合。在四月二十日的平海卫之战中,戚继光亲自督战,戚家军在火炮的掩护下,成功突破倭寇防线,斩敌两千余,解救被掳民众三千余人。随后一个月内,戚家军连战连捷,共十二次击溃倭寇,斩敌三千余。

同年十一月,戚继光接任福建总兵官,负责镇守福建全省及浙江的金华、温州二府。不久,新一波的倭寇侵入福建,围困仙游城。戚继光率军驰援,在一个大雾弥漫的日子里,采取各个击破的战术,一举击溃倭寇,解救了被围困五十余天的仙游城。此战以少胜多,成为抗倭战争中的经典案例。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春,戚家军在王仓坪追击倭寇,斩首百余,迫使余党逃往蔡丕岭。戚继光指挥士兵攀岩追击,俘杀敌军一百多人。剩余倭寇逃至海上,侵扰福宁,戚继光率军李超等出击,击溃敌军,追至永宁,斩敌三百余。至此,福建境内的倭患暂时平息。

五月,戚继光与其他部队会师,镇压了“山寇”蓝松山,之后,戚家军长期驻守福建,维护了东南沿海的和平稳定。戚继光在福建的抗倭战绩,不仅稳固了明朝在东南的统治,也彰显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领导魅力,成为后世传颂的英雄。

4、出击粤倭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广东的倭患逐渐加剧,特别是潮州地区,倭寇与海盗吴平相互勾结,形成二万人的庞大势力,对沿海居民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虽然俞大猷的部队多次对倭寇和吴平的海盗势力进行打击,但未能彻底根除。

同年春,戚继光率军与俞大猷会合,共同制定了讨伐吴平的作战计划。戚家军水陆并进,在梅岭一战中大败吴平的海盗和倭寇联军。战败的吴平被迫放弃辎重,带领一百余艘战船撤退至闽广交界的南澳岛,企图以此为据点继续顽抗。

九月,戚继光将部队分为中、左、右三路,趁着海面风平浪静,亲自督兵渡海攻打南澳岛。戚家军在岛上展开激烈战斗,俞大猷的援军随后抵达,与戚继光的部队共同作战,几乎全歼岛上敌军,仅有吴平等七百余人侥幸逃脱。戚继光和俞大猷乘胜追击,直至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四月,终于彻底剿灭了残余的倭寇和海盗势力,吴平在无路可逃的情况下投海自尽。

五、望着幽燕

在东南沿海的倭患平定后,明朝的北方边防问题日益凸显。明穆宗即位后,力图革新政治,阁臣徐阶、高拱、张居正等人积极推动北方边防的建设和改革。隆庆元年(1567年),在陈瓒、吴时来等人的推荐下,戚继光被调回京城,协助处理军政事务。不久,他呈递了《请兵破虏四事疏》,阐述了对边防的看法,请求获得十万大军,以平定边疆。尽管朝廷内部对任用戚继光守边意见不一,他最初被任命为神机营副将,但在谭纶的建议下,朝廷调集三万步兵和三千浙江兵,交由戚继光训练。

隆庆二年(1568年),穆宗接受了谭纶的推荐,任命戚继光总理蓟州、昌平、保定、辽东四镇练兵事务,地位与四镇总督相当,总兵官以下皆受其节制。为了便于统一指挥,朝廷将原总兵郭琥调离,专任戚继光为总兵官,镇守蓟州、永平、山海等地。次年,因平定吴平之功,戚继光被晋封为右都督。

到任蓟州后,戚继光多次上疏,分析边防问题,强调练兵的重要性。他提出的募新兵、专事权等建议得到了谭纶、高拱、张居正的支持,也获得了穆宗的批准。在戚继光的推动下,蓟州防区被划分为十二路,建立了东西协守制度,设立了七座车营,实现了车、马、步兵的协同训练。此外,戚继光还亲自督率十二路兵马,对边防进行了详细的考察,提出并实施了三千座空心台的建造计划,以增强长城东段的防御能力。

