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思尘估计这摆摊汉子口中的那些文人墨客应该就是诸子百家的人。
他们平常时候钻研自家的道理而后遍访诸侯求得一用!
然而真正能够得到重视的却是少之又少,甚至就连见到诸侯一面都很难。
没有诸侯的帮助想要传播自己的思想自然就是难之又难了。
于是乎诸子百家就想方设法的增强自己的影响力来让诸侯重视。
这一次弭兵之盟这么大的声势诸子百家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了。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一生都没有借助到各大诸侯国国君的机会。
这次弭兵之盟已经是他们能够触及的最高层次了。
所有想要一展所学的人都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就和当初的孙膑一样,在魏国大梁城苦苦等待许久也见不到任何机会最终只能无奈徒步千里前往东海之地。
如今这些来到沁源县的诸子百家之人也大概是这种情况。
这摆摊的汉子不过是一个寻常百姓,姜思尘见从这里也问不出太多的东西索性在大方给了一些赏银之后就在那摆摊汉子目瞪口呆的眼神中继续朝着深处走去。
那摆摊汉子震惊的看着手中沉甸甸的银子一时之间没有反应过来,直到姜思尘等人走远以后才赶快收起手中大概二十两重的银子收摊回家。
姜思尘的随手施舍就能轻易的改变一个底层百姓的选择。
刚刚所在只是沁源县的外围,人数稀少是正常情况。
好在随着不断深入之后姜思尘也发现了不少人群聚集之地。
确实如之前那摆摊汉子所说这里寻常百姓并没有多少个,大都是身着长衫之人。
虽然这些身穿长衫之人依然显示着贫困潦倒,但还是能够从气度上看出应该是读书之人。
他们大都汇聚在一起激烈的争辩着什么。
姜思尘也打算凑上前看一个热闹。
恰好遇到两个少年你正在激烈的身边。
而话题也是很多人关心的事情!
竟然是诸子百家中比较出名的儒家法家两派。
就连姜思尘看到这一幕的时候也被其吸引了想要看看这两个少年各自的观点都是什么。
“吾辈儒家,历来主张以‘仁’为本,行仁政,此乃治国之大道。”
“仁政者,以德治国,以礼教民。”
“吾深信,人性本善,只要加以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人人皆可成为有德之人。”
“故而儒家以礼治、德治,旨在通过教化与礼仪,使百姓内心向善,自然而然地遵循社会秩序,实现国家的和谐与长治久安。”
“譬如《孝经》所云,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人、庶人,各有其位,各有其责。”
“天子需以德教加于百姓,而庶人则需谨身节用,以养父母。”
“此等礼教,非但非对庶人之歧视,实乃因材施教,各安其分,使社会井然有序。”
开口之人乃是一个清秀的青衫少年,纵然是面对如此多的为官之人也是淡然自若,丝毫没有怯场。
这一点儿让姜思尘很是欣赏。
听其发言应该是儒家之人,以仁德治国是儒家中非常鲜明的一个特点。
同样也是许多儒家弟子在各大诸侯朝中为官所践行的事实。
“尊儒者之言,诚然动听,然则实乃理想之谈。”
“法家以为,人性本恶,非严刑峻法不足以止恶。”
“故我们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强调法律的绝对权威与国家的强制力。”
“通过明确的法律条文与严厉的惩罚机制,方能确保社会秩序之稳定,国家之安宁。”
“商君变法,使秦国强盛;韩生着书立说,强调法术势并用,皆是以法治国之明证。”
“我们提倡‘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此乃公正之基石。”
“相较于儒家之礼教,法家之法更为明确、直接,能有效防止权力滥用,保障百姓权益。”
听完对面法家少年开口之后姜思尘眼前一亮。
这是一个短发少年。
他偶然之间观点超越了这个时代的法家思想,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在这个时代是没有多少人敢说出来的。
因为这是在挑战掌权者的权威和地位。
然而这少年却能如此淡然的讲出显然是真正追求思想之人。
因为很可能只是因为这一句话就彻底失去出仕的机会。
“法家之言,虽有其理,然过于刚硬,恐失人心。”
“礼教非但非对庶民之束缚,实乃引导其向善之良方。”
“法虽能惩恶,却难以扬善。”
“若一味强调法律之严酷,而忽视人心之教化,恐国家虽治,而民心不附。”
“再者,礼教之中,亦包含对君主之约束,使其行德政,非但为百姓之福,亦为国家之幸。”
儒家的青山少年听完法家的发言之后也当即进行了反驳。
别的不说,仅仅这不卑不亢的气度就能让姜思尘高看一眼。
“儒家之言,虽重教化,然教化之成效,难以量化,且易受人为因素影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法家之法,则明确无误,执行有力。”
“再者,儒家之礼教,往往因人而异,难以保证公正。”
“而法家之法,一视同仁,无论贵贱,皆须遵守。”
“此乃法治之精髓所在。”
法家短发少年继续争论。
周遭看热闹的诸子百家之人只是静静的看着思考分析其中的道理看谁更加占据上风。
虽然两人身后各自有长辈但却没有一个人随意插嘴。
无论对错高低结果如何,这两个少年代表的不过是儒家法家的新生力量,那些长辈虽然更有辩论的经验,然而却不会有人去随意欺辱晚辈。
这是诸子百家中不成文的规定!
