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远方的你:
刚重看了《红楼梦》中的《葬花吟》,林黛玉葬花一情形,一生漂泊凄艳的女人,虽然性格上敏感且孤傲,却在后世人不断有人喜欢研究着,在旧制度思想与世俗众多规矩之中被碰撞得鲜血淋漓,有人说她是无故寻仇觅恨,但是如果不是内心高贵,见不得世间不平事,谁愿意终日与刻薄、眼泪度日?在大观园里,她多愁善感、个性鲜明,虽然不被所有人喜欢,但确实里面独特的存在,多少读者为她难过而难过,为她遭遇而深深共鸣。因为在她身上看到我们的影子,在不管是什么时代,都有这种倔强而悲剧的人,正是不是所有人都是思想整齐划一,才多了份人情味。
我不知道什么是气质。林黛玉虽然是小说里虚构的人物,但是角色自身独特的个性感染着后人,在文学的长空里,她总是以耀眼的光芒划破漫长漆黑的夜空,成为不合群不搭调颜色的存在。
“试看春残花溅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诗词文字通过丰富而奇特的想象、暗淡而凄清的画面、浓烈而忧伤的情调,深刻展示了黛玉在冷酷现实摧残下的心灵世界,表达了她在生与死、爱与恨复杂的斗争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焦虑体验和迷茫情感,更是对生命强有力的领悟与抗争。在《红楼梦》里林黛玉的诗词很多,但是唯独更喜欢这首,在我看来,这首诗很好囊括她的丰富又复杂个性:多愁善感、孤苦伶仃和孤傲不阿。她的个性也预示了她的结局,黛玉焚稿,而相去不远的地方则是林黛玉和薛宝钗在进行完婚的仪式,这一动一静,林黛玉内心该是多么不甘和绝望了。
尘世间的阴错阳差,她以弱小的个体去抗争,碰得越多,而自己越遍体鳞伤,而无形而又强大却好似一点都没改变,即使书里并没有明确写出她的命运,但是冷月葬花魂,也从旁预测她的命运也是凄苦与孤独的,在才子心里,死亡不只是呼吸的停止,躯壳的腐烂,而是心如死灰:就像在焚稿里,写尽她从绝望与悲伤到愤怒与无奈,到最后释然与超脱的心境的转变过程,最后哀大莫于心思。
不知道你是否喜欢文字,不知道是否也喜欢寻仇觅恨的凄丽的文字,在我钟情于文字的时光里,我也愿逢着同样喜欢文字的人,所以在大学期间加了好几个文学群,在里面遇到一些同样喜欢文字表达的人,或插科打诨,或遣词造句比诗赛词,虽然在大家认为虚幻的网络,但不妨碍成为我生活中一挺有趣的组成部分虽然也未遇到真正的知音,但依然是充满乐趣。我是一个不那么在此偏执的人,知音本来就难觅,而且人本身就是非常复杂的,思想跳脱,情绪变幻,即使是自己都很难说真正了解自己,加上我们又不拥有权势的人,自然没有人愿意拿着放大镜来观察研究我们,曲意逢迎,当然我也不希望那样。因此没人懂,自己也不完全懂根本不妨碍人的创作的,而且困境或者逆境更能激发出文字等天赋的绽放: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大抵圣贤发奋之所为。有时候我在想,如果我的感情不似现在慷慨,我是不是也写不出这些自认为还有些深度,向自己内心垂问的文字出来呢。
连篇累牍的信件,我看到它们,视线模糊的时候好像看到你的身影,它记录着我不成熟但真实的时光,我想等以后,即使我有了家庭还在看到的话,我的内心依然免不了有些波澜,只要我还是现在的我。你的温柔抵抗了我感情里的空无与冷漠,而不再只是从影视作品、文字作品的刻画,或者身边人的故事,我也有自己的故事,虽然它不完整,不妨碍成为我记忆里独特的存在。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我也很难一下子忽然变得令你讨喜,我也在努力试着变得更好,而且日后的人生,特别是进入工作岗位,进入社会我也会变的吧,不管我是主动还是被动,依然想保存对某些东西最美好圣洁的相守与凝望,而不要染上太多不好的东西,变成我现在讨厌的样子。因为成熟的标注不代表对社会好的和不好的全盘接受,人生需要在掌握社会生存法则之余,保留一些童真,便是少年感,我觉得才吸引人,也有趣,而不是冰冷的城府与狡诈,不管如何都应该有温情的一面,对自己值得温情的人。
红尘如梦,你便是我最深的牵挂;岁月如长河,你便是流淌着的一株枫叶。在我心头挥之不去。你是我坚持的意义,是思念所在,让我总在深夜时候不忍将你凝望。
愿青梅依旧,水流花开。
写于2013年2月15日于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