在边军的训练和改革方面,戚继光同样倾注了大量心血。他设立车营,进行车、马、步兵的协同训练,设计了拒马器,建立辎重营作为军用物资的基地,根据军队来源的不同分配不同的防守任务。隆庆六年(1572年),在戚继光的提议下,边军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军事演习,人数达到十六万,持续二十多天,展示了戚家军的训练成果。

戚继光在蓟州的边防建设成效显着,蒙古部落的侵扰屡遭挫败。万历元年(1573年),蒙古小王子与董狐狸进犯,戚继光率军平乱,迫使董狐狸献关求赏。次年,长昂入侵,也被戚继光击败。戚继光的军事才能和边防策略,使蓟门固若金汤,蒙古无法攻入,甚至转向辽东侵扰。万历七年(1579年),戚继光支援辽东,协助李成梁击败蒙古图们汗的四万大军。

戚继光在蓟州镇守十六年,边防设施完善,蓟门安定。他的继任者沿袭他的成法,使得边疆数十年无大事。

六、投逐南荒

随着时光的流逝,戚继光在北方边防的卓越贡献逐渐成为过去,政治风云的变化开始对他产生影响。万历五年(1577年)和万历十年(1582年),两位重要支持者谭纶和张居正相继去世,戚继光失去了朝中的主要支柱。张居正去世后,神宗迅速对其政策和亲信进行清算,戚继光作为张居正倚重的大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波及。

在这一时期,戚继光曾经提拔的“西裨将”陈文治开始在京城散布关于戚继光的负面言论,企图取而代之。给事中张鼎思则上书弹劾戚继光在蓟镇任职期间无功,建议将其调往南方。然而,这些指控并不属实,因为在张居正的指导下,戚继光的边防策略着重于防御,避免与蒙古军正面交战,以保持边疆的稳定。

尽管戚继光曾希望在战场上与敌军进行正面较量,以彻底消除边患,但他始终遵循张居正的指示,坚守防御策略。万历十一年(1583年)二月,神宗听从张鼎思等人的建议,将戚继光调任广东总兵官。当戚继光离开蓟州时,当地百姓纷纷请求朝廷让他留任,但由于朝廷决策已定,百姓们只能在道路上哭泣送别,表达了对戚继光深深的不舍和敬意。

广东相对平静,但远离权力中心的戚继光心情抑郁,加之好友相继离世,身体状况不佳,他多次上疏请求辞官。万历十三年(1585年),在给事中张希皋等人的连续弹劾下,神宗最终同意了戚继光的辞职请求。同年十月,戚继光告别官场生涯,返回故乡蓬莱,结束了他辉煌而又曲折的军事生涯。

七、晚年

戚继光一生致力于国防与边疆的安宁,无论是在浙江抗倭的烽火岁月,还是在北方边防的艰辛岁月,他都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高尚的品格。在浙江抗倭时,他慷慨解囊,赏赐有功将士,深得士卒之心。北镇蓟州,他依旧慷慨对待士卒,广结善缘,即便身居高位,却生活简朴,家无余财,唯有藏书数千卷。罢官后,戚继光的生活陷入困境,家中连请医抓药的费用都难以承担,妻子王氏也在艰难时刻离他而去。

戚继光的晚年,政治环境恶劣,朝廷对他的态度冷漠,即使有御史傅光宅上疏建议重新启用,也遭到无情拒绝,甚至招致罚俸。万历十五年(1587年)十二月十九日,戚继光病发,次日病逝于家中,享年六十一岁。朝廷对这位功勋卓着的将领的去世反应冷淡,直至两年后,其长子戚祚国赴京请求恤典,朝廷才勉强同意祭葬。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礼部上奏,高度评价戚继光在闽浙抗击倭寇、在幽燕防御外敌的卓越功勋,请求按照惯例给予恤典。朝廷最终同意,戚继光的后代得以陆续袭职。晚明时期,朝廷追赠戚继光谥号“武庄”,天启初年,首辅叶向高上疏,为戚继光平反,指出其功大赏薄,请求重新评价。朝廷随后改谥为“武毅”。

