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义诗集22

第16章(1/2)

【乡关何处】

洛阳东去八百里,

古道扬尘瘦马疲。

荒村几处炊烟断,

野渡无人舟自移。

暮云渐合愁思涌,

何处乡关可觅依。

赏析:

一、意象与意境营造

(一)洛阳东去八百里,古道扬尘瘦马疲。

意象:

“洛阳”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都,在诗中作为出发地或参照点,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记忆和情感联想,往往能唤起人们对往昔繁华、岁月沧桑的感慨。

“东去八百里”明确了行程的方向和距离,给人一种路途遥远、漂泊无定的感觉,暗示着主人公远离家乡,在漫长的旅途中跋涉。

“古道”是古老而荒僻的道路,象征着岁月的沧桑和历史的厚重,同时也代表着旅途的艰辛与孤寂。“扬尘”描绘了古道上马蹄扬起尘土的画面,进一步强化了路途的荒凉与奔波之感。

“瘦马”则是旅途劳累、疲惫不堪的象征,马都如此消瘦,可见行程的漫长与艰难,也从侧面反映出主人公的疲惫与憔悴。

意境营造:此句营造出一种孤寂、苍凉且充满漂泊感的意境。想象一下,主人公骑着一匹瘦马,沿着古老而荒僻的道路向东前行,洛阳城已在身后逐渐远去,马蹄扬起的尘土在空气中弥漫。道路两旁或许是荒无人烟的旷野,或许是萧瑟的树林,整个画面显得十分荒凉,而主人公在这漫长的旅途中,身心俱疲,仿佛被世界遗弃在这荒芜的古道上,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孤寂与漂泊之苦。

(二)荒村几处炊烟断,野渡无人舟自移。

意象:

“荒村”是破败、荒芜的村落,几处炊烟断,意味着这里的人家稀少,生活气息淡薄,甚至可能已近乎荒废,象征着衰败与孤寂。炊烟在乡村生活中本是温馨、生机勃勃的象征,如今断了炊烟,更凸显出荒村的凄凉。

“野渡”是指荒郊野外的渡口,无人看管,“舟自移”描绘了船只在渡口无人操控的情况下自行漂移的景象,给人一种落寞、寂寥的感觉,仿佛这个渡口早已被人遗忘,只有那艘小船在水流的推动下孤零零地漂浮着,进一步强化了孤寂、荒凉的氛围。

意境营造:这句诗在前面营造的孤寂苍凉意境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荒凉、孤寂且带有一丝落寞的意境。在那漫长的旅途中,主人公路过几处荒村,看到寥寥无几的房屋,烟囱里不再有炊烟升起,一片死寂。接着又来到一个野渡,只见一艘小船在无人的渡口自行漂移,周围是寂静的水面和荒芜的河岸,整个画面显得格外凄凉,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被遗忘的世界角落,感受到那种深入骨髓的孤寂与落寞。

(三)暮云渐合愁思涌,何处乡关可觅依。

意象:

“暮云渐合”描绘了傍晚时分,天空中的云彩逐渐聚集、合拢的景象,暮云常常给人一种阴沉、压抑的感觉,象征着一种不祥的预感或情绪上的低落,同时也暗示着一天即将结束,而主人公依然漂泊在外,无处可归。

“愁思涌”则直接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愁苦与思念之情,随着暮云的合拢,这种愁思如潮水般涌起,不可遏制,体现了主人公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以及在漂泊途中的孤独与无助。

“何处乡关可觅依”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了主人公对家乡所在地的迷茫与寻找家乡的渴望,“乡关”即家乡,是心灵的归宿和情感的寄托,然而此刻主人公却不知道去哪里寻找它,进一步强化了那种漂泊无定、孤独无助的感觉。

意境营造:此句在前面营造的荒凉孤寂意境基础上,将意境推向了一个更加深沉、愁苦且充满迷茫的高度。在傍晚时分,天空中暮云渐合,天色变得阴沉压抑,主人公望着这景象,内心的愁思如潮水般涌起。他环顾四周,只见一片荒凉与孤寂,却不知道自己的家乡在哪里,该去哪里寻找那份心灵的慰藉,仿佛整个世界都在这暮云之下变得昏暗无光,只剩下他在这无尽的愁苦与迷茫中独自徘徊,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人生无奈与思乡之苦。

