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陪你一起隐于野》最新章节。
114,朋友留不住时,就随缘
我离开单位六年了,离开了过去的人和事,用过去的话说是“离开了江湖”。
我归园田居来秀岭三年了,有一次,一个朋友来电,我略有意外,因为我现在很少跟人来往,也很少接到电话,他与我过去关系很好,经常在一起工作,可是这有两年未曾联系和谋面,突然接到他的电话,我一时感到恍惚,听他声音还算熟悉,脑海里他的形象有点不清晰,他的名字我几乎都想不起来了。
手机那边的声音有点踌躇,我能感觉出来,他有些小心拘谨,说话有点吞吞吐吐,支吾了几句,才进入正题,问我“你最近还好吗?”
我理解他的态度和谨慎,因为这是有原因的。2016年,我被身边的几个小人,准确的说是我的几个部下联名告倒,我主动辞去一切领导职务,提前走出了办公大楼,接着是内退,又到点退休。
在有些人看来,我身上带着“污点”,担心玷污了他们,都躲得远远的。
我也明白这一点,好自为之,轻易不与人联系,不与人来往?
这个“过去式的”好朋友过了两年给我打电话,问话小心翼翼的,我是可以理解的。
我对他说“还可以”。
他说他一直关注着我,也一直担心着我,想知道我这两年过得怎么样?
电话上聊了很长时间,我对他说了这么几点:
一是人生走过的路,走过激情澎湃的青春,闯过危机四伏的中年,走进人生的夕阳。已不喜社交扎堆,不喜疯狂颠痴,不喜热闹喧嚣,更不喜聚会聚餐,还禁烟少酒勿欲……
过上极简生活。放下原本承载着的使命、愿景和意义的包袱,物质极简、精力极简、财务极简、情绪极简、关系极简、表达极简、心态极简、目标极简,不再愤怒、不再焦虑、不再忧愁、不再彷徨、不再痛惜、不再哭泣。降减欲望,看淡生死,岂不乐哉。
人生六十给自己转个弯,既是清醒,又是豁达,更是觉悟,更是“无私奉献、造福社会、敬天爱人”最高人生价值的体现。
那样的境地没有喧哗,没有觥筹交错,没有声色犬马,只有一颗习惯孤独的心去感知万物的变化,感知天地人间一人的惬意。
柔和底下看见生命的涌动,生机而盎然的涌动,悲歌与欢悦,不知不觉细化在光阴里,似乎无痕,似乎又有着万般的姿态。
于是,在步步的走向间,细数着寸寸的光阴,细数光阴下千百的美好,从而得出诗意的境界本就是小满之状况。过后,花好月圆,过后,花谢月缺,我们得以留下足够的美意去迎接日后的沧桑。
节气隐藏在日历的数字底下,我不经意掀开,遇见许多浪漫的情怀。古往今来,文人墨客默然会在这样的节令里回归田园,在寻常巷陌寻常烟火中找寻着人间小满的清欢与意趣。
而我,即使远离田园,也可以在一阙诗词中就着浅夏初开的花沉醉一番,偷得浮生一点闲情之趣,如此时光恍然变慢一些,如此我还能够提笔抒怀一下。
二是讲我的田园生活。融入自然,追求真善美,一是离开城市,归园田居,在山村庭院独守时光,看山赏云观林沐雨听风,探寻自然的奇妙精彩,开始朝花夕拾了;二是读书写作,看清世道的变化,体会人间的冷暖,回忆道路的曲折,思想生活的点滴,悟透人生的悲凉,写出自己的心声;三是严以律已,锻炼身体,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有一个好的身材,有一个延缓衰老的容貌,尽量做到不吃药,不打针,不进医院;四是行善积德,诸善奉行,诸恶莫作,帮助自己村庄的孤寡老人,资助孤儿上学;五是人至夕阳,佛系悟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切随缘,开始佛系人生了;六是过沉浸式的生活,两耳不闻窗外事,或陶醉在田野,喜欢一个人安静地坐在大自然中,一青石,一草地,一树下,一小溪旁……或深情于文学,或静于修行,独享,独品,独思。
他听着,笑了,说我的变化太大了,变得不可思议了。
我无言以对,因人生不易,多说亦无意。我在这几年的黑暗期,要自我保护,每个人,都有可能,在正确的人生路上迟疑,而从弯道里,找到坚定下去的理由与答案。
弘一法师说:一念花开,一念花落,一念放下,万般自在。已不争不抢,不去计较名利得失,看透,洒脱。“得到也是一种失去,失去也是一种得到”。
