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汉风魏略》最新章节。
这时候,还是乖点好,争取好好表现,再说从先前坦白开始,自己已无回头路,如今给亲爹当牛马,那叫幡然悔悟,叫顺应孝道,绝对不丢人。
果然,诸葛亮将他扶起,握住双手殷切宽慰:“得知吾儿归来,为父喜不自胜,又岂能罪之?”
不等诸葛寿开口,诸葛亮已欢喜的拉着他来到身旁坐下。
“陛下明知卿西君之身份,却依旧赐婚,南山可知陛下用意?”
“这......!孩儿实不知。”
他确实想不通,自己即便是诸葛亮之子,但也是魏帝曹丕麾下的暗子五卫,刘备在明知自己底细的情况下,又为何要将女儿嫁给自己?万一今日自己没有交代事实,而是死忠于曹丕,那岂不是赔了女儿又丢脸?
而这对一位帝王来说,简直是奇耻大辱,可刘备却偏偏这么做了,实在想不明白。
可诸葛亮却一脸钦佩的感叹起来:“陛下曾言与卿在新野时有约要共富贵,陛下深信卿虽记不起童年往事,但一定还是当年的阿寿,也相信卿会做出最正确的选择,如今果如陛下所言,陛下识人之明令人叹服也!”
原来在他受伤入府之后,刘备前来探望时,诸葛亮就已如实相告,当时的刘备虽然颇为震惊,但并没有动怒,而是在深思之后选择相信他一定会迷途知返。
而刘备自然看出自己女儿已心属某贼子,之所以提出婚事,恐怕也有通过此法,攻他之心的意图,也就是美人计。
但这美人计不仅不刻意,反而给人一种春风化雨般的至诚感,不得不说当时刘备欲招他诸葛寿为婿之时,他心中是既感动又愧疚,也许从那时开始自己向魏的心早已动摇......
不得不说,刘备不仅有识人之明,还很得人心,这也许就是刘备能在乱世白手起家,打出一片属于自己天地的原因吧?
当然,在自己昏迷那段时间里,诸葛亮刘备也同时定下针对曹魏之策。
那便是,在蜀吴之战结束前,诸葛亮和刘备会充分利用他‘西君’的身份,影响曹丕的决策。而等战事结束后,诸葛亮会告诉他真实身份,但同时他也将被‘禁锢’在府中......
可若是他能在蜀吴之战结束前坦白身份,那将是另一种迥然相反的人生,同时还可利用西君的身份,反间曹魏,左右曹丕判断与决策。
而无论是哪一点,这对于诸葛亮来说,想要实现并非难事。
诸葛亮继续道:“陛下临行前曾言,卿若明,则可领军赴前线;卿若暗,则由为父自决。陛下对吾诸葛氏之信重,卿当铭记于心也。”
显然,在他表明心迹之后,诸葛亮已同意叫他奔赴前线,而这才符合历史上的诸葛亮。
看来自己去前线,对于刘备而言便是一个信号,说白了刘备是将赌注押在了相信他之上,甚至不惜加码赐婚,这几乎是一种对子侄毫无保留的相信与期盼,也难怪诸葛亮会如此感动。
还好自己这过河卒没让刘备失望,选择了坦白从宽,不仅洗白了身份,还涅槃重生成了真正的诸葛亮之子,否则真不知后果会怎样。
如今既知真实身份,也自当匡扶汉室。虽然帮助蜀汉兴复汉室难度倍增,且与自己助魏的初衷背道而驰,但结束乱世阻止五胡乱华的目标依旧未变。
若换个角度思考,由蜀汉终结这乱世,华夏的命运或许会截然不同也说不定,因为后世许多历史学家都曾假设过,若蜀汉北伐成功三造大汉。
那么第一点,汉室的神圣性将无法被取代,汉室江山将成为天命所归。所谓天命神授,既寿永昌,将成为世人的共识,任何人想取而代之,都将不具备合法性。
第二,汉朝对华夏民族的影响力,自此之后将无与伦比。汉朝只两汉四百年,后世华夏族人便称汉人,字曰汉字,衣服为汉服,可见若三造大汉,那影响力将到何种程度?且有汉以来,长期对胡人保持碾压状态,哪怕是在群雄割据的汉末三国时期,诸侯依旧吊打胡族。
第三,五胡乱华这种历史惨剧,根本不会发生,因为铁骨铮铮的大汉可不是衣冠南渡的司马家可比。有句话说的好,‘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第四,汉朝施行郡县制与推恩令,王无实权,不像晋朝分封一堆拥有兵权的王,导致八王之乱。
总之,若能助季汉北伐袭取雍凉,则三兴大汉并非不可能,如此便可阻止司马氏渔翁得利,霍霍大好河山。最关键的是,若能三兴大汉,后世对于蜀汉应该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意难平。
也许这......才是自己来到这三国乱世的使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