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气修士:寿命与凡人没有任何区别,甚至比一些长寿老人的寿命更短,但他们已经走上了修炼之路,近距离接触了修仙界,对各种仙家手段已经初窥门径。
目前人间百分之九十九的修士都在练气阶段。
练气,顾名思义,其实就是打磨灵性,修炼心性,培养慧根,并不是真的去练一个气,而且就算客观世界里面真的存在着先天之炁,他们也练不了,后天的血肉之躯,怎么可能吸收先天的太初之炁呢?
他们的修炼方式主要是学习内家修炼法门,服食中草药,调养身体,读一读道家的经书,念一念道家的咒语,给祖师上上香,学习怎么绘制符箓,打一打真武太极拳,练一练轻功水上漂,看看能不能飞檐走壁,再学一点基础的古代道医知识。
例如“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反正多少都得会点。
运气学说又称五运六气,是研究、探索自然界天文、气象、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的学说。
五运包括木运、火运、土运、金运和水运,指自然界一年中春、夏、长夏、秋、冬的季候循环。
六气则是一年四季中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因子。
运气学说是根据天文历法参数用来推算来年的天象、气候、疾病发生的规律,并提供预防的方法。
阴阳的交互作用包括:阴阳交感、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
阴阳的外延互相排斥,又相互互补,其总和等于它们最邻近的属概念的外延。
阴阳是对立统一或矛盾关系中两个不同性态,属性的一对哲学或逻辑范畴的概括,就是两事物或一事物即相互依赖,相互联系,又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相反相承的一对并列的种概念。
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由阴阳二部分组成,凡是剧烈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都属阴。
因而阴阳存在两个对立面,在阴阳消长和对立统一作用下,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相互变化中构成世界万物。
中医运用阴阳对立统一的观念来阐述人体上下、内外各部分之间,以及人体生命同自然、社会这些外界环节之间的复杂联系。
阴阳对立统一的相对平衡,是维持和保证人体正常活动的基础;阴阳对立统一关系的失调和破坏,则会导致人体疾病的发生,影响生命的正常活动。
五行学说是古代哲学的重要成就。
五行学说即是用木、火、土、金、水五个哲学范畴来概括客观世界中的不同事物属性,并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动态模式来说明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和转化规律。
五行学说中以五脏配五行,即:肝与木、心与火、脾与土、金与肺、水与肾。
五脏与五行相生相克应保持相对平衡和稳定,和谐相处。
如果五脏与五行发生失调,出现太过、不及或反侮,也会致疾病的发生。
古中医不是研究微观的病毒细菌如何作用于人体的理论,而是研究人类整体的各个系统之间的关系,五行的相互作用包括,相生、相克、制化、胜复、相侮、相乘、母子相及。
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具有很高的营养和滋润作用。
血必须在脉中运行,才能发挥它的生理作用。
血在脉中循环运行,内至腑脏,外达皮肉筋骨,不断对全身各腑脏组织器官起着充分的营养和滋润作用,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
津是指性质较清稀,流动性较大,分布于体表皮肤肌肉,并能渗注于血脉,起着滋润的作用。
液是指性质较稠厚,流动性较小,流注于骨节、腑脏、脑髓等组织,起着濡养作用。
五脏:指肝、心、脾、肺、肾,一般笼统功能为“化生和储藏精气”。
六腑:指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一般笼统功能为“腐熟水榖、分清泌浊、传化糟粕”。
奇恒之府:指“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藏:指人体内的五脏六腑、奇恒之府,通称为脏腑。象:一指“形象”,即脏腑的解剖型态;二指“征象”,即脏腑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三指“应象”,即脏腑相应于四时阴阳之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