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了吧。
按照自己的节奏来。
而联盟的节奏是什么呢?
他们转头开始去消化攻克下来的二十个世界去了。
这二十个世界,有穷的,但也有富裕发达的。
那些穷地方先不管,对于富裕发达的、尤其是工业
放下陆军,平定星球地表的反抗,辅以政治手段,让整个星球可以为我所用,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搞定了之后,就意味着可以直接从这二十个世界里汲取养分,就地解决一部分常规的补给问题。
这些世界有好几个工业生产能力都还挺不错的,弹药、常规武器的损耗就不谈了,哪怕是星舰上所需要耗费的资源,比如一些炮弹、星舰所需的燃料,也就是能量晶块。
甚至,有一个行星上面还有一个大型星港搭配了个小造船厂。
不太指望这个造船厂能够制造出来什么新船来用,但是有造船厂就意味着这颗星球在造船业方面的技术能力,还是有水平的,并且设备齐全,联盟有很多在之前的战斗之中出现损伤的舰船,可以在这里得到好好的维护。
与此同时,联盟的工程船只,也在海军的护送下,分批来到了傲爪星域。
伴随而来的运输舰,带着很多轨道炮、空间站的零部件甚至是生产线。甚至,还拖来了几个轻型、重型星堡。
星堡的长距离运动部署,是需要靠大型运输船拖拽来进行的。
这些星堡,安置在枢纽要道的星界隧道迁跃点、安置在重点星球的轨道上。
同时,那些轨道炮,也借助一些被拿下来的、并且具备不错的工业生产能力的当地星球,进行就地组装并部署。
甚至那些运来的生产线,也是要直接在前线加强军工生产能力……
联盟大有一副好好把这二十个世界给消化掉,并且将重点区域的四个世界,进行要塞化建造的意思。
星堡拖过来、轨道炮群建设起来、迁跃点防御设施建造起来……
联盟的态度已经非常明显了:结硬寨打呆仗。
二十个世界先圈住,然后啃下来,消化掉,再把重点区域堡垒化,做好敌人可能会大军压过来的准备。
如果对手没有这么做,那么等到完成消化之后,再往前打,再吃下几十个世界,再消化,再堡垒化……
以最稳固的方式,以最小的代价,来逐步侵蚀。
为此,联盟都开始扭过头去,开始应付那两个‘肉瘤’。
倒是没把主力派过去,还得防着怒焰舰队呢。
去的只是‘科罗嘉号’和‘飞翼号’这两艘圣杯级战巡。
他们的任务也绝非是强攻。
没有必要。
隔着远远的,带队开炮轰就行了。
这么打,肯定是打不下来的。超远距离之下的轰击,命中率堪忧,并且强度不够在很短的时间里将敌人的星堡予以摧毁。就算是命中了几炮,星堡也可以通过绕地飞行去到星球的背面,然后紧急减速,停留在背面的轨道上。维修的工程师大可以趁着这个时间,抓紧修复星堡的损伤。
不知道打个几十上百年,能不能耗光、耗死对面。
但联盟舰队当下的行为,本质上,是在给上东星造成压力。
星堡是不好打下来,但运气差一点,一个普通的武装空间站,吃上战巡的一炮x级光矛阵列的轰击,那也是要瞬间被打爆的。
与此同时,其他的手段也在上。
整个星球被封锁了的情况下,联盟的舰船不断的向上东星发送广播;上东星对外的星语通讯也被屏蔽了,完全没有办法跟外界取得联系的情况下,那还不是随联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在围困超过六个月之后,联盟试着提出派遣外交使节,竟然被答应了。
一艘小船,搭乘着外交使者,来到了星港,跟守军进行了一番交流。
没有能够达成什么共识。
但这已经是相当不错的一个信号了。
过两个礼拜,联盟再次派出了使者。
在接下来一段时间,联盟几乎每个礼拜,都会派遣使者与当地守军进行一些交流。
大的事情,没能达成什么一致,但联盟至少送进去了一些奢侈品物资、礼物;对面也答应送出来一些平民,减少战争不必要的牺牲和损耗。
甚至,到后期,守军都已经提出来了一些投降的条件。
只不过,条件比较苛刻,联盟没有答应。
后面还有得谈呢,不着急。
更何况,在谈之前,联盟也不是没有别的法子。
护送外交使节的船只,虽然‘小’,那也只是相对而言。哪怕是规模最小的旅航人,一次性也能搭载好几百人。
外交使节当然也是需要护卫的,这很合理。
一次性来个百人规模的护卫,下了船之后,由守军在星港之内,找个地方看守起来,让两边的领头人谈判,这也很正常。
一直以来,双方都没有爆发过什么特别大的冲突。
但是,守军没能发现的是,在这些护卫之中,有一些特殊的存在。
来往的路上,总是会少上几个人。
这么来回五六次之后,联盟之中的特种战士里,就有大约三四十名战士,潜伏进了上东星的星港里。
而在最后一次外交使节抵达星港的时候,百人护卫队依旧跟随。
他们一路往星港内部,过去几次进行会谈的地方前进。
而在星港上的守军,则如惯例一般,登船检查。
只是,上船检查者,进去之后,就再没有任何声响传出来了。
这种情况,很快就引起了一些不安。
负责联络的守军士兵得不到回应,迟疑着不知道该再呼叫几次,还是赶紧上报。
但很快,他就不需要迟疑了。
他看到,至少三百个穿着红色战甲的星际战士,从小小的旅航人中,冲了出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