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捧杀我。”李璘看到众人围着自己,有些不好意思。
他又挠着头道:“敌军未退,各司其责,继续守城。”
“是。”
众人异口同声应道,迅速散去了。
李璘走到城墙前往下一望,黑夜中看不清安庆绪和崔乾祐人在何处。城下那近五千叛军精兵仍在原地,等候着下一步命令。
叛军的箭雨随着刚才那波攻势被化解,已经停了。
强压心中愤怒的崔乾祐意识到了李璘很难缠,暂令精兵不急着登上城头。
损失数百名精锐倒不是多心疼,但是对方可是毫发无损。
前有滚钉木,刚才有铁索火海,后面还会有什么?
谁也不知道。
“晋王,还强攻不?”崔乾祐有些犹豫,“还是围而不攻?”
安庆绪想了想,咬牙道:“攻,哪怕这五千精兵悉数折损,也要拿下。”
“哥舒翰曾透露过,长安不会再给潼关一粒米,一个兵。城中精兵约莫五千到七千之数。”
“今夜观之,守军的箭、弩、油、石块等皆耗尽,他们只能肉搏。诡计多端又如何?我们尚有精兵数万,杂兵两万,能消耗不过李十六?”
“传令,继续攻。”安庆绪对身后的传令兵冷冷说道。
.......
河北,叛军老巢这段时日并未燃起战火。
逃到博陵的史思明已被朔方军团团围住数日。
主帅营帐里,产生了些许争执。
“光弼,圣人命我们挥师回援长安,怎可恋战?”
说话之人一脸美髯,气度不凡,正是郭子仪。
“郭公,眼下赶回长安最快也得十多日,您觉得潼关能守得住吗?一旦撤军,这河北大好国土又将丧于贼手。”一脸英气的李光弼反驳道。
“我们不如全军压上,夺博陵,直入范阳。到那时,安禄山定然惊慌,必令大军调头入河北。这样方能解潼关乃至长安之危啊。”他试图说服郭子仪。
李光弼说的并不无道理。
与其花费数日一路风尘仆仆千里回长安,不如占叛军老巢,令叛军先陷入慌乱之地,就能解长安之围。
“光弼啊。”郭子仪苦涩道:“你以为我不懂吗?”
“可你要明白,圣人永远是第一位,其次才是胜利。不然哥舒翰会哭着出潼关?”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是错的!除非有拥兵自立之心。”他摇着头,长吁短叹。
他在为哥舒翰的下场而感伤,而哥舒翰失节投降又身死的消息他还没收到。
李光弼怅然若失,嗫喏道:“我明白了。”
接着,他话音一转,眼里又燃起希冀,“能否您领一半大军回援,我继续率军猛攻?”
“胡闹!”郭子仪有些生气,“一半兵力如何攻下博陵?到时候安禄山从洛阳前来夹击,岂不是陷入了腹背受敌之危?”
“更别说,事后圣人岂能容你?休要逞匹夫之勇!”
见此,李光弼欲言又止。
接着,他长长哀叹一声,“哎!平叛大业,中道崩殂!”
“罢了罢了,即刻撤军挥师前往长安,希望永王能再撑十余日。”
天宝十五载五月二十九日,李光弼与郭子仪尽出全军,在常山郡以东的嘉山与叛军史思明展开决战,大破叛军,斩首万计,生擒千余,史思明狼狈逃往博陵。
俩人再度率军围困博陵,军威大振。
河北十余郡闻讯,纷纷杀死叛军守将,光复大唐。
叛军老巢范阳与各地的联系被切断,河北形势一片大好,平叛胜利在望之时,却传来了灵宝惨败的消息。
大好优势一朝散尽,急转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