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出自《左传.成公.成公四年》。
有教无类,出自《论语.卫灵公》。
读书人主打的就是一个灵活,怎么说怎么都有理,他说谁是“异族”谁就是异族,他说谁能被教化谁就能被教化。
对此,齐烨不以为意,人们已经习惯了,他也习惯了。
那些整日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句话挂在嘴边上的人,也只是当个口号喊喊罢了。
如果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对大康朝俯首称臣,将偌大的草原拱手相让,就一个要求,朝廷,天下读书人,不将他们当“异族”,不要用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针对他们,朝廷和天下读书人会同意吗?
答案显而易见,太同意了,所以说,都是“利益”。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当时指的根本不是“异族”,而是家族,家族之外的意思。
不说云部,只说木鹿一族,他们向往和平,向往美好的生活,在山林中搏杀,最终的目的是和平与美好的生活。
汉人,能够带给他们和平与美好的生活,那么他们愿意成为“同族”,并愿意在成为同族后,为了家国,为了大康而战,那么这就是同族,这就是大康子民。
齐烨不懂那么多大道理,只是以一个屌丝的目光看待与考虑问题。
木鹿卒,没有杀大康军伍,没有杀汉人,这是大前提。
有了这个大前提,大家就不是仇人,没必要相互厮杀屠戮。
既然没必要相互厮杀屠戮了,大家可以成为朋友,可以并肩作战,为什么不能够成为同族?
同理,那些孩子也没有什么家国的概念,事实上对他们来说“汉人”与“南军”都是两个很陌生的词汇,他们从出生后被教导的观念,是活着,在山林中活着,而不是什么杀光南军破了南关冲进汉人的地盘雀占鸠巢。
从一件事就可以看出来,徐夙蛊惑了那么多部落,用的话术是入关后让大家吃香喝辣衣食无忧,而非“复仇”,因为在很多异族的观念中,他们和汉人没什么仇,攻关,是工作,是生活,而非仇恨。
对很多所谓的异族来说,对绝大部分异族来说,他们眼中的敌人,是其他部落,而非汉人与南军。
南军不会进入山林中抢他们的地盘抢他们的女人与食物,想要抢他们地盘与食物的是其他部落。
“希望和平的人,渴望秩序,山林之中没有秩序。”
背着手的齐烨站在营帐外:“打破秩序的人,总是那些迫切希望建立新秩序的人,这些人之所以想要建立新秩序,原因只有一个,当下的秩序不符合他们的利益。”
旺仔觉得这句话很不明觉厉,念叨了两遍记在心中。
齐烨伸了个大大的懒腰:“孙功说难,白修竹也说难,打破秩序难,打破秩序后建立新秩序更难,可山林中没有秩序,可山林中又有很多向往秩序的人,所以这并不是一件难事。”
旺仔似懂非懂,有些听明白了。
听明白了,他反而觉得“难”了,想要在山林中建立秩序,又何尝不是打破关内的秩序,难,的的确确是难。
“告诉喻斌,明日开始统计人口,无论是南野的辅兵还是来上工的百姓,但凡孤家寡人的,或者想要孩子的,统统统计出来,先从南野的辅兵与山卒们开始进行试点。”
旺仔又听不懂了:“少爷您说的试点是?”
“认养、领养,相关条件明日我在想,达到条件后可以认养、领养,不过要进行严格的审查与筛选,认养、领养后,南野基金拨钱,每月拨钱。”
旺仔傻眼了:“汉人,养异族的孩子?”
“不,是汉人,将异族的孩子变成汉人的孩子。”
旺仔张了张嘴,他觉得自己少爷还好是现在才说这话,要是刚才当着白修竹的面说,那棺材肯定会动手。
“折腾好几天了,好好睡一觉去吧。”
齐烨打了个哈欠,回到了帐中准备休息。
旺仔没有跟进去,他觉得自己得找人唠唠这事。
有史以来第一次,旺仔心中产生了某种质疑,这种质疑并不是觉得齐烨的决定是错误的,而是觉得他家少爷很容易因为这种事成为“罪人”,不是下牢狱的罪人,而是世人“口中”的罪人。
待了一会,直到旺仔听到帐中内的微微鼾声后,这才叫来几个司卫守住,准备去找人唠唠这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