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书房。
“臣铁铉参见陛下!”
“平身!”
“谢陛下!”
铁铉起身。
“赐座!”
朱棣道。
紧接着王忠就端来了一把椅子。
铁铉再次感谢朱棣,屁股半挨着椅子,坐了下来。
朱棣看着面前的铁铉,心里一阵唏嘘。
铁铉比自己还要小几岁,但是头上的白发却比自己还要多。
他知道,这都是累的。
自打铁铉和杨轩从蜀地回来之后,就再没离开过京城。
在这期间,朱棣专门派了御医,去为铁铉调理身体。
“铁爱卿,身体如何了?”
“回陛下…”铁铉起身,正准备回答,却被朱棣打断。
“铁爱卿,不用起身,坐着回答便可。”
“这……谢陛下!”
铁铉本想说这不符合规矩,但看到朱棣的表情后,还是改了口。
“劳陛下挂念,这两年来,臣一直在休养,陛下所派御医,更是尽心尽力。”
“臣现在感觉身体已经完全好了。”
铁铉说话的时候,中气十足,再看其神态,也能感受到其精神十足。
“好,若有不适,定要早早禀明。”朱棣提醒道。
“是,陛下!”
铁铉恭敬回答,心中很是感动。
回想当年,他宁死也不愿投降朱棣。
若不是杨轩的一番话,让他及时醒悟,恐怕世上早就没有铁铉这号人了。
而时间也已经证明,朱棣是一个好皇帝。
国家日益强大,百姓也愈发富足。
草原上的敌人在接连的打击下,越发虚弱。
对大明构不成威胁。
又派遣郑和率领船队下西洋,使大明威名远扬。
华夏的文化,也传至海外。
同时开阔海贸之路,使国家富足。
这一件件大大小小的功绩,两只手都数不过来。
想到曾经的自己,铁铉只感觉当时的自己太过理想。
不管是朱允炆还是朱棣当皇帝,这大明终究是他们朱家的。
自己只不过是一个臣子。
既是臣子,那就做好臣子该做的事就好了。
“想来你已经猜到,朕此番传你前来,是有事情要与你交代。”
朱棣的声音再次响起。
“臣聆听圣训!”铁铉恭敬道。
“也不用那么严肃。”
“朕说,你听着便是了。”
朱棣摆了摆手,继续道:
“新政推行的时间也不短了,效果如何,你亲眼见过,也就不用朕再多说了。”
“如今,边境已经稳定,朕准备继续推行新政。”
“这件事,必须在朕在位期间完成。”
“朕原本是打算让长平侯继续当这个钦差,主持推行新政。”
“但他向朕保举了爱卿。”
“朕想问问,爱卿可愿接过这个担子,继续主持推行新政?
话音落下,朱棣的目光停留在铁铉的脸上。
后者微微一愣,随即屁股离开椅子,跪了下来。
“臣愿。”
在休养的这两年里,朱棣基本上就没给铁铉安排什么任务。
说是带薪休假也差不多。
而在这期间,铁铉也没有放松,日日读书学习,对国家大事也时常关注。
不过一想到还有很多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就待不下去。
想要请求朱棣给自家安排点事情做。
但是朱棣却表示:“朕理解爱卿想要为国效力的心思,但若没有一副好的身体,又何谈为国效力?”
“爱卿好好休养,待身体好了,朕定当委以重任。”
现在朱棣一开口就给自己这么重要的任务,可想而知铁弦的心中有多激动。
更不用说新政能大大减轻百姓的压力,哪怕是前方有刀山火海,他也要把新政继续推行下去。
“快起来!”
“朕相信爱卿,定能完成这个重任。”
“谢陛下信任,臣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铁铉一字一顿道。
“言重了,朕可舍不得爱卿死。”
朱棣笑着说道。
铁铉心中感动的无以复加,只能再次表明忠心。
朱棣的心中很是得意。
铁铉的这番表现,让他相当有成就感。
想当年,铁铉对建文是何等的忠心。
现在对自己又是如何?
这不正好证明了自己比建文更适合当皇帝,是太祖最合适的继承人。
所以,铁弦的转变,就是对朱棣自身功绩的认可。
也让朱棣坚信,自己当初发动靖难之役,没有错。
朱棣离开龙椅,站起身,走到铁铉的面前。
“新政推行最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你有丰富的经验,接下来只需要稳扎稳打,一个省一个省的推行过去就可以了。”
“你也不需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朕已经做好了,给你兜底的准备。”
听到这话,铁铉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只能表示自己誓死也会完成任务。
朱棣再次将铁铉扶起来,叮嘱道:“朕现在教你一招。”
“每到一地推行新政,你就明里暗里的告诉当地官员,说朕原本是打算让长平侯来继续主持推行新政的。”
“若新政推行受阻,朕就会让长平侯出马。”
“长平侯做过的事儿,他们都应该都听说,若他们足够聪明,就不会阻拦新政了。”
听到这话,又看到朱棣脸上的笑容,铁铉心中默默同情了一把杨轩。
恐怕此事结束后,厌恶杨轩的人会越来越多。
不过这都是为了大明,将来侯爷应该能理解……铁铉心里默默想着。
随即对朱棣躬身道:“臣谨记陛下教诲!”
“好。”
接着,君臣二人又就新政聊了一会儿,随后才让铁铉离开。
而这个时候,杨轩也离开了马哈木的府邸。
回到侯府没多久,下人就来禀报,说是铁弦求见。
将人带到客堂,铁铉先是感谢杨轩的举荐,然后又就新政的推行进行了请教。
对此,杨轩表示让铁铉放心大胆的去干。
“你就告诉那些人,如果不想让我亲自负责推行新政,那就老老实实的配合。”
听到杨轩这番霸道的话,铁铉沉默了好一会儿,最后竖起了大拇指:“侯爷霸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