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祎与休昭近日方听闻天师观遭匪贼滋扰,得悉南山受伤,颇是担忧,故特来看望。今见兄生龙活虎,祎心安矣。”
白泽哈哈大笑:“些许小伤不足挂齿,文伟来便来,又何须如此破费?”
客气归客气,但某人礼却照收。
只见他第一时间接过礼盒,生怕费祎反悔似的命小道玄辛快些拿去,引得费祎哭笑不得。
“休昭呢?有些日子未见,怎未同来?”
休昭乃是董允的表字。
费祎叹息一声:“董叔父已于去年六月不幸病逝,休昭如今尚在家中服孝,故而未能前来,特叫祎代为致歉,望兄莫怪。”
秦汉时期人子守孝一般为三载,而到了汉末三国时期,天下板荡,战乱不休,而守孝的时间也会因地制宜。
比如魏国后期的守孝三载,有的改成了从逝者离世的当年为第一年,加上第二年一整年,再加上第三年的正月,便是孝三载,其实实际守孝时间至少缩短一年,甚至更多。
而蜀汉的守孝期则比较详细一些,按礼制父母丧,子孝三载,女一载,但这是指成年子女。若子未成年,只需守孝一年;若未满七岁,因为太小,则不用守孝。而蜀汉法定的成年标准是,男子十八弱冠之年,女子十六及笄之年,也就是当嫁当娶的适婚年纪。
“哪里哪里,百善孝为先,理当如此。哎~说来家师也于去年冬月仙去,未能前往吊唁...还望文伟代为向休昭致歉。”
“哎~理解理解...”
二人一时长吁短叹,神情哀哀。
董允之父董和,字幼宰。南郡枝江人。董和早年举家西迁益州,任牛鞞长、江原长、成都令等官职。建安十九年刘备定蜀,董和被调离益州,回成都任掌军中郎将。董和与诸葛亮并署左将军、大司马府事,诸葛亮甚赞其才。
诸葛亮曾评价董和‘董幼宰参署七年,事有不至,至于十反,来相启告。苟能慕元直之十一,幼宰之殷勤,有忠于国,则亮可少过矣。’
意思就是说,董和在朝中任职七年,遇上不顺之事不周之处,哪怕往返十次也来启告。若人人都像董幼宰这样勤恳职事,忠于国家,那么我的过失就会少很多!
可见诸葛亮对董和的评价非常之高。
只可惜天妒英才,董和中年而亡......好像董允也是中年病故,莫非家族遗传?
一番长吁短叹之后,二人本就随性之人,便在石台前随意而坐,待玄辛送上新煮的茶水,费祎饮了一口这才笑指眼前石台。
“不曾想兄竟有此等绝技,南山恐怕还不知,如今兄之大名已传至成都城中,引得不知多少郎君女郎想要前来一睹白泽小天师之风采,着实羡煞小弟也。”
白泽轻摇折扇,心中微惊,没想到这么快自己的大名就在成都城内传开,看来北边吹的风够急啊。
于是自嘲而笑:“微末小技,难登大雅之堂,倒是让文伟见笑了。”
费祎则不以为然的摆手:“唉~这岂是小技?谶纬相术、星象占卜,古来有之,殷商尤为兴盛,我朝两汉谶纬更是为天子信,况且国之大事在祀在戎,这祀便有星象占卜,岂是小道?当年许公月旦评正是相面望气,名士风流趋之若鹜,所为何?无非名尔。兄既有此绝技,今日不管如何也得给小弟算上一算,还得免费。”
白泽顿时扇指笑骂:“好你个费文伟,我看汝探友是假,好名打贫道秋风才是真。”
费祎倒也洒脱,展开双臂,露出宽袖素袍,诉起了苦。
“祎至今不过一白身,难道南山就忍心见小弟两袖清风、碌碌无为乎?”
“好好好,吾看便是~”
笑毕,白泽故作端详,直到看得费祎有些不适时,他才重新露出笑容,一字一句缓缓道。
“卿,天下淑德,具将相之姿,必股肱炎汉也。”
“嘶...!”
此言一出,可谓石破天惊!
费祎刚端起的茶碗已被惊得脱手洒出,好不狼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