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照?宣传?”
张丽琴暗道一声果然没有免费的午餐,然后狐疑问道,“你们打算怎么宣传?在哪里宣传?”
王清英解释道:“是这样的,张老师。如果您和同学们商量过后,决定接受我的赞助,我争取在下个周末之前,按照同学们的身体尺寸准备好所有的衣服。这样的话,下周日就可以组织同学们穿上这套毕业纪念衫,在学校里拍照留念。哦,对了,照相活动也包括在这次的赞助当中。”
说着,王清英似乎想起了自己的青葱岁月,眼神和语气都热切了许多:“张老师您想啊,班上所有同学,穿着统一的纪念衫,先拍一个大合照,再拍单人照,或者几个要好的朋友约在一起,在学校里值得留念的地方或者风景好的,比如毓秀园,拍几张小合照。以后回忆起这段高中岁月,青春人生,不至于只存留在记忆里,还能拿出照片来,这多美好啊。”
张丽琴是教语文的。
尽管不是每一个语文老师都会伤春悲秋,但有一点必须承认,相较于其他科的老师,语文老师的情感会更丰富一些。
王清英描绘的远景,一下子就打动了她。
张丽琴不禁想到了自己的中学时代和大学时代。
这两个时期,她都有很要好的朋友、闺蜜,很珍贵的友情。
然而十几二十年来,曾经的好朋友、好闺蜜,受限于时间的推移、距离的拉远,联系近似于无。
偶尔回忆起往昔,除了一些信和留言录,都找不出几张照片来。
随着年纪的增长,经历的增多,对美好青葱岁月的记忆也在褪色。
现在想想,她都记不起来曾经睡在她下铺的姐妹,到底长什么样了。
只记得,那是一个留着双马尾,笑起来非常甜的女孩儿。
想到这里,张丽琴抬头推了一下黑框眼镜,借着这个动作遮掩住有些波动的心情。
随后,她对主动找上门来的王清英说道:“张山家长,这件事我会认真考虑,唔……”
沉吟一番,张丽琴做出决定:“明天的晚自习,我会和班上的同学们说一说这件事,问问他们的想法。要是同学们都同意,那么这个赞助,就要劳烦你破费了。”
“这个是应该的,不破费。”
听到这个回复,王清英松了一口气。
儿子叮嘱的,一定要以赞助的形式拿下高三(2)班,已经做成了一半。
剩下的,就看张老师和同学们商量的时候,儿子怎么鼓动大家答应接受赞助了。
她能做的,就是这些。
说完了正事,松下心弦的王清英便和张丽琴闲聊起来。
聊着聊着,一不小心就聊到了张山的成绩上面。
张丽琴对张山的转变还是非常满意的,在王清英面前夸了几句。
又叮嘱说,一定要监督好张山,离高考只有两个月了,继续这么努力和提升下去,还有考211的可能!
“211!”
王清英吃了这个大饼,美滋滋地回到家,美滋滋地向丈夫炫耀,“张辉光,你有在听我说话吗?张老师说儿子还有考211的可能!”
张辉光正在核算服装厂的财务情况、库存、材料等,一时间哪有心思顾得上这些,随意嗯了几句敷衍。
过了好一会儿,等他核算完,有时间和精力关注儿子的成绩了,王清英又懒得和他说这些。
无奈之下,张辉光只好询问生意上的事:“张老师答应接受赞助了?”
这一周,他虽然仍在忙着和义乌那边搭线,想要拿下几个代工订单,但也有关注老婆和孩子。
王清英没有将自己“给儿子打工”的事隐瞒,问过张山以后,还把那份计划书给了张辉光看。
正是在张辉光的参与下,她才能在儿子敲定设计之后不到五天的时间里,搞定纸样制作、备料、传单这些事。
几年没出来工作,在工作能力和效率上,多少还是有些影响的。
张辉光参与进来,也不是抱着帮忙的心思,而是认可那份计划书,甚至认为按照那份计划书去做,真的有很大可能扭转服装厂的亏损!
之所以还没放弃义乌那条线,单纯是因为不想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罢了。
他判断得出,主做电商,比主做代工更有前途!
与此同时,他也有一个疑问憋在心里,打算找个合适的时间问一问儿子。
王清英白了丈夫一眼,没好气说道:“差不多吧,儿子那边使使劲,应该就能成。”
张辉光好奇问道:“老婆,儿子就没和你讲,他想怎么宣传吗?这一部分计划书上可没有详细展开。”
王清英哼道:“你自己问儿子去。”
说完,她就不理丈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