二、情感表达

(一)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与思念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洛阳、古道、瘦马、荒村、野渡、暮云等一系列意象的描绘,鲜明地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与思念之情。从离开洛阳踏上漫长旅途的漂泊感,到路过荒村、野渡时所感受到的荒凉与孤寂,再到暮云渐合时涌起的愁思,每一个意象和场景都在诉说着主人公远离家乡的痛苦以及对家乡的渴望,这种思念之情贯穿全诗,体现了主人公内心深处对家乡的情感羁绊。

(二)在漂泊途中的孤独与无助之感

诗中所营造的孤寂、苍凉、落寞、愁苦等意境,也表达了主人公在漂泊途中的孤独与无助之感。在这漫长的旅途中,主人公独自一人面对荒芜的古道、破败的荒村、无人的野渡、阴沉的暮云等,周围的一切都显得那么寂静和孤独,而这种孤独感又因对家乡的思念而更加浓烈,让主人公心中充满了愁苦。这种情感表达反映了主人公在人生道路上的漂泊无定与无奈,也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思乡之情的沉重和苦涩。

三、艺术特色

(一)意象叠加与融合

诗中巧妙地运用了意象叠加与融合的手法,将“洛阳”“东去八百里”“古道”“扬尘”“瘦马”“荒村”“几处炊烟断”“野渡”“无人”“舟自移”“暮云”“渐合”“愁思涌”“何处乡关可觅依”等多个意象叠加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丰富而立体的诗歌画面。通过这些意象的叠加与融合,营造出了孤寂、苍凉、落寞、愁苦、深沉等多种意境,让读者能够全面地感受到主人公的思念之情、孤独之感以及所处的环境等多方面的内容,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深入体验到主人公的心境和所处的情境。

(二)动静结合的手法运用

诗歌在描绘自然景观和人物动作时,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方法。例如,“洛阳东去八百里,古道扬尘瘦马疲”描绘了古道上瘦马行走的动态景象以及扬尘的动态效果,同时也有洛阳作为参照点的相对静态;“荒村几处炊烟断,野渡无人舟自移”则既有荒村炊烟断的静态景象,又有舟自移的动态场景;“暮云渐合愁思涌,何处乡关可觅依”中暮云渐合是动态过程,愁思涌是内心的动态变化,通过这种动静结合的手法,使整个诗歌画面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三)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诗歌语言简洁明快,用词精准且富有表现力。短短六句话,便将主人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在漂泊途中的孤独与无助等复杂情感完整而清晰地呈现出来,没有多余的赘述,使读者能够迅速抓住重点,感受到诗歌的冲击力和感染力。像“洛阳东去八百里”“古道扬尘瘦马疲”“荒村几处炊烟断”“野渡无人舟自移”“暮云渐合愁思涌”“何处乡关可觅依”等词汇,都用简洁的方式表达出了丰富的内涵,为诗歌增添了一份独特的艺术魅力。

综上所述,《乡关何处》这首诗通过独特的意象选取、精妙的艺术手法运用以及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成功地营造出了孤寂、苍凉、落寞、愁苦、深沉等多种意境,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与思念之情以及在漂泊途中的孤独与无助之感,是一首富有艺术感染力的诗作。

【遗迹寻常】

洛阳东去八百里,

青山隐隐水迢迢。

前朝遗迹寻常见,

古木苍然立野郊。

风过残垣声瑟瑟,

兴亡旧事付云涛。

赏析:

一、意象与意境营造

(一)洛阳东去八百里,青山隐隐水迢迢。

意象:

“洛阳”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底蕴,它是一个具有标志性的地点,在诗中可作为行程的起始点或参照点,唤起人们对古代繁华都市的联想,也暗示着一种历史的纵深和时空的跨度。

“东去八百里”明确了空间上的位移和距离感,给人一种旅途漫漫、探寻远方的感觉,拓展了诗歌的叙事空间,仿佛主人公正踏上一段穿越时空与地域的旅程。

“青山隐隐”描绘出青山在远方若隐若现的朦胧景象,青山通常象征着自然的永恒、宁静与神秘,其隐隐约约的形态又增添了一份悠远、空灵的氛围,仿佛隐藏着无数的故事等待人们去揭开。