崇祯八年(1635年),明朝政府在戚继光的故乡蓬莱建立了表功祠,以纪念他的丰功伟绩,每年春秋时节,朝廷都会举行祭祀仪式,表达对这位伟大将领的敬仰与怀念。

结语

戚继光的一生,是忠诚与智慧、勇敢与坚韧的典范。他不仅在战场上留下了赫赫战功,更在军事理论上做出了重要贡献。戚继光的故事激励着无数后人,成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在历史的长河中,戚继光的名字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永远闪耀着光芒。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曹操天崩开局,遇到我,他无敌了
曹操天崩开局,遇到我,他无敌了
关于曹操天崩开局,遇到我,他无敌了:王厚穿越三国,成为袁绍帐下第一毒士。他给袁绍献毒计十二策,十八路诸侯会盟,灭董卓,屯冀州,威震天下!官渡大战,他谏言毒计上中下三策,灭曹操,诛刘表,袁绍志大才疏,认为王厚毒计太毒,冀州之大,无他容身之地,逼得他投奔曹操帐下。此时,曹操正值赤壁大战前夕,面对袁绍二十万兵马,天崩开局。他在曹操帐下,屡献毒计!曹操军中爆发瘟疫,何解?王厚献计:用投石车投放到敌方阵营
隐居的鱼
长生:我在大唐当土豪的那些年
长生:我在大唐当土豪的那些年
我在大唐当土豪的那些年:秦天穿越到唐朝,拜神道袁天罡为师,一直在山上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贞观十年,长孙皇后病重,秦天下山穷游行医,却机缘巧合之下被兵头头牛大毛绑进长安,成为了长孙皇后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从此便开始了自己在大唐的鬼混之旅。漫漫长生路,他曾经历了贞观时期的万国来朝,也曾目睹了盛唐帝国的崛起。他曾是李世民的左膀右臂,也曾是压得武则天喘不过气的第一权臣。他曾鲜衣怒马、对酒当歌,也曾借酒消愁
天命在我
大秦世子之首富老婆是反派
大秦世子之首富老婆是反派
最重要的是:两人感情超级甜!!!世子:“我要的是一个大同盛世!”世子妃:“然后就天天拿我的钱!”七年前,秦国世子赢辰安被逼入大周王朝帝京为质从此,破奇案、清田亩、斗门阀……“既然礼崩乐坏,难道世子就不能是天子?”“百万秦军在手,你们应该没意见吧?”七年后,秦国终于动手,强攻要塞、掘断河流、威逼诸侯……“我掌握所有人的命运,包括天子。”“那我就撕开黑幕!”王朝诸国门阀世家皆被操纵,那就一起掀了它。
吃海鲜的小熊
火影:从迎娶楼兰公主开始无敌
火影:从迎娶楼兰公主开始无敌
(本书涉及到的原着剧情,将以TV版为主非漫画版。)道传世家的李浮生,偶然从环境中吸收到了一缕早已消失的灵气,以为即将灵气复苏。为了赶在其他人之前争取更大的好处,匆匆办理了休学手续,一个人偷偷前往昆仑山脉深林。谁知一脚踩空竟摔进了火影忍者世界的风之国沙漠之中。就在他即将因脱水而死的时候,一个驼队从远处走来……毁于战乱的楼兰国,每次忍界大战都费力不讨好的砂隐村,强横一时的云隐村,火影世界的绝对主角木
单身怪
华夏风云人物传
华夏风云人物传
故事梗概华夏历史长河悠悠,自远古三皇五帝始,文明曙光初现。伏羲创八卦以启智,神农尝百草而救民,黄帝战蚩尤,部落遂合,华夏根基乃定,自此文明火种渐盛,绵延千载。夏启承禹业,废禅让而启世袭之朝,然夏桀荒淫无道,终致夏亡。商汤得伊尹贤佐,兴兵伐夏,建殷商之邦。伊尹佐多君,国势日隆。纣王继位,沉湎酒色,周武王应天顺人,在姜子牙等能臣辅佐下,兴兵牧野,商军倒戈,周室代兴。周公制礼作乐,明等级秩序,封诸侯以
司马上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