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看着窗户透进来的一丝光亮,我竟然笑了,很欣慰,我还活着。之前,从来都没像此刻一样,能觉得活着是一件让人如此高兴的事。虽然还有七天,但至少还有七天。这半生,从来没有在一个清晨,如此感受过晨光,它是如此美好,如此的充满希望。日出日落,原以为不过只是自然规律。晨起朝落,没有任何不同。如今,却像失而复得的珍品,无比珍贵。
看着杂乱的房间,我有些嘲笑自己,怎么将生活过成了这个样子。要知道,我是一个有洁癖的人,也是一个强迫症。什么东西在什么位置,规规矩矩,整整齐齐。哪怕是一滴水滴落也要赶紧搽掉的人,何况是垃圾,怎么能满天飞呢?原来,是我把自己丢了。我清醒的意识到这半年我是如何虐待自己的,走出门还算能见人,关起门来就是一个睡在垃圾堆里的流浪汉。然而,在这最后的时光里,我想我至少该找回自己,还应该做那个精致的自己。于是,我开始大扫除。
几平米,不足十平米的房子,床占了大部分位置,而大部分物品都在床上。真是难以想象,这半年来,我是如何存活下来的,难道就没有嗅觉,没有知觉,没有视觉吗?看不到、听不到,难道也闻不到吗?幸好,公用卫生间是在房间外的,否则,别人恐怕是进不来的。我都怀疑自己有没有去过卫生间,我不记得了,只记得最喜欢的就是那床的一角,其他的,一概视若无睹。床的一角,就是我,我只占了床的四分之一,其他空间占据着各种物品。一切吃喝拉撒睡的物品,都聚集在床上。
身边是昨晚刨出来的书、本、笔,真难想象,一个爱书的人,怎么会将书与杂物混在一起呢?以前,还用心的包了精美的书皮,有纸质的,有塑料的,有透明的,有带图案的,各式各样,干干净净。如今,面目全非。书籍被各种零食、衣服堆压着,我一本一本的抽出来,有粘在一起的,有粘着吃食的,有发黄的,有粘着不明液体的,有折页的,有皱成一团的。此刻,我和楼下垃圾桶里翻矿泉水瓶和硬纸箱的老爷爷老奶奶一样,用一根筷子剖开垃圾堆,找寻有用的东西。找到一样,然后,放到一边,接着,继续找。书皮被一本本的撕碎,扔进塑料袋。书被一本一本的整齐的垒在身后,焕然一新。
这些天穿过的衣服,也被顺手扔得到处都是,我本想着这些衣服,虽然不值钱,也没有太好的,但是洗洗也干净,没被损坏,如果可以捐出去,也许给没有衣服的人穿,也算是做了一件好事。可是,我实在挑不出来了。中间挑出来几件,泡在水盆里揉了半天,也还是能看到,斑斑点点的痕迹,实在是拿不出手,只好作罢。最后,拧干了水,装进了塑料袋。这样,捡垃圾的人,也能晾干了卖个垃圾钱,也许都不能抵一顿饭钱,但积少成多,从不曾见他们放弃过,他们靠双手和劳力活着,一天一点,一个月也能保证一日三餐。所以,我这也算是出了一点力吧。剩下的东西,都一点一点装进了塑料袋。
我得下楼一趟了,好多垃圾呀,一次是带不下去的。我小心翼翼的跨过脚下的垃圾,走到门口,开了门,然后,将屋内的垃圾袋一次次的挪到户外,还顺手带走了卫生间的垃圾袋,若有打扰到别人,这样算是补偿吧。关上门,然后开始穿梭于电梯,上、下、上、下,如此往返,直到最后一袋垃圾被送到楼下的垃圾桶,垃圾桶已被堆的溢了出来,不远处,我已看到,收垃圾的阿姨正快步走近。每天早起一会儿,他们就能多收一些有用的垃圾,也就意味着,能多挣一点钱,生活能好过一些。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事,也没有不努力,就能存活的人生。我把有用的垃圾,放在了垃圾桶外,阿姨跟我说:“谢谢你,姑娘。”
我很意外,阿姨满脸笑容,弯腰,低头,抓紧速度赶紧收拾,如此积极,还不忘广结善缘。我想如果有下辈子,生活条件好了,人的出生条件好了,人也一定能过的更好吧?也许不是,这种苦活累活会被机器代替,那么人呢?他们需要干什么?一样还得为生计奔波吧?
