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画家死去,那些画成了绝品,才会真正值钱。孔子也是死后封圣的,你可以将他看成一个时代的符号,但千万别把他当成唯一的真理,这个锅本来就不是他的。
周礼淘汰是必然的,但礼这个概念也不是一无是处。
就像母系社会被父系社会淘汰了,但在不同的年代,能辉煌过,代表它肯定有可取之处。
孔夫子象征的更是一位慈祥的老师,有教无类,向往仁义的国度。
社会天然存在三六九等,但事物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有好学之心,还是可以改变的。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品乐器之妙,三月不知肉香。其实细读孔子,他也只是一个正常的普通人。
论语不是孔子写的,而是他的后人及再传后人,依据他的行为举止、一言一行而编写的。
一切事物都在变化,本就是清澈的一池水,一个单纯搞学问的老学究,几千年的愚人。
本是一件小事,但儒道后生太能打了,总是能不断推陈出新,给皇权新的定义,也赋予了儒家独一无二的权利。
伴随着封建君主专制的垮台,那池水早已经浑浊不堪,也到了彻底清洗的时候。
儒道精神,千万不能将符号固定化,更不能无脑神话化。
孔子圣的不是他这个人,而是他的那种精神,千古传唱的那颗矢志不渝的仁心。
天下大同,一视同仁!
孔子也会不耻下问,拜两个小孩为师。
没有天生的圣人,圣人之血也不会继承,只是一种尊敬而已,不适应时代的终将会被淘汰。
要想强,必思变,要想稳,今照古。
掀开那华丽的书生外表,只是简单的两个大字,为民。
真正读懂儒家学问的书生其实很少,但就是这样的大儒,国之栋梁,撑起了一个又一个个性鲜明的封建王朝,让历史变的多姿多彩。
无论何时,天罗地网永不过时!天是法家思想,依法治国,正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地是人文学说。法本就是正义所化,公道自在人心。
当然因为执掌法剑的是人,所以法也不是绝对公平。
若不保证多数人正当的利益,那法也是虚法,掩耳盗铃之法。
两者是相辅相成,又有些矛盾的。
法太重,可能变成酷法,不讲人情,是为死法,本末倒置。
人情太重,可能变成虚法,严重破坏了秩序的存在。
所以没有一成不变的法,只有不断适应时代的法。
春秋那个年代,就是一位位圣贤矢志不渝的追求自己的大道,所以古代的思想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
所以即使九天玄女再次下场,也只是石沉大海,没有激起多大浪花。
天地人三书,天书封神榜,地书天地宝鉴,人书生死簿。
这三本属于天上的书,凡人看不懂。
所以有了天书易经,地书山海经,人书黄帝内经。
这个还是不好懂,所以有了人皇笔,有了诸子百家,有了群星闪耀的诸圣文明。
看着闪耀在人间,无数的人道星辰,好战的九天玄女也想立下属于自己的大道,众星总要拱月吧!她一定要做最亮的一颗,当空皓月般。
九天玄女想在春秋留下一笔辉煌的画卷,将春秋最后一朵晚霞,尽收怀中。
九天将自己的一丝执念点化成青女。
落入凡间的青女也很是努力,但是努力了半天,很是绝望!明明都是创作者,为什么我的学说都在百家书卷之上。
究竟是谁抄袭谁?尤其孙子何许人也?为什么三十六计,如此精辟,天下兵法,尽在其中。
青女与孙子其实是敌对的两大阵营。孙子辅佐的是吴国,和伍子胥是好友。
而范蠡辅佐的是越国,青女也是为越国而战。
当然并没有和三国那样,惊心动魄,吴王夫差就像扶不起的刘阿斗,跟商纣王一样,女色误国。
孙子并没有跟青女隔空对战,一切都让后世来说。
越国失败了,但并不代表孙子的失败,反而兵圣之书,向来受到世人的推崇。
而青女只是一个无名之辈,青史一闪而过的小人物。
就像袁公曾经阻挡过青女前进的脚步,纵使你胜了又如何!这天下终究不能看一时的成败,下个霸王还没有真正的苏醒。
时机不到,祖龙不出!
但就是九天的一缕不死心,才铸造了青女的传说。
春秋里面的水太深了,再也不是那个蛮荒时期,玄女呼风唤雨的时代。
连黄帝都尊称自己一句老师,但现在的老师只属于人道,而不再属于虚无缥缈的天。
这就是时代的进步,不适合时代的终将会被淘汰。
春秋五霸过后,就是战国七雄的年代了。
求败,不求胜!在一个人道星辰的年代,即使连九天玄女,也只能一败涂地。
商败给周,也只是命中注定,天下没有不落的王朝,唯有适应新的时代,才能永恒!
王朝会落,日月更替,但东升西落的华夏太阳史却不会,也不能熄灭!
牧阳看着浮想联翩的师叔,好想大喊一句,师叔你跑题了,但是他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