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个不知兵、胡折腾的行军司马田良邱连带着判官萧昕已经死了,常年住在十王宅的李璘,怎么看也是更不知兵的样子。
再往前,另一个皇子荣王李琬也死了。
为何还要派李璘这种人添乱?
高适感到很无奈。
李璘听出高适不欢迎自己,他赶紧笑着解释道:“高御史放心,我前往潼关,只为感应上天,绝不参与兵事。”
“那请随我同走吧。”高适飞身上马,无论他欢迎不欢迎,李璘奉李隆基之命前往潼关,他没有资格反对。
“还望稍待片刻。”李璘硬着头皮道:“我还得回家一趟安顿家眷,她们不清楚这件事。”
高适立刻就打算说自己先走,想了想还是改口了。
“请尽快,潼关兵事不可耽误。”
这趟百里奔袭长安搬救兵,无功而返,反而请了个大爷回去,高适很郁闷。
“大帅,适愧对您。”高适在心里默默念道。
大概过了两刻钟,等的焦躁不安的高适才见到愁眉苦脸赶来的李璘。
“抱歉,家眷哭闹不止,不愿我去潼关,颇费一番口舌才脱身。”李璘苦笑着解释了一句。
“无妨,快走吧。”高适自然知道李璘经历了什么,谁舍得眼睁睁看着亲人去潼关送死。
这回高适倒是对李璘产生了些好感,明知去潼关危险重重,还愿意去,倒也算有点志气。
李璘上了马,跟着高适动身。
此时,已是卯时,天色微亮。
不知不觉,竟一夜未眠。
大概离潼关还有五十里地的时候,五六名飞驰的骑兵朝着高适和李璘而来。
“高都将?”
一名骑兵停了下来,他示意其他人先走。
“怎么回事?可是有紧急军情?”看到那骑兵一脸焦躁,高适也停下来,连忙问道。
“崔乾佑大军已兵临城下,欲倾力攻城,这会说不定已经开始了,大帅见您迟迟未归,派我等前往长安禀报军情,以及求援。”
“什么!”
高适大惊,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叛军竟来的如此之快。
“永王,快快快,全力赴关!”他不再多说,狠狠抽了下马鞭,军马一声嘶鸣,速度骤然提快。
李璘听到后,倒是不慌,崔乾佑扣关是迟早的事。
长安不派援兵,谁也不敢妄言能守几日。
“该死的杨国忠。”他心里怒骂了一句,随之抽动了马鞭。
......
潼关,崔乾佑站在城下,与城墙上的哥舒翰遥遥相望。
在其身后,是一眼望不到边的黑甲士兵,肃杀之气冲天,约莫五万之数。
“哥舒翰,我们大燕陛下托我给你带几句话。”
崔乾佑高声喊道:“他说和你过去虽不睦,但敬你威名赫赫,有勇有谋。你若献出潼关,诚心归降,他不计前嫌,可封你为兵部尚书兼宰相。”
“李三郎老年昏庸,德不配位,贪财好色,天下百姓深受其苦,您既知天命,识时务,另择良主,共——”
“住嘴!”哥舒翰怒吼道:“叛臣贼子,岂敢在此狺狺狂吠?”
“安叛贼不念君恩,狼心狗肺,倒行逆施,欲篡大唐,以致社稷变为丘墟,苍生饱受涂炭之苦,必有灾殃!”
崔乾佑冷笑三声,“看来你是敬酒不吃吃罚酒了,待我活捉了你,看你还有何话说。”
言毕,崔乾佑大手一挥,眼中闪烁着决绝,“全军听令,攻城!不破潼关,誓不罢休!”
“杀!”
“杀啊!”
崔乾佑身后的大军闻声而动。
声浪一波接一波,仿佛要将天地都吞噬进去,遮天蔽日的硝烟顿时从四面八方升起,将天空染成了一片混沌,人影绰绰,战旗猎猎作响。
马蹄声、嘶吼声、呐喊声交织在一起,轰隆震天,将空气都撕裂开来。
在这震耳欲聋的声响中,崔乾佑麾下的铁骑像是一道汹涌奔腾的黑色潮水,像阳光下肆意作乱的恶魔,又像出笼的猛兽,以不可阻挡之势,向着潼关城汹涌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