上楼的时候,已经有人开始起床了。每天早起一刻钟,就能上个厕所,洗把脸,不用排队,不用担心上班会迟到,也不用干着急,使不上劲。可总有人会更早起,倘若你想回去再迷五分钟,那么五分钟后大家就已经都起来了。怪自己喽,于是后悔不已,发誓明天一定要早起,否则,今天又不能洗脸了。尤其是着急上厕所的时候,厕所里外的人都在经历世纪般的时间考验。碰上个需要解决时间长的,大的,那是咬牙切齿、捶手顿足呀。曾经厌恶至极,努力的目标,就是早日摆脱这种生活,如今即将要摆脱了,却发现,原来,每天急急忙忙的,排队,争分夺秒,也蛮有乐趣的,毕竟说明还活着,活着就得奋斗。
方法总比困难多,厨房也有水源呀,分散解决。于是,你会看到,厨台上摆着一个个脸盆,挤着几个人,开始洗脸,毕竟出门在外,形象还是要的。今天的厨房很安静、很冷清,因为还没有人起床,我很认真、很仔细的刷了牙,洗了脸。甚至想到了曾经看过的刷牙步骤,据说牙齿不能横刷,得竖着刷,那样更利于保护牙齿,也有助于刷干净残留物。每颗牙齿上都得停留一秒钟,保证每颗牙齿,都能刷到。舌头也得刷,上下刷,否则也是刷不干净。刷个牙,大概就用去五分钟的时间,我接了三杯水,想充分保证漱口的效率,能将牙齿刷干净,让自己保持健康。
洗脸也是门学问,第一盆水,先洗掉灰尘。第二盆水,洗脸的竖着洗,涂上洗面奶轻轻的按摩,然后用水洗掉。第三盆水,将脸清洗干净,再用干毛巾擦干脸部。如此工序,忽然觉得自己很浪费,可是为了健康,多少人都选择了牺牲资源。能活好今天,哪管的上明天的事。
回到房间里,轻松了很多,虽然地上还有不明物体占据,但好歹能进人了。时间有限,今天的准备出门了,毕竟还有好多好多的事要做呢。搬出箱子里尘封已久的化妆用品,水、乳、霜,按着步骤给自己的脸增加光彩,曾有人告诉我,长大了,就不能如孩童般一样,搽油抹粉了。儿时,大人将乳液挤到孩子的手心,孩子双手交叉,手心摩擦,将乳液凃匀,然后掌心接触面部,一顿乱揉,闻着阵阵香味,就美的不行了。长大后,搽脸油也多了好几个,步骤也多了,还有顺序,还有手法。水是用来拍的,乳也得上下抹,那样不利于皱纹生长。涂完粉底,还有高光和暗部,可以制作你想要的效果。眼睛、嘴唇,都可以装饰。我给自己涂了一遍,可还是觉得太浓了,又用纸擦淡了一些,看着顺眼多了。精致的女人,也是需要成本的,这比划下来,一个小时就过去了,而就算我粗略的一画,也得用半多个小时了。毕竟时间有限,真的该赶紧出门了。
今天的签是去想去的地方,想去的地方就去看看吧,趁还活着,趁太阳还正常升起。多年来,一直想出去看看,但始终没出去。想想在BJ很多年了,大小公园是去了不少,但都限制在住房周边,休息的时间有限,假期亦有限。有时候,忙着回家,有时候,忙着加班,有时候,想着睡懒觉。总觉得,日后,有的是时间,没有看过的风景,没有到过的地方,终有一天会一一走过,可惜,没多少时间了。
昨晚,勾勾画画写了很多地方,有外地的,有当地的,甚至想过出国,德国、美国、英国、法国、韩国、日本、澳大利亚、泰国、柬埔寨、马尔代夫、拉斯维加斯、新加坡、马来西亚、贝加尔湖畔…那些听过的名字,一一跳出来。可是,想不到他们的样子,到底是什么样子。何况七天,我还没来得及出去,就拜拜了。所以首先出国被排除在外了,其次,是外地。现在,交通发达了,想去哪里,一天之内,总会到达。三亚、成都、大理、西藏、布达拉宫、青海、泰山、西安…这么多的地方,一天也走不遍。算了,人生总有遗憾,有些地方,总是到不了的。何苦,舍近求远呢?北京城,我都还没有逛全乎呢。因为是一个人,所以没有爬过长城,因为假期太堵,所以,也没有逛过故宫。天安门前,倒是转了转,也只是转了转。圆明园,曾经辉煌过,很是向往,只是不知道经历岁月之后,如今,到底是什么模样了。感伤太多,无能为力,看了又怎么样?七天,能改变什么?最后,我选了颐和园,那是多少皇帝的后花园,风景之美,历史悠久,经久不衰。这一生,没有多大的成就,也没享受过什么,见识浅薄,当年皇帝享受过的地方,去看看,去感受一下,也算是不枉此生了。
