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小农民

第1269章 铁耗子攻击(1/2)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大宋小农民》最新章节。

金银藏起来是自己的,露在外面就是别人的。

百姓当然懂这个道理。

当然,懂这个道理的百姓,会生活的更好点。

安国大军杀上了岸。

穆丹部率先下船。

他们在沙滩上组成战队。

盾牌手在前,长枪手居中,弓弩手垫后。

守在海湖东岸的是吐蕃军骑兵。这支骑兵由赵世忠的长子鹰毡带领。

这人长着鹰钩鼻,一双眼睛带着褐色。看起来十分凶狠。

知道父亲战死,他并不逃跑。

鹰毡要做吐蕃国的英雄。

“世子爷,敌人上岸了,咱们快冲吧。”副将马彰永请战。

“不急,我要等他们都上岸。”

“世子爷,这怕是不妥吧?”

鹰毡冷哼:“安国士兵能有多厉害?他们战胜了咱们的水军,现在还想战胜咱们的骑兵吗?”

鹰毡有必胜的决心。

他对自己的骑兵队,有足够的信心。

见到金旗大船,鹰毡瞳孔收缩。他指着船头上的人问左右:“金旗下那人是谁?”

“是潘小安”

鹰毡身边有个老者,他曾做过生辰使,出使过耶律延喜的生日典礼。

他认得潘小安。

那时的潘小安,还只是大宋一名小小的使者。

鹰毡攥紧手指。

“传令,活捉潘小安者,以王爵赏赐。”

鹰毡比他的爹更大方。

他身后这万余骑兵,便向安国大军攻来。

宽阔的海湖滩涂,适合骑兵作战。在这样的地方,步军很难有所作为。

鹰毡就是看明白了这一点。他要等安国大军全部到来,在发起进攻。

若只是击溃了前军,后面的安国人跑了怎么办?

海湖是把双刃剑。能够保护吐蕃人,也能困住吐蕃人。

骑兵开始向穆丹,司巴达等部追击。

潘小安站在船头,淡定的看着敌人冲锋。

等敌人马匹距离安国大军五百米远时,潘小安命人摇动令旗。

穆丹与司巴达接到命令,便派出秘密小队。

他们一人分到一支秘密小队。这小队由一百人组成。

这百人大队,队员各个高大。他们的个头都在一米八,魁梧有力,臂力强劲。

他们开不动硬弓,可他们善于投掷。他们投掷石块,普遍都能超过一百二十米。

对于这两支秘密小队,潘小安也是花大价钱培养。

他们的吃穿用度,要高于普通士兵很多。

这是他们第一次出战,也是检验他们的时候。

他们一人携带十个铁耗子。

穆丹与司巴达对这些人的战斗力,感到怀疑。

就凭这些连弓箭都不会用的花架子,就凭他们腰上的铁耗子。

这要是能打赢仗,那可真是见了鬼。

这两支铁耗子队,明显感受到穆丹们的轻视。他们个个心里不忿。

“让你们见识见识,啥叫秘密大队。”

大队长指挥小队长,小队长指挥士兵。他们分散开来。

这防御阵型,让穆丹与司巴达更没底。“就这能攻击敌人?”

“全体都有,单兵作战,自我抉择。”

大队长的命令,让穆丹与司巴达更加迷惑。这还单兵作战,他们要闹啥子哦?

吐蕃的骑兵,已到了二百步远。从这个距离看,可以清晰的看到马睫毛。

安国士兵紧绷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四合院:躲进小楼成一统
四合院:躲进小楼成一统
关于四合院:躲进小楼成一统:每个读者心中都有着自己的四合院。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穿越到四合院,又是激情澎湃的年代,咱就主打一个躺平。
成人的童话
红楼尤氏:谁都别想出家
红楼尤氏:谁都别想出家
关于红楼尤氏:谁都别想出家:尤清之嫁进宁国府,丈夫贾珍胡作非为,小姑子惜春养在荣国府,便宜儿子贾蓉也是一摊烂泥。可惜尤清之家世浅薄不能挟制丈夫。整治宁国府,还得把出家的贾敬请回来。还好贾敬给力。儿子出去得罪人,打!儿子出言不逊,打!实在不行了,老子就给你下毒,免得你出去惹祸。公公给力,尤清之专注养娃,扳正贾蓉,抱回惜春。没想到回金陵还能有机会搞事业。尤清之在红楼梦中越过越好了。至于荣国府,看你跟
李九戒
梦回真新镇
梦回真新镇
关于梦回真新镇:本书不会出现钛金化,不会有朱紫的任何精灵,因为本人觉得朱紫既垃圾又恶心!剧情也是大致跟着原着走,可能会加入少许漫画元素,基本设定也是动漫设定,不过,战斗环节会加入一些游戏设定,也会对原着做出一些修改。有些精灵在本书中也可以学会一些游戏中不能学会但动漫里可以学的技能,例于喷火龙可以自然学会雷电拳。并且,本书对于有些人物和精灵有着强烈的个人偏见,不止狗毫会被爆锤,有些人气角色和精灵也
S大摆
长相思:折柳祭
长相思:折柳祭
关于长相思:折柳祭:毛球是大荒第一灵力高手九命相柳的灵宠,在死亡后却在九幽冥界混得风生水起,成了九幽红人,并混成了九幽帝君身边的大红人——渡鸦。她利用身份之便,寻找相柳神魂,并在解救相柳途中解锁不同新身份。最后相柳有没有复活,又能不能絮小夭再续前缘呢?
割浆
我刷的短视频被万朝古人围观了
我刷的短视频被万朝古人围观了
苏瑾并不知晓他刷的短视频会被投放到万朝的观众面前。于是,无数的上古、商周、秦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的皇帝、士大夫、官员、读书人乃至普通人,都将这每天固定时间就会播放的天幕当做了学习知识的老师或是茶余饭后的乐子,引起了各个朝代的许多原本不会发生的变化:朱棣:“让我看看是哪个兔崽子给我上的成祖的庙号!崇祯:“对、对就是那个,快点进去看啊,朱由检看着天幕上的一个的标题,急的直跺脚。当康熙看到庚子赔
江北即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