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京刚定了目标,京城又发生了大事,皇帝突然驾崩了。
1100年,元符三年,宋哲宗赵煦去世,年仅25岁,无子。于是向太后立宋神宗赵顼第十一子赵佶为皇帝,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宋徽宗。
赵煦是赵顼的第六子,他当了皇帝,本来就没有第十一子的赵佶什么事情了。
但没有想到,赵煦身体不好,又特别好色,小的时候还有太皇太后高滔滔管着,不敢乱来。
1093年,元祐八年,高滔滔去世。
此时赵煦16岁。正在青春期,严厉的太皇太后去世,母亲向太后老实本分管得少,赵煦彻底放飞自我。
结果车子开得太猛,也没有注意保养,一下子就垮了。
而且赵顼活着的儿子中年纪最长的赵佖眼睛有毛病,据说是斜视,不符合皇帝的外貌要求,所以被排除了。
赵佶捡了个漏。
赵佶之前受到过冷落、排挤,因此上台之后,也想有一番作为。
新官上任三把火。
第一把火是抓班子团结。新派旧派老是互相看不顺眼,斗来斗去可不行。
1101年,赵佶将自己的第一个年号改成“建中靖国”,意思很明确,皇帝是居中的,大臣都要向皇帝看齐,团结一致建设国家。
第二把火,整顿吏治。搞团团伙伙可不行,要清正廉洁。
第三把火,振奋精气神搞事业。上班懒散不行,摸鱼不行,偷工减料也不行。要有奋斗精神,要有干事创业的激情。
蔡京没想到,新领导的三把火,第一个就把自己给烧着了。
那些个御史、谏官听了新领导的动员讲话,心潮澎湃,纷纷上奏折。
殿中侍御史陈师锡首先发难,弹劾翰林学士蔡京跟宦官、后戚私下往来密切,搞团团伙伙,伺机等待晋升提拔。蔡京私下结交的朋党已经有几百人了,这样下去,皇帝恐怕都要换成蔡了(《宋史》:“蔡京为翰林学士,师锡言:‘京与弟卞同恶,迷国误朝。而京好大喜功,锐于改作,日夜交结内侍、戚里,以觊大用。若果用之,天下治乱自是而分,祖宗基业自是而隳矣。京援引死党至数百人,邓洵武内行污恶,搢绅不齿,岂可滓秽史笔?向宗回、宗良亦阴为京助。是皆国之深患,为陛下忧,为宗庙忧,为贤人君子忧。若出之于外,社稷之福也’”)。
陈师锡当时46岁,蔡京54岁。
此时苏轼已经去世,陈师锡当年是苏轼看中向朝廷推荐的。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捕,众多亲朋好友避之不及,只有陈师锡来跟他饯行,并接济其家人(《宋史》:“轼得罪,捕诣台狱,亲朋多畏避不相见,师锡独出饯之,又安辑其家”)。这需要极大的勇气啊。
殿中侍御史龚夬开第二炮,炮轰蔡京借文及甫狱,公报私仇,冤害无辜,甚至还怨恨神宗、宣仁太后高滔滔(《宋史》:“蔡京治文及甫狱,本以偿报私仇,始则上诬宣仁,终则归咎先帝,必将族灭无辜,以逞其欲。臣料当时必有案牍章疏,可以见其锻炼附会。如方天若之凶邪,而京收置门下,赖其倾险,以为腹心,立起犴狱,多斥善士,天下冤之,皆京与天若为之也。愿考证其实,以正奸臣之罪”)。
这里龚夬提到了一个文及甫狱,有必要延伸一下。
文及甫是大名鼎鼎文彦博的第六个儿子,宰相吴充的女婿。
因为从小家境优越,而忽略了社会险恶,导致了交友不慎。
他结交的这个朋友叫邢恕,出身寒门,早年师从著名理学家程颢、程颐。从政后又入司马光门下。这个人虽然很有才华,但品性不好,经常反复,所以王安石一直看不上。因为有才,被吴充看上,提了馆阁校勘。之前文彦博做宰相的时候,邢恕拍马屁,写了一首《送文彦博诗》,得到文及甫的信任,视为知己好友。
当时文及甫被宰相刘挚弹劾,外调地方,心中十分愤闷,就给邢恕写信发牢骚。
结果没想到这封信引发了一个狱案,2人被杀,朝廷中300多人受到牵连。
而引发这一狱案的关键人物是蔡渭。
蔡渭是蔡确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