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安把忽悠老陈的那套说辞拿出来又重复了一遍。
沈秀兰还没开口,老陈同志就拍着大腿说道:
“我就说这小子在忽悠我,低买高卖,这不就是投机倒把的二道贩子么?”
“还说什么挣手艺钱,倒腾废品算哪门子手艺?”
沈秀兰的眉头也蹙了起来:“是有点不靠谱。”
“前阵子火车站那边挑着扁担卖瓜子的都被叫去训话了。”
“儿子,你要实在闲不住,明天妈再去街道问问安排工作的事。”
“都已经排了3年了,怎么也该轮到你了!”
老陈在一旁帮腔,对着陈子安指指点点:
“你小子有时候聪明,有时候又像头倔驴。”
“当初下乡的时候要是没整幺蛾子,老老实实待在农场,现在还能受这委屈?”
其实知青有两种,一种是下乡知青,一种是插队知青。
看似相近,实则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群体。
下乡知青需要严格政审,因为是带着任务的,要帮助农民进行农作物开垦和养殖工作。
通常会被安排到农场、广播站、文兵团等相对清闲的岗位上。
不仅如此,每个月还有基本工资可以领,虽然少了点只有几块钱,但是可以算工龄。
而插队知青就不一样了,不需要政审和学历,也没有什么任务,直接到生产队参与生产。
唯一背负的使命就是,在艰苦的环境中接受再教育。
跟农民干一样甚至更多的活儿,能不能吃饱饭全看自己能不能挣到工分。
陈子安原本属于前者,但为了照顾苏晴,主动变成了后者。
所以老陈同志说的没错,如果他当时脑子没犯抽,留在农场好好干。
这会儿不仅工作已经安排完了,甚至连工资都可能涨了一级。
“话怎么那么密呢,就显你了!”沈秀兰调转筷子在老陈头上敲了一记。
“儿子不去插队,苏晴那丫头怎么办,就她那细胳膊细腿的,还不得饿死在陕北啊?”
其实最开始的时候,她特别反对陈子安和苏晴的事情。
家庭条件不好,没有壮劳力,只有个年幼的弟弟和生病的老娘。
等结了婚以后,这些都是麻烦事。
一个人拖着一大家子,再宽厚的肩膀也扛不住啊。
奈何儿子实在喜欢,成天在耳边吹风说好话,她拗不过。
直到苏晴复读两年考上了大学,她才勉强接受。
这年代的大学生了不得,通知书下来后,街道干部要敲锣打鼓,亲自来家里送奖状。
有个大学生儿媳妇,不光面上有光,邻里羡慕,未来也有保障。
上学期间国家给发工资,毕业了还包分配工作,是真正的天之骄子。
所以权衡利弊之后,沈秀兰也就不再多说,算是默许了两人的婚事。
话题突然转到了这儿,让陈子安莫名的心虚。
他还没告诉家里自己和苏晴已经结束了。
上辈子老妈知道这事之后,被气大病一场,他不能重蹈覆辙。
更何况,他自己也觉得尴尬。
当初不顾家里反对,各种豪言壮语非人家不娶,结果人家上岸后立马给他来了一剑。
陈总也是要面子的啊!
尤其此时此刻,看着母上大人温柔慈悲的模样,他更是张不开嘴。
怎么说啊?
下一个更乖?
家里肯定会爆炸,他肯定会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