“水迢迢”则突出了水流的绵长、悠远,水在中国文化中常常与情感、时光的流淌等联系在一起,迢迢的流水暗示着岁月的悠长以及历史的长河悠悠流淌,与青山一起构成了一幅宏大而又略带神秘的自然画卷,为后文遗迹的出现铺垫了一个具有历史感和自然美感的背景。

意境营造:此句营造出一种开阔、悠远、空灵且带有历史沧桑感的意境。想象一下,从繁华的洛阳城出发,向东行去八百里,一路上青山在远方时隐时现,连绵不绝,而潺潺的流水悠悠流淌,不见尽头。天空或许是湛蓝的,云朵悠悠飘过,整个画面给人一种在时空长河中穿梭的感觉,既有着自然的宁静与神秘,又因洛阳这个历史坐标而蕴含着历史的沧桑,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既古老又充满生机的世界,为下文探寻遗迹营造了一种既期待又略带惆怅的氛围。

(二)前朝遗迹寻常见,古木苍然立野郊。

意象:

“前朝遗迹”是诗中的核心意象之一,它代表着过去朝代的辉煌与衰落,是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无数的兴亡旧事。“寻常见”则强调了这些遗迹在这片土地上的普遍存在,并非稀有之物,暗示着历史的更迭频繁,曾经的繁华如今已成为随处可见的遗迹,反映出历史的沧桑巨变。

“古木苍然”描绘了古老的树木苍劲、繁茂的样子,古木本身就是岁月的象征,它们历经风雨,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其苍然的姿态给人一种深沉、厚重的感觉,仿佛在默默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立野郊”表明这些古木矗立在野外的郊野之中,进一步强化了一种荒凉、孤寂的氛围,与前朝遗迹相互映衬,共同营造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和荒凉感。

意境营造:这句诗在前面营造的开阔悠远意境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历史沧桑、荒凉孤寂的意境。在那青山绿水的环绕下,主人公在野外的郊野中常常能看到前朝的遗迹,它们或许是断壁残垣,或许是废弃的宫殿遗址,零零散散地分布在这片土地上。而在遗迹旁,古老的树木苍劲挺拔,枝叶繁茂,却又显得那么孤寂,仿佛是这片历史废墟的守护者。整个画面给人一种走进历史深处、感受历史尘埃的感觉,让人不禁对那些兴亡旧事产生遐想,同时也为这片曾经繁华如今荒凉的土地感到惋惜。

(三)风过残垣声瑟瑟,兴亡旧事付云涛。

意象:

“风过残垣”描绘了风吹过那些破败的墙壁、废墟(即残垣)时发出瑟瑟声响的景象。残垣是前朝遗迹的具体呈现形式之一,风过之时,其发出的声音不仅增添了环境的荒凉感,更像是历史的叹息,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辉煌与如今的衰落。

“声瑟瑟”进一步强调了风声的凄凉、萧瑟之感,让人感受到一种寒冷、孤寂的氛围,仿佛能听到历史在风中的悲鸣。

“兴亡旧事”直接点明了这些遗迹所承载的内容,即过去朝代的兴衰更替、荣辱成败等故事,这些旧事是历史的核心,也是人们对历史探索的重点所在。

“付云涛”则是一种富有诗意的表达,将那些兴亡旧事托付给了天空中的云涛,意味着这些历史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如同云涛般变幻莫测、难以捉摸,最终消散在历史的长河中,表达了一种对历史的感慨和对世事无常的无奈。

意境营造:此句在前面营造的历史沧桑荒凉意境基础上,将意境推向了一个更加深沉、悲凉且带有历史宿命感的高度。当风穿过那些前朝遗迹的残垣断壁时,发出瑟瑟的声响,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一种悲凉的氛围之中。主人公站在这片废墟之中,望着天空中变幻莫测的云涛,心中不禁想起那些兴亡旧事,感慨万千。这些曾经的辉煌与衰落,如今都已成为历史的尘埃,随着时间的流逝,如同云涛般渐渐消散,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历史无奈和世事无常的悲凉,仿佛置身于一个历史的漩涡之中,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而自己却无能为力。

