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满西楼。
齐国文人齐聚赵文博居室,列队而立。
一个个神色凝重,低头不语,气氛无比压抑。
赵文博负手而立,目光扫过众人,片刻后,语带责备。
“瞧你们这副模样,如同秋风中的残叶,毫无生气。”
言罢,他提高音量,严厉道,“都给本官打起精神来!”
齐国士子们闻言,身躯猛地一振,随即昂首挺胸,目光坚定地与赵文博对视,齐声道。
“是,大人。”
赵文博微微颔首,声音低沉。
“出发前,本官便已言明,大宁此行凶险,更可能有来无回。难道此刻你们心生怯意不成?”
先前斗诗中的张贺山,跨前一步,声音坚定。
“大人,我等并无退缩之意,随时准备以身报国。”
赵文博目光深邃,轻轻摇头。
“不必过于紧张,这三日都不会有事,圣文帝不会对我们采取任何行动。”
此言一出,齐国众人皆面露疑惑,张贺山率先发问。
“大人此言何解?”
赵文博沉声道:“今夜那摆摊斗诗的韩栋,显然是圣文帝派来的探子,意在试探我等。”
“若非那光头世子横插一脚,圣文帝定会在这两日内动手。”
他轻轻一叹,“可惜,终是未能将他彻底激怒。”
众人闻言,立即会意,纷纷点头。
那光头世子文采斐然,不输他们中任何一人。
尤其今晚还胜了柳媚儿,圣文帝一定会打消动手的念头。
只需在诗词大会上,派出那光头世子,与他们正面较量即可。
然而,这样一来,胜负便成未知,增添了几分变数。
想到此处,众人神色再次凝重。
赵文博早已看穿众人心思,淡然一笑,“诸位,不必过分忧虑。”
“你们难道真认为那光头世子的才华在你们之上?”
众人闻言,面露疑惑,纷纷投来不解的目光。
柳媚儿轻声细语,带着几分娇柔。
“大人,那小孩儿所作之诗,您也亲耳所闻。反正奴家是难以企及。”
众人闻言,纷纷颔首,表示赞同。
赵文博见状,不禁放声大笑:“哈哈,你们也未免太过妄自菲薄了。”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大宁朝以武立国,历经四百余载。”
“直至圣文帝登基,方才开始重视文道。”
“文道在大宁的兴起,不过短短二十多年。”
“又如何能与文道昌盛数百年的齐国相提并论?”
“说句实话,即便大宁当下学问最高之人,放在齐国,也不过是中游水平。”
赵文博的话语中带着几分自信,“试问,在这般文道薄弱的大宁,又如何能培养出光头世子那样的文道奇才?更何况,他还只是个六岁孩童。”
“他绝不可能强过你们这些拥有深厚文道底蕴的才子。”
赵文博的话语斩钉截铁。
柳媚儿闻言,似乎有所领悟,口中低声呢喃。
“那大人的意思是,这其中有蹊跷?”
赵文博微微一笑,反问道。
“你们再想,今日出题之人是谁?”
柳媚儿美眸流转,回答道:“是靖王。”
赵文博又问:“那又是谁先作的诗?”
柳媚儿答道:“是奴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