地铁四号线,导航北宫门,视线内看到的是一处半开放的古建筑加现在设施院落,古韵中有现代的元素,与这个城市的发展紧密相关,也见证了历史的变迁。
因为是起了个大早,又不是周末,所以,人没有那么太多,零零星星能看到几个,都是晨练的人。坚持跑步是一种好习惯,我也曾坚持过,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起,跑步也淡出了我的生活。除了喜爱运动的人,人都是感到了危机,才开始锻炼。生活百般磨难,也还是能生活的好。越害怕死亡,就越会想到它。据说,人越老或者越接近死亡,越害怕死亡,这大概就是原因吧。
我买了票,很快就进到园内了。入园,正中是一座竖着的石桥,踏上石桥,两侧就是苏州街,原称买卖街,乾隆时仿江南水乡而建,是专供清代帝后逛市游览的的一条水街,一八六〇被英法联军焚毁,一九九〇年在遗址上复建。街全长三百余米,以水当街,以岸作市,沿岸设有茶馆、酒楼、药房、钱庄、帽店、手饰铺、点心铺等六十多个铺面,集中展现了十八世纪中国江南的商业文化氛围。
站在桥上,我想到了乌镇,留在记忆里的,始终是那张人在乌镇桥上拍摄的照片,令人向往,我找了个角度,左边拍了一张,右边拍了一张,江南水乡的意思很明显。检票,下台阶,进入苏州街,沿着水边,感受水街,想象在南方小镇走一走,体会一下南方小镇商业繁华时期的情景。
走出苏州街,左转,来到寅辉城关,颐和园内六大城关之一,始建于乾隆年间,东边石额刻“寅辉”,西边刻“挹爽”,与西部的“通云”城关遥相呼应,皆是苏州街的陆上关口。
继续向前,右侧远远能望见多宝琉璃塔,塔高十六米,八面七级,塔身用七色琉璃砖瓦镶砌,下承汉白玉须弥座。塔前立有用汉、蒙、满、藏四种文字镌刻的乾隆《御制万寿山多宝塔颂》石碑。弥足珍贵,令人惊叹,只能远观。
山路穿行,一路向东,两侧是古老的树木,郁郁葱葱,空气清新,阳光正好。直奔谐趣园,乾隆十六年(1751)仿江南名园无锡惠山的寄畅园而建,取名惠山园。嘉庆十六年(1811)重修,改名谐趣园。一八六〇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十八年(1892)重建。方塘数亩,沿池建有楼、亭、堂、斋、桥、榭等园林建筑,并由三步一回,五步一折的百间游廊相连接,错落相间,步步有景,是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古人的智慧和能力,超乎我的想象,现代也有很多值得借鉴之处。
马不停蹄的北上,到了仁寿殿,仁寿殿清漪园时名勤政殿,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咸丰十年(1860)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十二年(1886)重建,取《论语》中“仁者寿”之意,改名仁寿殿。这里是慈禧和光绪住园期间临朝理政、接受恭贺和接见外国使节的地方,为颐和园听政区的主体建筑。1898年,光绪皇帝曾在此召见改良派领袖康有为,揭开可维新变法的序幕。这是创造了一个辉煌时期的地方,听其故事才能了解它的奥妙。
走着走着,走到了东宫门,坐西朝东,是清朝帝后出入颐和园的正门。在宫门屋檐处,还悬挂着清朝第九个皇帝光绪御书“颐和园”九龙金匾。怎么走急了,才走了一角,已是半晌了,还得往回返,心心念的昆明湖,还没有望到边。
昆明湖原为BJ西北郊众多泉水汇聚而成的天然湖泊,曾有大泊湖、瓮山泊等名称。元朝定都BJ后,为兴漕运,经水利专家郭守敬主持,引昌平神山泉水及沿途流水注入湖中,成为大都城内接济漕运的水库。明代湖中多植荷花,周围水田种植稻谷,湖旁又有寺院、亭台之胜,酷似江南风景,遂有西湖、西湖景之誉。乾隆皇帝修建清漪园时将湖展拓为现在的规模,并取汉武帝在长安开凿昆明池操演水战的故事,命名为昆明湖,总面积达二百余公顷,约占全园总面积的四分之三。按照中国历代皇家园林“一池三山”的理水方式,在湖内建有“南湖岛”“治镜阁岛”和“藻鉴堂岛”三个中心岛屿,并且仿照杭州西湖的苏堤修建成西堤。粼粼的湖水,蜿蜒的堤式,错落的岛屿,以及隐现在湖畔风光中的各式建筑,组成了颐和园中以水为主体的绝色风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经多学科分析研究证明,该湖已有三千五百年的历史。宽阔的水面,缓解了爬山的疲惫,一股清凉直入心底。