二、情感表达

(一)对历史沧桑变迁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洛阳、前朝遗迹、古木、风过残垣等一系列意象的描绘,鲜明地表达了对历史沧桑变迁的感慨之情。从洛阳这个历史文化名城出发,到在野外常见的前朝遗迹,再到古木苍然守护遗迹以及风过残垣发出的悲凉声响,每一个意象和场景都在诉说着历史的更迭、繁华的衰落以及岁月的无情流逝,这种感慨贯穿全诗,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历史变迁的无奈与惋惜。

(二)对世事无常的无奈之感

诗中“兴亡旧事付云涛”等句表达了对世事无常的无奈之感。诗人将兴亡旧事托付给云涛,意味着这些曾经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都将变得难以捉摸、最终消散在历史的长河中。这种表达反映了诗人对世事变幻莫测、难以掌控的无奈,也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历史和现实生活中世事无常的残酷现实,以及人类在历史进程中的渺小与无力。

三、艺术特色

(一)意象叠加与融合

诗中巧妙地运用了意象叠加与融合的手法,将“洛阳”“东去八百里”“青山隐隐”“水迢迢”“前朝遗迹”“古木苍然”“立野郊”“风过残垣”“声瑟瑟”“兴亡旧事”“付云涛”等多个意象叠加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丰富而立体的诗歌画面。通过这些意象的叠加与融合,营造出了开阔、悠远、空灵、历史沧桑、荒凉孤寂、深沉悲凉等多种意境,让读者能够全面地感受到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对世事无常的无奈等多方面的内容,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深入体验到诗人所描述的情感与情境。

(二)动静结合的手法运用

诗歌在描绘自然景观和人物动作时,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方法。例如,“洛阳东去八百里,青山隐隐水迢迢”描绘了青山的若隐若现(静态)和水流的迢迢流淌(动态),以及整体行程的动态感;“前朝遗迹寻常见,古木苍然立野郊”既有遗迹的静态呈现和古木的静态矗立,又有“寻常见”所暗示的一种动态的探寻过程;“风过残垣声瑟瑟,兴亡旧事付云涛”则既有风过残垣的动态声响和云涛的动态变幻,又有“兴亡旧事”这种静态的历史内容,通过这种动静结合的手法,使整个诗歌画面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三)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诗歌语言简洁明快,用词精准且富有表现力。短短六句话,便将诗人对历史沧桑变迁的感慨、对世事无常的无奈等复杂情感完整而清晰地呈现出来,没有多余的赘述,使读者能够迅速抓住重点,感受到诗歌的冲击力和感染力。像“洛阳东去八百里”“青山隐隐水迢迢”“前朝遗迹寻常见”“古木苍然立野郊”“风过残垣声瑟瑟”“兴亡旧事付云涛”等词汇,都用简洁的方式表达出了丰富的内涵,为诗歌增添了一份独特的艺术魅力。

综上所述,《遗迹寻常》这首诗通过独特的意象选取、精妙的艺术手法运用以及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成功地营造出了开阔、悠远、空灵、历史沧桑、荒凉孤寂、深沉悲凉等多种意境,表达了对历史沧桑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世事无常的无奈之感,是一首富有艺术感染力的诗作。

【洛阳梦去】

洛阳东去八百里,

未知天地待吾描。

繁花似锦应铺道,

翠鸟如簧可唱谣。

且行且盼前程景,

心向光明梦自飘。

赏析:

一、意象与意境营造

(一)洛阳东去八百里,未知天地待吾描。

意象:

“洛阳”作为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都,在诗中可作为出发地,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记忆和情感联想,象征着某种传统、根基或熟悉的起点。

“东去八百里”明确了行程的方向和距离,给人一种即将开启一段漫长旅途、迈向未知远方的感觉,拓展了诗歌的叙事空间,同时也暗示着一种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和冒险精神。

“未知天地”则直接点明了前方的世界是充满不确定性的,是一片等待着主人公去描绘、去探索、去定义的空白领域,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和对未知的遐想。