并且类似于这样争辩的情况很是常见,诸子百家正是在这样竞争比较中快速成长起来的。
儒家法家究竟应该用哪家的思想治国一直以来都是热度比较高的话题。
这两个少年最终自然也没有得到一个准确的结果。
儒家重仁政,会将人们的情感考虑进去,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却不可避免的会因为人的问题产生偏颇。
法家重法度,以严苛的律法不加辩驳的将人约束其中,如此虽然可以避免人为操控但却少了几分变通。
总的来说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儒家法家在诸子百家都是名气较大的存在。
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双方在某个方面是有共同点的。
那就是双方都是为了能够在各大诸侯面前出仕。
农家追求的是风调雨顺天下太平,杂家追求的是行侠仗义路见不平,墨家则对于机关奇技淫巧之类的精通。
然而儒家和法家则都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出仕。
儒家法家的特点就是只有入朝为官才能体现自己的所学。
这也就导致了儒家法家在各国朝堂之上都有争端。
无论是儒家还是法家都希望那些诸侯国的国君能够采用自己的思想理念治国。
有些人和比较好能够相辅相成在实践中证明自己的理念。
然而另外还有一些极端之人根本无法容许对方的存在。
流派之争一直以来都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之一!
此刻的那儒家的青衫少年和法家的短发少年仍旧在争辩。
两人各有各的道理谁也不肯服输。
姜思尘也津津有味的听着,相比较那些已经成名久矣的儒法两家高人而言这些新生代的弟子才能让姜思尘看到耳目一新的见解。
那些儒家高人亦或是法家高人的思想已经固化,只能沿着自己所坚持的道路不断前进下去。
而这些新生代的弟子往往会有更加广泛的思考从而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
在试探的过程中这些年轻人会有许多天马行空的想法,这些想法都是最珍贵的。
比如此刻那短发少年口中提及的耕战政策!
“富国强兵当以律法严肃来要求无姓百姓进入有序有度的条文之中才能使其发展。”
“以德治国,以文治国,以礼治国方为正途!”
“君王乃万民之主!”
儒家少年同样也加以反驳,两人谁都无法说服对方。
他也有属于自己的王道之策作为应对。
两人的言论在姜思尘看来有许多可以反驳的漏洞和不足之处。
但不可否认的是两人以如此年纪能够将自身的坚持所学直至今天这个地步已经很是难得了。
仅仅这一场激烈的辩论赛就让姜思尘感觉不虚此行!
这场思想理念的辩论持续许久之后才结束了。
人群纷纷散去,其中有不少人都是津津乐道。
要知道此刻能够在沁源县出现的大都是诸子百家之人,对于各种事情都是有自己见解的。
此次见证儒家法家的争辩也让人感到兴奋。
“这儒家的短发少年看似稚嫩,但见解却极为毒辣,想必数十年之后儒家会再次多出一个鸿儒呀!”
“所言不虚,这儒家真是人才辈出,我名家何时能够与其相比。”
“自许久之前那位儒家大圣人出现以后这儒家便是一骑绝尘的存在,其余流派难以与其相比。”
“后世儒家圣人,鸿儒,大儒层出不穷,令我等好生羡慕呀!”
“若是以后此少年入朝为官的话也必定会有一番作为。”
“那法家少年也不错,虽然出身贵族,但却拜了名师并且于此间悟出了自己的道理。”
“这法家在诸国朝堂之上同样是远胜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