沿着湖边往北走,先过文昌阁,颐和园内六座城关(紫气东来城关、宿云檐城关、寅辉城关、通云城关、千峰彩翠城关、文昌阁城关)建筑中最大的一座,始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一八六〇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时重建。主阁两层,内供铜铸文昌帝君和仙童、铜特。文昌阁与昆明湖西供武圣的宿云檐象征“文武辅弼”。两侧还有知春亭和文昌院,都能看到十七孔桥的影子了,那是从小学就知道的桥,我无心留恋,赶紧加快步伐。
先到廓如亭,面积达一百三十余平方米,是中国古建筑中面积最大的亭式建筑。清漪园时,东堤无围墙,此亭可四面观景,视界开阔,故名廓如。因形制为八角重檐,又俗称“八方亭”。亭内悬挂之匾的内容为乾隆御制诗和古典名著的摘抄。
走向十七孔桥,桥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东接东堤,西连南湖岛,全长一百五十多米,是我国皇家园林中现存的最长的桥,因有十七个桥券洞而得名。桥头及桥栏望柱上雕有五百多只形态各异的石狮。桥栏的两端有四只石雕的异兽,威猛雄健,当属清代石雕艺术品中的杰作。古代园建师独具匠心,巧夺天工,终于能一睹风采了,我抚摸着栏杆,走过桥身,四处观望,只是,看不到夜景了。
向前便是南湖岛,岛位于昆明湖前湖中央,向东通过十七孔桥与东堤上的廓如亭相连,岛、桥、亭结合成为一个完整的构图,与万寿山遥相对应。岛上现存有涵虚堂,广润灵雨祠,鉴远堂、月波楼、澹会轩等景点建筑。岛上有个小店,卖零食的,还有快餐。犒劳一下自己吧,虽然贵,但是也吃不了几顿了,不是吗?其实,吃饭买零食的人还挺多的,人们的消费观念早已变了。只是,我从不曾察觉。
站在桥上看万寿山,山为燕山余脉,高58.59米。传说曾有老人在山上凿得石瓮,因名瓮山。前临瓮山泊,又称西湖,即今昆明湖。明弘治七年(1494),孝宗乳母助圣夫人罗氏曾在山前建圆静寺。清乾隆十五年(1750)为庆祝皇太后六十寿辰,于圆静寺旧址建大报恩延寿寺,次年将山改名万寿山,并将开拓昆明湖的土方按造园布局的需要堆放在山上,使东西两坡舒缓对称,成为全园的主体。乾隆时期依山而建的建筑群绝大部分在一八六〇年被英法联军烧毁,现存建筑大多为光绪年间重新建造的。前山以八面三层四重檐的佛香阁为中心,组成巨大的主体建筑群。从山脚的“云辉玉宇”牌楼,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直至山顶的智慧海,形成一条层层上升的中轴线。东侧有“转轮藏”和“万寿山昆明湖石碑”。西侧有五方阁和铜铸的宝云阁。后山有宏丽的藏式佛教建筑四大部洲和耸立于绿树丛中的五彩琉璃多宝塔。山上还有景福阁、重翠亭、写秋轩、画中游等各式楼台亭阁,堪称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之集中展现。无论从哪个角度拍,都是一幅山水画。越了解,越明白,原来颐和园内也曾经被烧毁过,现存的建筑大多为重建。不经一番寒彻骨,岂得梅花扑鼻香。经历过风雨,依旧能强大和辉煌,这是骄傲。
若大的昆明湖,我才走了一角,继续走,到了西堤,西堤是仿杭州西湖苏堤而建,从北向南依次筑有界湖桥、豳风桥、玉带桥、镜桥、练桥、柳桥六座式样各异的桥亭;在柳桥和练桥之间为取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之句命名的景明楼。沿堤遍植桃柳,春来柳绿桃红,有“北国江南”之称。
