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元年五月九日,御林铁卫的队伍终于抵达了遵化城。
这座靠近边关的城市,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城墙高达三丈五,坚不可摧。城中的遵化铁冶厂更是全国最大的冶铁中心,无论是规模还是投产时间,都在全国铁厂中占据首位。对于大明而言,这座城市有着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此时,军营帐内,曹文诏正在向崇祯汇报情况。
“陛下,您真是神人也!您预测后金会进攻喜峰口,末将遂派探子先行查探。方才探子急报,一切正如陛下所言,大约三日后,后金大军将抵达喜峰口!”曹文诏难掩激动之情。
崇祯神色凝重,沉声问道:“曹文诏,军中可有异动?”
曹文诏恭敬地回答:“陛下,末将已将直面后金大军的情况告知属下将领,众将虽感意外,但知陛下与我们同在,个个心潮澎湃,士气大振!”
崇祯点点头,目光变得锐利起来:“曹文诏,朕命你在遵化城中大肆排查,务必揪出后金的奸细。那皇太极最擅长玩弄此道,绝不可掉以轻心!”
“末将领命!”曹文诏躬身应道。
崇祯缓步走出军帐,看着这支精锐之师,他不禁陷入沉思。
崇祯缓步走出营帐,深邃的目光扫过军营内整齐列队的御林铁卫。一时间,他不禁感慨万千。
作为一个穿越者,置身于这个时代,他始终是个局外人。这独特的身份,让他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审视周遭的一切。
他想起真实历史中的崇祯,一生困顿于体制的樊笼,从未离开过北京城。那个崇祯,总在许多事情面前踌躇不决,纠结于皇帝该做不该做。
就如眼下,开内库养亲兵,原本的崇祯会认为打仗是国家的事,与他个人无关。
然而,若要天下臣民信服敬畏,视君主为父母,皇帝就必须勇于担当,背负起应尽的责任。
“崇祯啊崇祯,领导者最忌讳三点:一是畏首畏尾,逃避责任;二是用人不当,让庸才蒙蔽;三是刚愎自用,拒谏饰非。真实历史上的崇祯,正是你的前车之鉴。倘若重蹈覆辙,那不如早早自裁,以谢天下!”崇祯在心中暗自警醒自己。
六日后,皇太极率领着九万后金铁骑,来到了遵化城下。
仅用三天时间,他们就攻陷了喜峰口和三屯营,这证实了皇太极心中的判断,让他不禁有些洋洋得意。在他看来,明朝在这一带的防务可谓空虚至极。
然而,他并不知道,之所以能如此迅速地拿下这两个地方,完全是因为守军早已接到通知,在短暂阻击后金之后,及时将辎重转移到了遵化。
此刻,面对着眼前这座坚固的城池,身为一名杰出军事家的皇太极,凭借着多年的战斗直觉,隐隐感到一丝不同寻常。
只见城墙上布满了大小不一的火炮,黑黝黝的炮口整齐排列,仿佛随时准备喷吐出致命的炮火。
炮身铜质锃亮,显然经过精心打造和保养。
城墙上的士兵们身着统一的军装,手持长枪,在城墙上严阵以待,丝毫没有因敌军当前而露出慌张之色。
皇太极命士兵靠近城墙下方,大声喊话。
“城中守军听着!后金大汗皇太极亲率三十万铁骑前来,尔等速速投降!若不降者,待城池攻破之时,我后金大军定当屠城,绝不轻饶!”
话语中透着一股狂妄自大的味道。
崇祯正在城楼之上,听闻这番话语,不禁冷笑。
他命人回话道:“皇太极小儿,所谓有多大的屁股,才穿多大的裤衩。少在这里信口雌黄,妄言三十万大军!就算连尔等所骑的畜生都算上,加起来也凑不出这个数吧?”
城头士兵闻言,皆是哄堂大笑,言语间对皇太极的夸大其词充满了嘲讽和不屑。
皇太极闻言,脸色顿时阴沉下来。他怒目圆睁,指向城楼,厉声道:“好一个伶牙俐齿的明朝儿郎!你可知惹怒了我皇太极,后果如何?”
城墙上的士兵回应道:“大汗,我等守军不知惹恼了你会有何后果。但我们深知,城中有钢铁、大炮和鲜血!你们后金军队若有本事,就尽管来取吧!”
皇太极见劝降无望,挥手示意,后金骑兵蜂拥而上,开始发动攻城。
这一仗,后金军的攻城套路与当年在宁远被击败时如出一辙。说白了,不外乎两种方式。
其一,是利用弓兵和步兵掩护楯车,全力攻击城门。这种楯车,以厚实的木板为骨架,外裹数层牛皮,泼上水后更显坚韧。明军的火器和箭矢,很难射穿这样的防御。
其二,是架设云梯,让士兵攀爬而上,试图登城夺取制高点。
面对这些攻城招数,明军并不慌乱。守城将领曹文诏曾随袁崇焕参加宁远保卫战,对付后金的种种套路早已烂熟于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