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的诸葛亮颇为激动。
因为白泽的方略,对于此时的大汉而言简直是久旱逢甘霖。
自荆州陷落,跨有荆益,东和孙权,北伐中原的大战略算是彻底破灭了。这也正是这段时间以来一直困扰他的难题,大汉如何才能幽而复明?
不久前,陛下给出了答案,东征孙吴,夺回荆州。可他却知道,这并非正确的选择,而是在拿大汉的气运在豪赌。
但他知道......他劝不住,若法孝直尚在或许还能阻止陛下东征,即便无法阻止,只要有法正在陛下身旁谋划,就算不能取胜,也应该不会有失,但可惜孝直已病逝。
其实还有一点,诸葛亮深知五味,却不愿意说。
那就是当年荆州之战,即便关羽能够打出威震华夏的惊天战绩,但云长对于和孙权之间的关系,并不能妥善处理。双方摩擦不断,互相怨怼,鲁肃在时为了大局还可维系两家和睦,可鲁肃一死,矛盾彻底爆发。
加上关羽攻打樊城威震华夏,彻底打破了三方势力在荆州的平衡,导致孙权和曹操站到了一起,所以即便关羽将江陵和公安的城防修的似铁桶一般,但依然架不住内奸、加东吴背刺、加曹操的合围之势,最终身首异处。
可以说,关云长是在以一人之力,对抗三国!
诸葛亮自然能想到这些,但他没办法,因为过去在荆州的问题上,他与刘备已经产生了分歧。
就像东征之议,刘备和他都清楚,没有荆州兴复汉室可以说没戏了,所以刘备就像羽毛全部炸起的公鸡,想要不顾一切的夺回失去的领地。
诸葛亮深知荆州很重要,但他更知道此时真不是东征的好时机,也知道劝说没用,更何况此时他的兄长诸葛瑾正在公安驻防,若是劝的紧了,容易劝出问题。
所以,他很清楚,隆中对战略的问题,其实出在陛下和关羽偏离了当初的战略规划,再加上孙权拿了荆州还杀关羽父子,导致双方成了不共戴天的死敌。
但这话心知肚明即可,诸葛亮身为臣子却不能明说。
荆州一失,刘备兴复汉室一统天下的夙愿,算是彻底无望。
如此,刘备伐吴之心,在仇恨、在政治、在野望、在不甘、在麾下荆州派系等多种因素的加持下,无比坚决,且势在必行。
而白泽提出的‘断陇吞凉,纵跨凉益’的方略,无疑是给干渴难耐的大汉送来一场清凉的甘露,无疑让陛下又有了另一种全新的选择。
刘备戎马一生,难道不知伐吴的危险吗?难道不知一旦伐吴大败,大汉将彻底无望,甚至有灭亡的危险吗?
知道,肯定知道!可正因为知道,才必须赌。因为困守蜀地对于刘备而言也是无望,而东征一搏,或许还有那么一丝希望。
明知酒水有毒,但渴急了,还得喝不是?
可要是又有了新的选择,得知即便失去荆州,大汉还有幽而复明的可能,虽然这个可能也许需要很长时间去实现,但有总比没有的好。如此刘备即便依旧会伐吴,至少不会急功近利,倾其所有的来一场豪赌。
所以,在诸葛亮看完这木牍上的内容后,他又岂能不惊,又岂能不喜?
而若从白泽的角度出发,他需要的是蜀汉的信任和蜀吴两败俱伤,而不是东吴一家完胜,这不符合曹魏的利益,所以必须稍微拉一把蜀汉,给刘备的大脑降降温。
此时的诸葛亮,对‘断陇吞凉,纵跨凉益’这看似简单的八个字,可谓发自心底的认同,虽只八字,却暗藏玄机。
一旦断陇成功,便可蚕食雍凉,进而广拓境土,再细心治理数年,大汉的国力将得到质的飞跃。且雍凉盛产战马,大汉完全可组建一支骑兵,届时再蚕食关中,屯田养民,整备军武,而后出潼关与曹魏决战,如此汉室可兴!
所以白泽的留书,无疑让诸葛亮看到了大汉重见曙光的希望。
而就在此时,脚步声传来。
“民女柔甲,拜见丞相。”
诸葛亮这才察觉亭外多了一人,他打量了下柔甲,见对方气色不佳,显得有些虚弱,便微笑伸手:“女郎有伤不必多礼,请入座叙话。”
“谢丞相赐坐。”
待柔甲坐下,诸葛亮这才对着亭外小道童挥了挥手,小道童倒也晓事,行了礼,便告辞离去。
一时间,亭中便只剩下了诸葛亮与柔甲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