西堤六桥——玉带桥 建造于乾隆年间,拱高而薄,桥身、桥栏用青白石和汉白玉石雕砌,呈曲线型,宛若玉带,故得此名。桥下为昆明湖的入水口,西通玉河,当年帝后乘船由清漪园至玉泉山,往返均过此桥。
西堤六桥——豳风桥 清漪园时期名桑苧桥,光绪时期为避咸丰帝(奕詝)名讳,改为今名,取自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反映古代劳动人民农业生活的作品——《豳风》。以“桑苧”或“豳风”为桥名都是为了表明帝王对农桑的重视。
西堤六桥——镜桥 始建于乾隆年间,光绪时重建。桥名出自唐代诗人李白“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诗句。
西堤六桥——柳桥 始建于乾隆年间,光绪时重建。桥名取自“柳桥晴有絮”的诗句。
西堤六桥——练桥 始建于乾隆年间,光绪时重建。桥上建有四角重檐桥亭,供观景和憩息之用。
西堤六桥——界湖桥 始建于乾隆年间,桥亭毁于一八六〇年英法联军之劫,因处于内外湖的分界处而得名。
转了一圈,两腿也渐渐犯困,开始减速了。来到宿云檐城关,城关始建于乾隆年间,又称贝阙。城上原有楼,内供关羽银铸塑像,一八六〇年被英法联军掠走。光绪年间重修颐和园时改为亭式建筑,内供关帝牌位。紫气东来城关,始建于乾隆年间。南边石额刻“紫气东来”,源自老子出关的典故,北边石额刻“赤城霞起”,源自晋代文学家孙绰《天台山赋》中的名句。城关既是点景建筑,又是当年园内分区防卫的关口。
前面就到长廊了,长廊始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后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十二年(1886)重建。长廊东起邀月门,西至石丈亭,共二百七十三间,全长七百二十八米,枋梁上还绘有人物、山水、花鸟等各种彩画八千多幅,是中国古典园林中最长的游廊。长廊中间建有留佳、寄澜、秋水、清遥四座八角重檐的亭子,依山临水,以排云殿为中心,向东西两边对称地展开,将分布在万寿山前的建筑连成一气。临水靠山,是休息的绝佳之地。
休息了一会儿,漫步于长廊,欣赏画作,走着,走着,来到排云门,就可以看到佛香阁了。佛香阁,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一八六〇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时按原样重建。阁结构为八面三层四重檐,通高36.44米,耸立于20米高的石造台基上,气势雄伟,是颐和园全园的构图中心。阁内供奉有铜铸金裹千手观世音菩萨站像。像高五米,重万斤,为明代万历年间所造,在八根贯通全阁上下的承重铁梨木擎天柱的衬托下,美妙庄严,熠熠生辉,有极高的文物和艺术价值。从四周观之,越发的让人想靠近。
绕过佛香阁,到达湖山真意,湖山真意始建于乾隆年间,一八六〇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年间重建,为卷棚式敞厅。站在此间向西眺望,西山秀色可尽收眼底。
前面是云会寺,云会寺始建于乾隆年间,主殿为方亭式建筑,名为“香海真源”,是遭英法联军火焚后园残存的木构建筑之一,内中供的毗卢佛铜像为清漪园原物。
然后,转回了苏州街,回到了北宫门。一天的旅程结束了,没有满足,好多景点还没看到,天就黑了。人总是有遗憾,即使满足愿望,也还有遗憾。急匆匆的来,急匆匆的走,这里,明天又将迎来新的游客,而我只是个过客,无论多么执着,都得选择离开,这是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