这位朋友说要到山里看看我,我拒绝了。
因为,很久的时光里,少社交,少张扬,少外露,少……
时光,岁月,早已把我搁置在了人生长河的一岸,那些曾经走过的岁月,有过的美好,已渐行渐远,是过去式了。
无论是任何一段感情,当对方决意要走的时候,就要学会放手,不要纠缠下去,懂得放手,才能让自己遇到更好的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我们唯有学会成全别人,就是在放过自己,放过一个不爱你的人,不必为了不值得的人而伤心难过,不必为了不爱你的人而卑微挽留,你始终都要学会面对别离,因为人这辈子,会遇到很多人,有些人就是来渡一程的,最终还是会擦肩而过。
一段情,留不住,就应当随缘放手,不纠缠,不打扰,就是成年人之间最好得默契,也是结束一段情最好的体面。
人生有聚散,有人来,就会有人离开,学会看淡和接受别人,心中坦然,学会随缘,一切皆可重新开始。
不论什么关系,走到最后,也只是相识一场,彼此之间,也都是阶段性的陪伴。你放不下的那些人和事,到最后,岁月都会替你轻描淡写。
在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感同身受,你可以消沉,也可以抱怨,甚至可以崩溃,但一定要懂得自愈,能让你好起来的从来不是生活,而是自己。
缘起则聚,缘尽则散,一切随缘。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再好的关系,终究也会散去。
学会放下,才能更好的前行。少在烂事上纠缠,少为不值得的人生气,这世界看似纷繁复杂,其实质,还是一个人的世界。
生活万般苦,唯有自己度。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生活只有同情,没有感同身受。
生活就是晨起暮落,日子就是柴米油盐,平平淡淡的过着,简简单单的活着。不喜欢给别人添麻烦,也不给自己找麻烦,风来听风,雨来听雨,人生百味,随意就好。
好的关系,一定是有所图的
战国时期,孟尝君深受齐王宠信。
凭借顶级的财富和资源,他广招贤士,门下宾客超过三千人。
后来,他被齐王驱逐,被迫前往封地。
三千门客在他这里看不到加官晋爵的希望,于是纷纷抛弃了他。
孟尝君心中恼怒,把这些人的名字都刻在木板上,打算秋后算账。
同僚谭拾子却说:
“谁富贵就靠近谁,谁贫贱就远离谁,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就像是集市上早上人多,晚上人少一样,大家只是根据需求行动而已。”
孟尝君听完之后,把木板上的字都划掉了。
王立群教授说:人际交往的核心,是你必须有足够的价值。这个价值,更多的是使用价值。
关系的本质,就是各取所需。
一旦对方在你身上无所图,关系往往也就无法维持了。
司马迁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追逐利益,是人的天性。
成年人的世界里,利益是纽带,也是动力。
一旦失去,关系往往也容易分崩离析。
我现在就是一个无用的人,对别人更是无用,最好的活法就是逃离现实,离开过去的朋友圈子,哪怕没有朋友也行。
我们常说:好的朋友,是无用的。
真正的灵魂知己,一定是无所图的。
他们追求的是一种灵魂上的共鸣,一种心灵上的契合。
但庄子说:无用方为大用。
在我最倒霉,最落魄,最困难的时候,你对我不离不弃,还保持着继续往来。你是最好的朋友,也是高尚的朋友。我对别人也是这样说的。
但是世风日下,再纯粹的朋友关系,再好的个人友谊,时间久了,也会变味的。
因为每个人的位置与角度不一样,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一样,生活的态度也不一样。
一个人,可以从物质与意识的角度来观察这个世界;
也可以从爱与恨的角度来观察这个世界;
还可以从神与佛的角度来观察这个世界;
还可以从善与恶、对与错、正义与邪恶的角度来观察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