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生平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抺复挑,初为霓裳后六么。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流泉水下难。
此诗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时所作。
度娘显示,诗人在浔阳江头送别客人,偶遇一位年少红极一时,年老被人抛弃的歌女,心情压抑,结合路途遭遇,用歌行的体裁,创作出着名的《琵琶行》。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放下,做时间的朋友,释怀,更好的前行。
再来温习《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度娘说,这是白居易的成名作。时光匆匆,岁月如梭。转眼间,又是一年春夏秋冬。白居易漫步在古老的小道上,思绪万千。
他想起了曾经的点点滴滴,那些与小蛮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如今却已成为遥远的回忆。
然而,生命的轮回如同野草一般,即使经历了枯萎与野火的考验,依然能够在春风的吹拂下重新生长。
远处的荒城见证了岁月的沧桑,而白居易的心中,也涌起了一股深深的离别之情。
他不禁感叹:“人生如梦,一切皆是过眼烟云。唯有真情实意,才能在岁月的洗礼中永不磨灭。”
时间回到公元788年(唐德宗贞元三年),十六岁的白居易参加科考,写了这首诗。
按科考规矩,凡限定的试题,题目前必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似。一首送别诗,诗中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亦舒说:“命运的旅途中,每个人的演出时间都是规定的,该离场的时候,多么舍不得,也得离场。”
刘十九是作者在江州时的朋友,另有《刘十九同宿》诗,说他是嵩阳处士,是刘禹锡的堂兄刘禹铜,系洛阳一富商,与白居易常有应酬。
所以,生活需要一些惬意,给生活添点乐趣,内心清简,一切皆安。
再来重温《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度娘说,这首诗是长庆二年(822年)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当时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不慌不忙,好好生活,便是幸福。
白居易做江州司马时,做了一首《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山中。
《大林寺桃花》作于817年,此时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写完《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沧桑感慨后,在游历大零售时,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游记诗。
诗中描写了白居易在大林寺游玩时看到的桃花盛开的美景,此时山下芳菲已尽,而山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诗人通过对桃花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自己对春天和生命的热爱之情。
白居易放下了对长安城名利的留恋,从翻云覆雨中抽身出来,使自己获得解救。
《菜根谭》中有句名言:“放得功名富贵之心下,便可脱凡;放得道德仁义之心下,才可入圣。”
人这一生拼尽全力,到头来不过是为了心安二字。
功名利禄何所求?放下名利之心独善其身。
有人说:“放下心中挂碍,保持一颗平常心,才能活得云淡风轻。
人生只有舍得,才有获得;懂得放下,才能强大。他的一生随性寄情于山水,不与狡诈之人同流合污,体察民间疾苦,写出三千多首诗作。
虽仕途坎坷,但一生平安喜乐,且盛名流传千古,白居易的人生值得,努力到无能为力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