意境营造:此句营造出一种既带有对出发地的眷恋,又充满对未知远方憧憬的意境。想象一下,主人公站在洛阳城边,回首望去,是那熟悉的古都风貌,承载着无数的历史故事和文化遗迹。而当他转身向东,目光所及是一片广阔无垠的未知天地,要跨越八百里的路程去探寻。这种从熟悉到未知的过渡,让整个画面充满了一种既踏实又忐忑的氛围,仿佛是在人生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一步,既不舍过去,又急切地想拥抱未来。

(二)繁花似锦应铺道,翠鸟如簧可唱谣。

意象:

“繁花似锦”描绘了前方道路上可能出现的绚丽多彩的花朵景象,繁花象征着美好、繁荣、生机与希望,似锦则强调了其繁茂、绚烂的程度,仿佛整个道路都将被这美丽的花朵所铺满,营造出一种极其浪漫、美好的氛围。

“翠鸟如簧”将翠鸟的叫声比作簧片发出的悦耳声音,翠鸟是大自然中充满活力的生灵,其清脆的叫声常常给人带来清新、欢快的感觉,在这里形容翠鸟的叫声如簧般动听,进一步强化了整个环境的生机与活力,也暗示着前方的旅途将充满着美妙的声音和欢快的氛围。

意境营造:这句诗在前面营造的既眷恋又憧憬的意境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浪漫、美好、充满生机的意境。在主人公迈向未知天地的旅途中,他想象着前方的道路上铺满了繁花似锦的花朵,每走一步都能感受到那浓郁的花香和绚丽的色彩。与此同时,天空中飞翔的翠鸟发出如簧般动听的叫声,仿佛在为他的旅途歌唱,为他加油鼓劲。整个画面变得更加生动、鲜活,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童话般的世界里,充满了对未来旅途的美好期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她天生反骨!诱男主不走剧本!
她天生反骨!诱男主不走剧本!
男主不固定,1v1女团中被万人嫌的超作嗲精,与原女主针锋相对,即将迎来炮灰结局,却忽然觉醒自主意识,不仅摆脱剧情控制,还反向夺走原女主一切。-修仙文中被人戳脊梁骨的寡妇,村口大娘们议论的中心人物,却摇身一变,褪凡入仙途,夺走原女主师尊,并成为对方师娘。-年代文中好吃懒做的老土村姑,挑事生非,名气极差,却忽然缠住新来的男知青,不仅成功给原女主添堵,还一举翻身,成了男主回京海携带的家眷,实现阶级跨越
梅梅梅干菜
重生:我在异世养夫郎
重生:我在异世养夫郎
我在异世养夫郎:现代小伙林寒带着异能穿越古代,且看他如何凭借异能在异世过得风生水起。①双男主,非典型古代种田文。②现代厨技点满异能攻(林寒)VS娇美单纯书生双儿受(花涧)③攻的异能是空间系和雷系,不过由于他重生前知道自己必死无疑,已经把空间里的东西都拿出来给基地了,重生后攻的空间里啥也没有,并且异能都降级了。
瑜光
废灵根苟在修真界修厨道
废灵根苟在修真界修厨道
(慢热,无CP,无系统,有金手指,传统仙侠文)两世为人,楚流云做惯了纨绔,只想吃喝玩乐混吃等死,结果一不小心被仙师选中入了仙门。然而他一个五灵根废柴,在仙门就只能做个外门杂役,在仙门艰难苟活。原本以为好日子一去不返了,没想到他却锦鲤附体了,先是接了个给真君的灵宠当铲屎官的任务,结果该灵宠竟是宗门元婴真君捧在掌心里的神兽。然后不小心摔了一跤,腰间传家玉佩里蹦出个楚家老祖楚天穹,逼着他继承了一本厨道
胡胖丫
放开历史代表让姐来
放开历史代表让姐来
历史代表即历史科代表称谓……讲述的是一个历史小白如何成功逆袭,实至名归的奋斗史。“柒柒,你想去参加科代表选举吗?”“啊?科代表?我们有多少科是主课啊?”柒柒一脸懵:“只有语文、数学、英语吗?我这三科成绩一般,不敢去。”“不是,还有生物、地理...
洋娃糯米
综影视悟心
综影视悟心
无大纲随心之作,缘更,缘看。综影视文,无cp、V1、Vn,都有。文笔差,故事无聊,据说还有毒,慎入。
阿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