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娘啼笑因缘

第229章 养孩子都是头一次(1/1)

老阿姨红姐上线了。

谁都是第一次做父母,孩子也是第一次做孩子。

最近,虎嗅一篇文章《体面的中产家庭,正在杀死自己的孩子》,标题让人心惊胆战。

点开一看,是一部电影的简介,说是有一个香港中产家庭,父亲是受人尊敬且收入丰厚的律师,母亲是全职太太,两个儿子,住在大房子里,每年都有出国旅行计划,一切都让人羡慕。然而,大儿子因为成绩一直考不进班上前25名,在10岁的时候因为不堪父亲的“侮辱式教育”,跳楼了。整个家庭在这个事件之后几乎破碎了。

以至于有些人,觉得要孩子太麻烦了,不如及时行乐。决定做丁克,不要孩子,觉得那样轻松,省事。

“东亚中产父母”也因此成了该篇文章口诛笔伐的对象。有人说,“你以为的爱,或许是一种毁灭”“这个外人看上去幸福、温暖,向上的家,身处其中的人,无一不在坠落,甚至毁灭。”

如果是三年以前,很多父母可能加入作者的阵营,觉得这位爸爸确实不可饶恕,孩子活得开心就好,何必要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孩子呢?但是,随着家里的娃慢慢长大,上幼儿园,不禁自嘲,原来过去崇尚“佛系养娃”的父母也忍不住帮孩子规划未来,时不时讨论20年后的经济形势,担忧到时他是否能找到稳定的工作,未来是否能维持目前家庭的生活水平,他的智商会不会“均值回归”,阶级跌落......

所以说实话,如今的我们,对电影中这个爸爸的行为动机,是理解的。

和这位爸爸一样,红姐周围有许多朋友都是从小地方摸爬滚打上来的。他们凭借着“小镇做题家”式的刻苦努力,孤身一人奋力前行,才好不容易跻身于中产阶级之列。

尽管嘴上常挂着“鸡娃太累、内卷无用,一切都得看孩子自身造化”之类的话,但实际上内心深处依然坚信“只要足够努力便能改写命运”这个道理。毕竟,自己正是依靠不懈奋斗才走到今天这一步啊!想必这种观念也代表了当下,绝大多数生活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里的中产人士……

“这条路我们一起走过,所以想要让自己的孩子也照着这条路走,从而获得相对稳定安逸的生活,有什么不对呢?”红姐周围的精英朋友们说。

这个时候肯定有人说,“孩子的人生是旷野,而不是轨道”。人生不是只有考学这一条路可以走,也不是只有工作和升职加薪,孩子们应该自己去探索自己的生命,去享受生活。

这句话说的没错,儿孙自有儿孙福。中国传统文化里的经典语言。红姐的姥姥常常说,树大自直。姥姥内心强大,安稳指数绝对百分之百。

但问题是,对很多“小镇做题家”来说,想要确保孩子未来能够维持在中产阶级,维持目前的生活水准,能为他想到最安全的路就是——至少考上名校,然后出国深造读硕士,如果可以,最好就是读父母的专业,然后跟父母一样在某系统工作。父母对那条“轨道”非常熟悉,走好这条路需要用到的技能和资源,都可以都教给孩子。走这条路,孩子未来的确定性很高。

虽说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可是哪个父母也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摸爬滚打,受太多煎熬。

和富裕阶层的家庭不一样,他们不仅可以把资产直接传给孩子,还可以创建信托基金,给孩子未来的生活质量托底。但普通人还没有那个财力,可能最多能帮孩子买套房就不错了,他自己的生活费还是得自己赚。

这也是有些中产阶级为什么最为焦虑的原因,因为除了在考学、教育方面的经验,真的没啥可以传承的。万一他上不了好大学,进不了好单位,要去其他领域发展,父母几乎两眼一抹黑,只能任其自我发育。

不过话又说回来,虽然有点焦虑,但对比现在有些鸡娃得快要疯魔的现象,大多家长还是理智很多。

红姐一个经济学出身的博士朋友阿金说,她知道做决策的时候,除了需要考虑确定性以外,还需要考虑一个问题,预期收益。对于中产阶级来说,虽然孩子考学这条路的确定性看起来比较高,看起来可控,但是,当年通过考学获得的收益,未来的孩子们确定就能够获得吗?这需要打一个很大的问号。

这两年,这位博士朋友最头疼的事情就是帮硕士生规划就业去向。她有一个硕士生特别优秀,明年要毕业了,想走选调生进体制内,问她是考公务员么?她小声说,“老师,我如果考公务员,大概率是要去下面的区县(也就是我们理解的县城),如果要留在市区至少要考进前30名,太难了。即是考进了,还有好多北大清华的学生和我们pK。是实在太难。”听完哑然了,现在连一个985大学的硕士想留在本地当公务员都这么难。

类似的例子大家这两年见到的肯定不少。这些都折射出一个现实,国内传统教育的回报率在不断下降。红姐和朋友也会经常问自己,如果孩子们寒窗苦读,考上了985,也成功读了研,最后却发现找一份合适的工作还是很难,怎么办?这也是有可能。

