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科研基地还需要几天的建设时间,江林山两人照例上山干活。
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干破防,每一个行业,都有不为人知的辛酸。
而农民这一行,没有职业评定,也不需要资格认证。
但从古至今,都是最为庞大的一个群体。
其中的艰辛,也最为人所熟知。
农耕文明之所以称为文明,必然是发展出了一套独特的体系。
这套体系让社会各项活动围绕着农事去运行。
例如24节气就是指导种地的历法。
它和天文相关,通过观星,结合四季变化,日夜交替,完善了这一套在华夏大地上通用的历法。
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都在使用,进而形成了像“农历”这样带有独特烙印的历法。
江林山和方云诗通过锄地来熟悉自身力量的运用,其实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
武术中有很多招式都脱胎于劳动人民的生产活动,一些招式名称也反映了这一点。
如耕手、铁牛耕地等,并不是简单借用了这个耕字。
两把锄头上下翻飞,两人并没有任何不耐烦或者无聊的感觉。
从招式来看,这是一个类似于“力劈华山”的动作。
至于锄头落下后,土里的土质是松软还是坚硬,土里是石头还是植物根部。
只能等锄头入土后才能分辨出来。
所以手上的力道不能太尽,要留有余力,入土瞬间必须要调整好握持的手掌和手臂,以免被土里的石头或异物震伤。
锄头从挥起到落下,要维持一个紧而不僵,松而不懈的感觉。
接着就是翻土,再翻转锄头敲碎勾起来的土块,让土地变得松软,透气。
这里同样要用到持续的柔力,普通人在力量不大的时候尤其要注意每一锄之间的节奏、呼吸、力道。
在这样日复一日,千万次的挥锄下,人的筋骨得到了锻炼,作物得到了较好的生长环境。
它单调,但蕴含生存精髓。
它艰苦,但收获生活物资。
简直的第五组每天都会轮流跟随两人。
一开始他们以为这两人是装的。
但几天下来,发现这两人真的整整一天都在干活,而且心情平静,愉悦。
每次挥动间,农具和身体和谐一体。
仿佛这是他们身体的延伸。
“真是奇了怪了,难道这是他们的一种煅炼方式?”
小六疑惑道。
自从一招败于方云诗之手后,他就不让队员们喊他老六了。
老六这个称呼,在这对年轻的男女面前,实在是受之有愧。
一周后,科研基地的建筑主体已经大致完成,相关的配套和设备正在一车一车地运过来。
但是急躁的科研人员们已经快沉不住气了。
这段时间江林山两人谁也不见,不管是什么机构,哪怕名头再大,职位再高都拿他俩没辙。
这可把这帮老头气得七窍生烟。
江林山才不管,这一周来,他每天劳作超过12小时,空间内50亩地的作物生长时间整整缩短了91天。
他喜欢这样每天劳有所获的感觉。
仅仅在仙崖洞,两人一手一脚开荒的土地就达到了200亩。
这种惊人的体力和耐力,通过无人机拍摄下来的画面尤其令人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