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工,机器调式好了吗?”
“就等殿下来开机了。”
“那就动起来让诸位客人看看。”
机器轰鸣声有规律传入耳中,随沈家兄弟一起参观的人被眼前的机器牢牢锁住。
沈庄问道:“殿下,这是织布机?”
“没错,灵能驱动的织布机,只需要一个织工就能看顾数台机器。”朱雄英说道,“往常从棉花到一匹棉布,没有十天半个月织不好。而今只要原材料充足,一天就能织十匹。这还是一台织机,若织机充足,多少都能生产。”
织布机的构造很简单,古今都一样,就是在飞梭上加个滑轮,两头装上弹簧,自动击打装置,使其可以自由穿梭。
与之配套的是珍妮纺纱机,普通的纺线机一次只能一根线一锭棉线,黄道婆改良后成为三根,而珍妮纺纱机用挡板代替手工绕线,可以无限叠加,一次几十上百锭都可以。
众人来回观察的功夫,织布机已织出了好几米布,真实效果令所有人乍舌。
“此乃潘奋,世代贩布绸为生。”
“潘家主,市面上白布多少钱一匹?你从各家各户收上来多少钱一匹?”
“回殿下,小民从南方150文至200文铜钱收上来,卖去北方200文至300文。”
“那么棉花多少钱一斤?”
“弹好洗好的净白棉铜钱60文。”
潘奋一直在说铜钱,也是变相证明宝钞贬值严重。
“看,若你们直接从农户手里收棉花,用更少的成本织成布,节省下来的成本都是利润,足够翻几番了。”朱雄英说道,“我大明有六千万人口,每个人都要穿衣,每年还会增加更多人口,还有海外他国的人也需要衣服,你们有赚不完的钱。”
“殿下,这织布……机多少钱?”涉及自身产业,潘奋更清楚里面的利益,也最积极。
“国家为扶持棉布产业,前期购买机械有补贴,能用成本价拿到,期间的税赋也会一定程度的减免。”
“多谢殿下,小民愿服从殿下调遣。”
其他人就不如潘奋那般积极了,主要还是因为这是商业,干了就成为商人了,在大明这个重农抑商的环境,商人是没有多少人权的。
“殿下,我等皆是良民,怎能做商贾贱业,情愿上贡家资,襄助国家。”
朱雄英早料到他们的抵触,让喜子拿出朱元璋写的字:“空谈误国,实业兴邦。”
当然这副字出自朱雄英之口,并向朱元璋解释了实业与纯商业的本质区别。
朱元璋反感的是以钱生钱的金融手段,以及低买高卖的无良黄牛,这两类人都没有用劳动产生新价值。
实业不同,它将原材料通过劳动转化为商品,是有价值提升的。所以朱雄英劝说朱元璋将实业和商业区分开,并支持实业发展。
人类的欲望无限递增,永无止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