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聘略一思索,便明白了士颂的意思。
士颂麾下名将,大多都是武艺超群之人,但这些人严格意义上来说,不过是一个临阵斩将夺旗之人,真正意义上统领军队,排兵布阵,筹谋战局大略的将军,士颂麾下还真没有几个。
除了徐晃和自己,也就只有折损在益州的魏延,算得上一个。
其余的人里面,有统帅型良将资质,包括刚刚获得武定刀的霍峻,都是年轻一辈。
士颂给自己武定刀,是想要传递一个信号,那就是士颂渴望能招募更多的统帅良将。
“如此,文聘愧领了。”文聘没有继续扭捏,大方地接下此刀,回到了自己的座位处。
而士颂,则是又拿出一把刀,说道:“这第十把刀所赠之人,行伍严整,忠而勤强,居城困敌,奋身破军!文向与我同岁,智统良将也。”
士颂军中,年轻一辈的武将里,被士颂寄以厚望的,除了已经有一定功勋的霍峻之外,便是徐盛了。
徐盛这人,在士颂看来,允文允武,不仅仅有统帅之潜力,而且武艺不弱,弓术也小有火候,又和士颂同年,在军中年轻武将里面,颇有人望。
士颂的眼里,徐盛的身上,似乎有着自己的影子。
若是自己也只是一员普通的战将,或许便是徐盛这样的武将吧。虽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也能算是面面俱到,以后多一些历练,多一些沉淀后,必然也能成为独当一面的良将。
“文向,快来!”见徐盛还没有从震惊中回过神来,士颂再次挥手,把徐盛叫到了高台上来。
和前面两人一样,徐盛也连忙说道:“主公,徐盛投效以来,承蒙主公厚恩,屡次给与重任,但徐盛自知,现有功绩,绝对是配不上这武定刀的啊。”
“文向你和我同岁,平日练兵,井井有条;战场之上,进退有度,我和军中诸位大将讨论过,君之才,隐隐间已有大将风采。今日赠刀,我再次明言,不仅仅是赠过去之功绩,也赠未来之期望。”
士颂一边说着,把武定刀递了过去:“此刀,赠的便是未来,是给军中年轻一辈武将们的表率,也希望你徐盛,能带个好头,不辜负此刀,为全军年轻将领们,当好这个表率。”
“此刀,是期待,更是责任!”
士颂的话,让徐盛变得更加慎重认真,双手接过武定刀,表示自己一定会做好这个表率,鼓励和引导年轻一辈的武将,奋发努力,报效士颂。
对于赠给徐盛此刀,可以说是士颂个人的一些偏爱,算是小任性了一把。
而士颂后面要给出的两把刀,其得刀之人的争议,只怕更多。
士颂拿起第十一把武定刀,依旧面带微笑,让人如沐春风,缓缓说道:“首倡海军,扬威南海,实策兴商,丰粮富国,蔡瑁蔡德珪,大汉水战第一人也!”
谁都没有想到,士颂的武定刀得主之中,居然会有蔡瑁。
论实力本事,荆州军上下都是信服的。
蔡瑁这人的水战本事,确实厉害,荆州军上上下下,没有人比得上。
但蔡瑁这人的人品,那就呵呵了,荆州军上下,可是都不怎么认可。
而且最让人不会想到他的事,这个蔡瑁刚刚才犯了大错,被士颂贬到武陵书院当教习了,听说若不是士颂看在刘巴的面子,按军法处置,是完全可以斩了蔡瑁的。
蔡瑁自己也没有料到,自己居然会被士颂如此看重,战战兢兢地站起来,一边向高台上走去,一边偷偷看向刘巴,在得到了刘巴肯定的眼神,甚至微微点头后,他才鼓起勇气走到士颂面前。
“蔡瑁戴罪之身,如何可得如此宝刀。”
和前面几位一样,蔡瑁的开场白,也是不自信,也是觉得自己不够格。
士颂心说,自己所赠刀之将里面,不够格的人多了去了,但自己还是要赠刀,要提振士气,要千金买骨,要在自己的军中塑造典型。
更何况,蔡瑁这个人,其实也是够格的。
大汉朝水战之能,除了东面那个周瑜,眼前这蔡瑁,似乎真的可以傲视天下。
这样的本事,就足够他蔡瑁得一把武定刀了。
士颂收起了笑容,换成了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说道。
“德珪,你水战之能,放眼天下,几人可敌。我怎么可能永远让你在这里教书,未来的大江,未来的南海,东海,只怕都是你乘风破浪,建功立业之所在。”
“让你来武陵书院当教习,我用意有二。其一固然是要敲打敲打你。其二,也是希望你这一身水战的本事,能传承下去,让你留下水战的经验心得,百年后,千年后,或许都能造福我华夏后世的水军统领,成为他们研习之策。”
话都说到这份上,蔡瑁连忙跪在士颂面前,双手接过武定刀。
“罪臣一定不负主公之期待,在武陵书院,好好传导水战之策,为主公培养水战人才,早日完成水战战策,开创我华夏水战战策。蔡瑁,蔡瑁感谢主公给我着书立言之机遇,蔡瑁定为主公之基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蔡瑁效忠的表态,士颂并没有放在心上,但蔡瑁若是真把自己的水战心得这本书写出来,自己麾下能多出一些水战将领,不论是将来可能的和东吴之间的水战,又或者自己有开海的计划,这些人,都是可以派上用场的。
蔡峰之后,士颂拿起了最后一把武定刀,士颂甚至能感受到诸多将领那热切的目光,毕竟自从魏延,邢道荣这两位已经战殁的大将外,后面得刀的武将,与其说是功勋卓越,倒不如说是有自己一家的特点。
所以最后这一把刀,很多人都在隐隐盘算着,自己是否会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