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陪你一起隐于野》最新章节。
96,田园小院的日子,适合慢度流年,极简生活
一个人退休之后的晚年生活“就是高配灵魂”的折射。将日子调慢,过一种品尝余生美好的慢生活,降低欲望,让物质简单,生活简单,这时你就会发现,生活越简单,灵魂就越高贵。
《增广贤文》里说:广厦千间,夜眠仅需六尺。
如今社会,有很多人的房屋都是高大的,房间虽有很多间,但是你需要的是一间卧房,一间厨房和一个卫生间就够了。其他的多余空间都是乱费掉的。
我退休后,放弃城市优越的生活环境,归园田居,山村小院,土房低屋,栅栏做院,回归自然之中。
在自然中,时光如梭,却不疾不徐,仿佛每一缕阳光、每一片落叶,都在诉说着悠悠岁月的故事。这里的日子,不疾不徐,适合慢度流年。
在城市里,尤其是在一二线大城市,什么东西都要通过花钱来消费,喝水上厕所都要花钱,不用说孩子的学费、生活费、房贷、车贷,老人的赡养费,都如同一座座大山压在肩上,让人一刻也不敢停下来。
山村田园生活,回归自然本色,离开了城市的灯红酒绿,新鲜的空气是免费的,山村的清泉水是免费的,菜是自己种植的绿色无公害食品,也是免费的,有许多东西比城里好还是免费的或者花钱很少的,时间久了,人的本能降低了,人的欲望减轻了。
过低配极简的日子一般来说,分为四点。
首先,降低人之不必要的欲望,让内心变得清静起来,少了对于物质钱财的执念,多了对于当下生活的知足。
埃及、尤素福,西巴侰说:“假如人能够遏制住自己的种种欲望,过着无求的生活;那么他才算主宰了自己的生活,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欲望是人遭受磨难的根源,欲望虽然可以使一个人得到幸福和欢乐,但这种幸福和欢乐的背后,深藏乐极生悲和严重的透支。
欲望,是执着的牢笼
其实,那些欲望太多,想要的东西太多的人,终究会使自己的压力越来越大。
因为一个人拥有的追求或者是想法,都会潜移默化的化作一个人身上的包袱和负担,想要的越多,承担的也就越重了。
如果一直以为自己追求目标的动力是由欲望换来的,而不是被欲望鞭策着向前走的话,那就是大错特错了。
毕竟,一个人的能力和力气终究有限,可是欲望往往是一个无底洞,终究会消耗完我们身上的所有能量。
张方宇认为:
“欲望是一个重量,它让我们感觉到精神上的沉重。”
所以,欲望太重的人,往往是用自身的力量为自己打造了一个牢笼,让自己越来越执着,也越来越痛苦。
就好像这样的人对自己获得的名利和地位永远不满足,也就永远逼迫着自己去获得更好的,自然而然会有一种来自生活的窒息感。
并且当自己想要有着稍微的松懈和休息的时候,欲望就会开始奴隶我们的精神,让我们感觉到痛苦和难过。
甚至到了最后,都会变成一个不择手段,也要获得更多利益的小人,实在是十分可怕的。
因此,我们也要通过关门来控制自己的欲望,不要让太多的欲望进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变成奴隶之身的主人。
叔本华曾说:
“人欲望愈加强烈、愈是贪求自我欲望的实现,其所遭受的苦恼和焦虑愈多。”
真正聪明的人,一定懂得什么样的欲望,才是有利于自己的。
这样,就可以在面对自己不应该拥有的利益面前,让自己及时的去关上门,不会进入到执着的牢笼之中。
如此,自己才能够在自己的人生当中大展拳脚,不断地创造了生活中的精彩和惊喜,自由自在的过好自己的每一天。
在城市生活中,我们总是会被灯红酒绿所迷糊,被铺天盖地的商品广告所诱惑,被别人声色犬马的生活所引诱,内心的欲望在膨胀,在扭曲,在扩张,在驱使,当我们执着于内心欲望的时候,就会失去原本的平静和幸福。欲望,有时就是无底的深洞,一旦我们掉进去就永远也爬不上来。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此语出自《道德经•第三十七章》,意思是:无欲无求必然清静洒脱,天下也会自得其正道。
老子认为,人只有除去贪婪,无知与狂妄,学习大道,包容万物的胸襟,才会过得逍遥自在。
无所为而又无所不为。人生在世我们离不开这些身外之物,但是又不能为他们而活,沦为奴隶。不能被贪欲拉下水,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成就一番事业。
人的欲望是个无底洞,一旦打开以后,永远不会有满足的那一天。
其实我们所需要的不过是一日三餐,睡床一张,何必贪得无厌自取烦恼呢?
懂得知足,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贪得无厌,永远是最贫穷的人。
回归田园,在小山村生活,不要让尘世中的浮华和诱惑所控制,保持一颗清净的心,在极简生活和无欲的修炼中,逐渐让我们的内心平静,淡然生活,淡然处之。
修行何必去庙观,定心随处能修行
禅悦
张问陶〔清〕
门庭清妙即禅关,枉费黄金去买山。
只要心光如满月,在家还比出家闲。
有时候,一个人没有欲望,并不意味着我们放弃对美好人生的追求,而是要放下那些无用的欲望,要明白欲望是痛苦的根源,欲望越多,自己越痛苦,因为有些欲望是我们无法实现的。当我们放下过多的欲望,就会使内心变得平静和清澈,才能让我们的人生变得从容和自由。
因此,当我们拥有人生最高的境界——无欲时,便能找回内心原本的平静和人生的幸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清醒的面对人生的一切,内心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才能活出真我。
低配,看似是物质上的低配,实际上是精神上的高配;穷日子,看似是吃苦的意思,实际上是让人逐渐把“知足常乐”的生活观念,放在心上。
其次,极简生活就是“断、舍、离”。
断舍离所有的思想根源基本都来源于《老子》的48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断舍离》原文写道:断舍离是一种通过收拾自己家里面的破烂,也整理内心的破烂,让人们变得开心快乐的方法。断舍离提倡的是一种为生活做减法的理念,它也叫做不整理的整理法。通过不断审视内省和决断,从而修炼心境、脱离囤物的固执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