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暄顿了顿,高声道:“太子不愿意哥舒翰出潼关,事不成。又通过永王说服圣人同意潼关留士兵,就是想让哥舒翰继续威慑长安,好在合适的时机拥立自己上位!”
“永王、太子、哥舒翰三人必有勾结!”
被杨暄提醒一番,杨国忠猛然惊醒,多多少少想到了一些关节,额头冷汗瞬间直冒。
李亨现在看似老实,但谁都知他在忍耐。
一个忍了十几年的太子,一旦发难,必是雷厉风行。
上一任征讨统帅是荣王李琬。
按照惯例,这个统帅一般由太子担任,哪怕名义上。
所以,等于是李琬抢了李亨的位置。
巧的是,李琬上任不到几月,死了,莫名其妙死了。
而李璘,以前和李亨情同父子,后面鲜少来往,说不定在演苦肉计。
哥舒翰呢,本就恨他杨国忠,还被圣人猜忌,他也许不会投靠安禄山,可拥立李亨是完全有可能的。
因为,哥舒翰是以前威名赫赫的四镇节度使王忠嗣手下。
王忠嗣和李亨自小乃莫逆之交,情同亲兄弟。
李亨姓李,是太子是储君,是许多重臣站队的对象。
杨暄虽是个没文化的草包二世祖,但不妨碍脑子灵活,简简单单一句话点醒了杨国忠。
越想越觉得害怕的杨国忠立刻低声对杨暄说道:“这话不许说与任何人听,我现在就进宫。”
永王宅里,李璘浑然不知自己可能大祸临头,他没猜到杨家父子会这么做。
这很正常,罗织罪名、打击异己是杨国忠的拿手好戏,屡试不爽。
何况,李隆基很喜欢杨国忠去敲打太子或者说其他诸子,他总是将儿子们防范的死死的,让他们时刻谨记做乖乖的兔子或者乌龟。
过去李林甫就是这么干的,现在杨国忠续上了。
接近正午,李璘有些愁眉苦脸,甚至有些绝望。
因为,他猜中了,果然杨国忠耍心思,没能让他一大早顺利赶赴潼关。
他小看了杨国忠的底线。
没走成的原因不是慰问钱财没到位,而是作为使者需要携带中书门下印发的那纸公文没到手。
杨国忠令人以事情繁多,事情重大,需要仔细校对的缘故,迟迟不给李璘颁发那纸公文。
没有公文,李璘哪里敢擅自去潼关。
这一定会被人弹劾。
李璘催促了也没用,因为这事听上去不那么紧急,早一点迟一点慰问影响不大。
用接待他的小吏所言,说不定哥舒翰都已经领兵出关了。
毕竟半夜使者已经出发了,清早就能到。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李璘除了祈祷哥舒翰不要那么快出关外,暂无它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