硬币的这一面是985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但硬币的另一面却是:有很多职业的收入比想象中要高,学历门槛却并不高。例如小区里的宠物医生、医美顾问、美发店的金牌tony、美妆师、装修设计师、滑雪教练......通过聊天我们发现,他们的收入很多都不比当地公务员差,靠着自己的技能,工作的稳定性也还不错。

随着这样的例子看得越来越多,红姐和朋友心里那根紧绷的弦也松了下来,假使孩子未来真的成绩不佳,考不上名牌学校,找一门靠得住的手艺不断精进,或许也不是一件很糟糕的事。

有个手艺,至少能养活自己。

而且,最近很多朋友讨论的结论是:孩子的学历或许已经不是保证人生的下限,真正的技能才是。而技能的培养,不是靠“鸡”出来的,更多需要孩子不断的探索和积累,发挥他们本身的自驱力和兴趣。

在失业率这么高的现在,其实没有一份光靠学历就能维持的工作,每个人都要不断学习新的技能,保持“市场价值”,才是真正的“安全”。我们可以鸡孩子到十八岁,但他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自己走。

所以,朋友们也不断告诉自己,给孩子做规划还是得用动态的眼光去看问题。

红姐朋友那一代的“小镇做题家\",背后大多都有望子成龙的父母——短期内,人类总是高估自己“逆天改命”的能力,总会下意识忽略这代“龙凤”蹁跹的背后,其实是中国巨大的人口基数在40年超高经济增长提供的无数机会。

阿金说,耶鲁大学和西北大学的两位经济学家写的一本书——《爱,金钱和养育方式》(《Love,money&parenting》)。他们的结论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选择哪一种教育方式,其实并不是父母自己的选择,而是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影响教育方式的经济学原理,主要还是投入产出比。”

换句话说,教育逆天改命的超高回报率也许才是这几代中国家长“鸡娃”的真正根源,但中国过去40年的经济上行才是教育超高回报率的土壤。

孩子们自然要懂得,天地间行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上善若水任方圆。

因此,阿金不禁心生疑惑,开始揣测起来:当接受教育所带来的超高回报逐渐变得如同镜中花、水中月一般虚幻飘渺时,人们是否会慢慢地选择用实际行动来表达自己的态度呢?

他们是否会不再将希望寄托于通过教育获得高额收益,而是寻找其他更为可行的途径呢?这种“用脚投票”的行为或许意味着社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转变,也可能对未来的教育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毕竟,人们总是倾向于追求最有利于自身利益的选择,如果教育无法再提供令人满意的回报,那么他们很有可能会去探索新的道路。这样一来,原本被视为改变命运重要手段的教育,也许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变革。

十年甚至二十年,环境和经济变化,大浪淘沙,孩子自己才是掌舵人,父母送一程,风雨兼程的还是孩子自己。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徐徐清风向明月
徐徐清风向明月
陶月十六岁那年遇见了徐来,遇见时也没想过能难忘到这么长时间。陶月自己一个人去做了很多事情,而徐来也终于认识到,陶月每做一件事,都会放下他一点,他终于慌了。
此尽
超级导演从拍歪嘴龙王开始
超级导演从拍歪嘴龙王开始
赵宇当了一辈子的副导演,都没有当上正经导演。穿越到另一个世界,直接变成了群演!已经躺平的赵宇却突然觉醒了超级导演系统。赵宇觉得自己终于可以当上导演了,却被系统坑的只剩三个月的寿命了。为了活下去,赵宇拿着卖命的五十万开始了拍电影。因为资金有限,只能从歪嘴龙王开始拍起!顶着巨大的白眼和不理解,赵宇从歪嘴龙王拍到了国际大片。从臭群演变成了超级导演!
午夜黄焖鸡
小明的生意经
小明的生意经
人生就是一场生意,恋爱也是如此,看你怎么去经营……双赢才是生意长久的密码,不要总想着一口挖一个金元宝,坑人可能就一把,下一把坑的就是自己……汪东明也是这样,慢慢积累,换位思考,用人格魅力征服贵人、客人、亲人、恋人、友人,从此人生走向坦途……
胆小的狂人
黑道神豪:我对钱没有兴趣!
黑道神豪:我对钱没有兴趣!
我对钱没有兴趣!:混社会不是打打杀杀,是人情世故。苏白,没有背景,没有人脉,还坐了十年大牢。出狱之后,一穷二白,哥哥给他找了一份网管的工作。且看他如何逆转人生,如何黑白两道通吃。黑道,一呼百应,黑大佬。白道,高官挚友,坐上客。苏白人生信条:吃什么都可以,绝对不能吃亏!没有一拳干爆地球的本领,只有一步一个脚印的成长经历。
夏侯中
乡村绝世小神农
乡村绝世小神农
大学四年的生涯眼看就要毕业了,可大学生李慕白却因为女朋友劈腿跟了富二代,而这个富二代不肯罢休叫人打断了他一条腿,并让身为校董父亲开除了他,心灰意冷的李慕白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农村,被人起了个绰号叫“铁拐李”,意外的获得了真铁拐李的传承。从此,扎根在农村里,带着父老乡亲们发家致富。帮助过他的人,他会十倍百倍报答;曾经侮辱、陷害过他的人,他也会无数倍的奉还。从此,城市里少了一名大学生,五源村多了一名神医
佘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