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亩田,全都要通上水渠,可是让李易费了不少功夫。
折腾一下午,尽管累的腰酸背痛,但水渠算是通好大半了。
李易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许氏已经备好饭菜,简单的粟米饭以及一些青菜,由于缺少调味料,吃起来味道一般。
不过,李易已经是饿的前胸贴后背了,哪里顾得上味道,一顿狼吞虎咽吃下后便躺在床上沉沉睡去。
“可怜孩子呦!”许氏望着疲惫的李易,为自己帮不忙感到愧疚,同时也为李易感到心疼。
翌日一大早,许氏和李清二女早早煮好饭食,表示要和李易一起去垦田。
李易哪里肯让,许氏腿脚不便,李清年纪还小,他咋说也不能让二人去。
“娘,小妹你们在家就好,那些田地,交给我一人就好。”
许氏摇头:“你一人怎么挖的出来那么多田?”
“我可以借耕牛嘛!糜老爷让管事准备了十余头耕牛,供我们庄上人借用。”
糜竺对庄上人还是不错的,知道众人耕种不易,提供了耕牛以保障耕种能快速进行。
许氏仍旧态度坚决:“就算有耕牛,你一个人又如何耕田?”
“耕田不就一个人吗?”
李易出身农村,机械耕种未普及时,没少见人赶牛耕地,年少时觉得赶牛耕地好玩,还上手操作过几次。
对此他很有经验。
“你这孩子,又说胡话,没有三人如何耕地?”
许氏有些恼怒,以为李易觉得她好糊弄呢。
一旁李清也嚷道:“大兄,赶牛耕地要三个人呢,我今天在田上瞧见了的。”
“哦~”
李易一拍大腿忽然反应过来。
眼下百姓们使用的还是比较笨重的直辕犁,通常是三人两牛,一人牵牛,一人扶犁,还有一人控制犁地的深浅。
不像后世普及的曲辕犁,一人一牛灵活快捷。
李易解释道:“娘,那是现在的犁太笨了,我在琢磨出一种更好的犁一人就可以操纵。”
“什么更好的犁?一人一牛就可以耕田?”许氏有些将信将疑。
“它叫曲辕犁,就是这样。”
李易手指沾水,在木桌之上画了大概出来。
“这曲辕犁也太奇怪了,真的可以犁地吗?”许氏面露怀疑,感觉有些不太靠谱。
“准成!”李易自信道:“给我些功夫,我把它弄出来。”
“另外娘,孩儿需要弄出处暖棚来,需要你和小妹帮忙看护一下。”
“暖棚?”
“对。”
为了保证手中的水稻种子能成功发芽育苗,李易决定采用温室,进行人工培育。
不然直接放田里,育苗效率太低,收成肯定也大受影响。
“暖棚是做什么?”
“种水稻,为水稻育苗。”
“育苗?”许氏满心不理解,她完全没有育苗的概念:“易儿娘跟你爹种了大半辈子地,还没听说过要什么暖棚育苗。”
“那水稻我们也没种过,你还是不要乱折腾,还是老实种粟米行不?”
许氏很担心李易瞎折腾,落得最后颗粒无收,全家交不上粮还要饿肚子。
“娘,你别担心,你听孩儿的绝对没问题。”
汉末的百姓种植技术极其落后,完全没有育苗的概念,基本就是种子种下去,除除草就不管了。
甚至有些农户种植的田地太多,连除草都顾不上,都是粗耕,不像后世精耕细种。
许氏没有育苗的概念,李易也表示理解,毕竟当下消息蔽塞,种植技艺发展落后,另外稻米在郯县确实还没普及开来,她心存疑虑也是常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