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在李承乾的院子外来回踱步,他在想如何开口问自己的儿子。
这个封建时代的思想让李世民很是纠结,恰恰自己的儿子年纪小,但表现出来的行为那么幼稚,但做出来事情恰恰又饱含深意,他紧张的搓着手,不知道怎么开口,李世民第一发现比处理政务还要难的事情。
思想斗争了一刻钟,李世民鼓起勇气来到李承乾的房门前,迟钝的抬起自己的手。
“咚咚咚,乾儿你睡了吗?”
李世民在门外敲门,平时都是直接进去,或许是因为自己想和这个大儿子谈谈,所以拘谨些。
李承乾打开了房门,看见李世民站在门口:“爹,这么晚不休息,来我这干嘛?”
随后让开位置,让李世民进来,李世民走到圆桌处找了个位置坐下,李承乾走到圆桌旁,拿起茶壶和茶杯给李世民倒上水说道:“爹喝水。”
“嗯。”
李世民拿起茶杯喝了一口,有些拘谨,毕竟这是他第一次正式和自己的儿子谈事,但是也不知道从哪开口。
李承乾看了看李世民的脸,知道了李世民要来干嘛了,虽说这个时空他比较年长,但是从做父亲的时间比,李世民差他太多了,李承乾转了转眼睛说道:“父亲可是有事问我。”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随后吐出这一段话:“父王想问你说些事。”
李承乾见李世民如此郑重,也缓缓坐到李世民对面,收起了笑嘻嘻的样子说道:“孩儿知而不言,言而不尽。”
李世民想了想还是叹息的说道:“乾儿怎么看待谋反一事。”
李承乾心里也“哎”了一声,该来的还是要来。
对于李世民的问话,李承乾并不感觉到奇怪,奇怪的是来得太快了,暗卫在暗中保护他的那一刻,就注定他要被李世民关注了,李世民生性多疑,对于李承乾这些时日巧合的帮他,自然有所怀疑,如果是来试探自然不会是他本人来,但是这次亲自出马肯定是已经确定了。
李承乾拿起茶杯,闭上眼睛轻轻酌了一口,就是这不经意举动,李世民心里确认了这个孩子不简单。
李承乾喝了一口茶水之后说道:“谋反分很多种,要看是什么人谋反。”
李世民说道:“此话怎讲?”
李承乾认真的说道:“若是百姓揭竿而起造反,那么定百姓已是身陷水火,为了活命自然开始起义造反。”
李承乾继续说道:“还有造反就是皇子,或者藩王,这些人要么为了自保而造反,或许为了当皇帝而造反。”
李世民看着李承乾的眼神说道:“这些可有什么区别?”
李承乾认真的说道:“能让百姓造反无非是逼不得已,纵观历史,百姓起义,举旗造反无非就是朝廷无德,官员贪腐,剥削百姓,导致百姓苦不堪言,忍无可忍才造反的,父亲是否也是这样认为的?”
李世民点了点头说道:“难道不是吗?”
李承乾说道:“百姓起义最本质的原因是就是粮食和土地。”
李世民深思着说道:“这是为何?”
李承乾问道:“父亲熟读历史,可发现朝代更替,灭国原因?”
李世民说道:“皇帝无道,导致天下贫瘠,百姓疾苦,然后国运薄弱,外族入侵,各地方诸侯并起天下纷乱,最后有德之人坐拥九五。”
李承乾立刻说道:“非也!”
李世民疑惑的说道:“愿闻其详。”
李承乾说道:“儿子且问父亲,如今朝堂实行的是什么制度税收?”
“均田制。”
“武德年间大唐共多少户?”
“二百多万户。”
“百姓平均一代几口几年?”
“十三岁嫁娶,十五岁产丁,平均产丁一家三子至五子。”
李承乾这回说道:“父亲我们来算一笔账,两百万户两年一产,共产三子,二十年后可有人口多少户?”
李世民说道:“六百万户?”
李承乾说道:“我们算上死亡和出生的比例,和藏匿起来的人口,我们保守估计最低500万户。”
李世民继续说道:“然后呢?”
李承乾说道:“二十年五百万户,二十年为一代,一户五口人,三子共赡养一对父母,也就是三十年一次增户,也就是说三十年后人口将达到八百万万户,随着父母离去,将会少去一百万户,这时候的人口将达到三千五百万。”
李世民开心的说道:“这不是很好吗?说明国泰民安。”
李承乾勾了勾嘴角说道:“那永业田怎么办?三千五百万的人口朝廷还剩多少良田分给百姓?下一次的人口爆发,朝堂去哪拿田地给百姓?如果持续下去,当大唐人口达到八千万的时候,朝廷怎么办?若大唐到一百年的时间,还有良田分于百姓吗?”
李世民愣了愣:“这…。”
李承乾继续说道:“若父王是百姓,成年后别人有,父王没有,百姓如何看待朝堂。”
李世民沉默了。
李承乾继续说道:“皇朝更替,是因为皇亲贵族坐拥大量土地,百姓之众,唯求一饱,有衣蔽体,有屋栖息,建国初期,百姓有田,人口缺少,朝廷的税收来源于这些百姓,人头税和均田制自然是最正确的,但时过近迁随着人口增长,国家能分给百姓到的田地有限,人口多了吃饭的人就多了,粮食需要的就越多,若来了天灾颗粒无收,父王你觉得这些百姓怎么办?”
李承乾提出了疑问。
李世民认真的看着李承乾,听他说完此话,发现自己这儿子的政治能力非常强大,提出的问题都是击中要害:“若存粮尚多,可以有余粮度过天灾,若无存粮只能是卖田求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