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办公室里,由李超陪同兼翻译,和史密斯展开合作谈判。
史密斯是一个英国人,长得牛高马大,留着络腮胡,眼里充满着金钱的味道。
千里当官只为财!
万里当官更为财!
殖民地或租界的洋人官员,哪一个不是为了财,哪一个不想发财?
“陈先生,我可以给你24块大照会的牌照,你只需要购买24辆黄包车,便可以马上投入运营。至于具体的分成,你可以说说看?”
陈光良当然明白,史密斯的话里透露着——一切必须要以他们的利益为主,否则凭什么找你合作。
“史密斯先生,贵科上次收缴了二十四辆黄包车,再加上原业主现在因为官司缠身,我想先买下这批车。”
李超麻烦翻译给上司听,还解释一下原业主为什么官司缠身。
史密斯听到死人,并没有愤怒,反而很平常的说道:“既然如此,这批车就以1000大洋的价格卖给你吧!”
事前,陈光良已经得知,这24辆黄包车都有七八成新,真实价值在1200大洋左右。
史密斯的开价,倒没有狮子大张口。
当然,他在乎的是分成。
陈光良说道:“可以.....如此一来,我打算将40%的股权作为交通科的参股,另外10%作为史密斯先生的个人参股,剩余的50%则是我的。”
史密斯闻言后,并没有马上同意,而是说:“你拿旧车的成本,当成新车的成本入伙,是不是这样?而且,就算你拿新车做成本,也应该我们一共是60%。”
24张牌照就算3600大洋,那陈光良是将24辆黄包车估价了2400大洋入股,而且还算经营管理的付出。
陈光良很正大光明的说道:“史密斯先生,优秀的管理和经营,才是这个项目长期丰厚回报的根本。举个例子,我们第一批黄包车.....所以,这24辆车加牌照估值6000大洋计算,我可以让他10个月时间赚回本,平均每个月可以获得600大洋的利润。而你们原本是一次性卖出.....”
交通科倒卖牌照,那是一次性买卖。
如今由陈光良打理,则是长期收益。
两者之间的孰好孰坏,史密斯没道理不明白!
史密斯笑道:“好,这样的合作我很高兴.....这个事情,我让李超和你配合。”
其实,他刚才也就是试试,能给他们总计5成的利润,已经非常好了。
就是给4成,他也会同意,毕竟他们不可能直接参加经营。
但他没有想到,陈光良很懂事的将一成股份,单独给他名下。
是个人才!
“好的”
陈光良也是很高兴,这笔生意谈成,他虽然只占5成股份,但是却真正打入交通科的关系网。把这个项目列为‘D项目’,每个月定期给股东分红,届时还不讨得史密斯这个洋人的欢喜。
他刚刚特意将月利润说低,也是考虑到‘D项目’可以多支付一些‘运营费’,当然实际上肯定盈利会更理想的。
走出交通科,陈光良马上对李超说道:“我那5成中,给你留了半成,算是管理费。”
其实,是好处费。
李超马上拒绝道:“这我怎么能拿,这次交通科已经够占你便宜了!”
在他看来,交通科本来只能做‘一锤子买卖’,现在却可以插手黄包车的经营,已经是陈光良的付出体现。
陈光良却认真的说道:“拿着吧,你不拿,我反而不好意思,本来你也在参与管理的。”
他拿4成半,也没有什么不好!
而且陈光良现在最重视的不是‘利益’,而是‘交情’,因为在这个年代,存交情比存利益好。
李超见状,也不再拒绝。
当天,陈光良心情很好,一口气扩张了一倍的规模,简直是如同做梦一样。
A项目3辆、B项目6辆、C项目12辆、D项目24辆,长江车行已经拥有45辆黄包车,成为一家真正的车行。
ABC三个项目中,真牌照只有三分之二;但D项目,全部是真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