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哥是太子,你敢惹我?

第490章 殿下与佛有缘啊!(1/2)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我大哥是太子,你敢惹我?》最新章节。

李恪是在场身份最高的,所以先走进寺庙的大门。

迎面就走来寺庙的住持:

“贫僧度厄,见过蜀王殿下。

听闻殿下来临,贫僧有失远迎,殿下恕罪。”

说罢,双手合十,微微欠身行礼。

李恪连忙上前一步,虚扶一把,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

“大师不必多礼,本大王今日不过是偶然到此。”

锦衣卫为了李恪大王的安全,就在李恪大王在门外差点被,两位大法师度化的时候,先进入了渡蝉寺。

就是为了看看里面有没有可疑分子,有没有会威胁到殿下的地方。

而这位度厄主持,就是因为弟子来报,寺庙进了很多官兵,这才知道蜀王要来。

如果李恪再细心点,其实就能发现刚刚玄奘和法琳,不是去找自己的,而是去找上官仪的。

因为法琳是官府的寺庙主持,肯定没少接待朝廷上的,大官或者大人物去他的龙田寺上香。

而且法琳曾经还是隋文帝的“御用讲经师”,怎么会不知道蜀王这样的皇室亲王驾到,应该出门远迎。

但李恪大王为人直率,不拘小节,加上没什么经验,也就没办法注意到这些小小的细节。

李恪免了度厄的礼,又接着看到周围的纤夫。

他们因为自己的到来,被锦衣卫限制在了一边。

“也别限制他们了,都是穷苦人,我们往里面走,别碍着这些纤夫休息。”

度厄主持给蜀王行完礼,走在蜀王身后,又对蜀王身后的上官仪又行了行礼。

上官仪因为早年在寺庙躲避战乱的原因,对佛教的好感不少。

所以他在成为雍州的别驾之后,其实去过雍州的不少寺庙。

更别说这个建在长安河运命脉旁的“渡蝉寺”了。

度厄大师直起身,目光平和地看向李恪,眼中透着洞悉世事的智慧:

“不知为何,我观殿下的面相,是与我佛有缘啊!”

法琳走上前,与度厄大师相互见礼后说道:

“度厄师兄,方才我向殿下讲述了这渡蝉寺的由来,也觉得殿下与我佛有缘!”

度厄主持微微点头,看向李恪:

“殿下你意下如何啊?”

李恪大王都无语死了,我到底哪里跟佛有缘了?

“大师你是不是看谁都觉得与佛有缘?”

度厄主持摇了摇头,看着上官仪说:

“我看上官别驾就与佛缘浅。”

上官仪相信度厄大师这话,因为他从来没和任何人说过,自己曾经在寺庙躲难的事情。

如果不是曾经在他九岁的时候,在寺庙见过自己的人,肯定不知道。

李恪扭头看向上官仪,上官仪点了点头,随即小声的在李恪耳边说:

“殿下,我曾在寺庙当过不到一年的在家居士,随后又还俗了。”

李恪大王吃惊不已!这老和尚真的这么灵?

李恪也小声的说:

“你不会是和这个度厄大师合伙蒙我的吧?”

“我就算敢蒙你,事后不也得被太子殿下和皇帝陛下问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明日方舟:从零开始,走遍泰拉
明日方舟:从零开始,走遍泰拉
关于明日方舟:从零开始,走遍泰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魂穿成了乌萨斯乡村里的小人物,难道就干不出大事业了吗?不露圭角,乘势而起!我陈一鸣上辈子一事无成,这辈子要一鸣惊人!没有系统给的金手指、没有海嗣邪魔给的飞升,我就算只靠自己,也要把旧世界砸个稀巴烂!乌萨斯的意志与我为敌、诸国的旧势力联合起来——让我一次又一次一无所有……但是,我能战胜你们一次,就能战胜你们第二次、第三次!去告诉诸国——他们应知
训练师安迪
娇妻逼我纳妾:女帝上门求负责
娇妻逼我纳妾:女帝上门求负责
+++王阳本是二十一世纪的一个普普通通的青年,在一次意外中穿越到了平行世界——大乾,而且稀里糊涂的与宁国公府的世子调换了时空。他刚来大乾的第一天就要与京城第一美人成亲,而她似乎与他还有一些前尘往事……在一次偶然中,王阳与女帝结识。“王阳,朕怀孕了……“真的吗?谁的?“你混蛋!……国家危难之时,人人有责,身为大乾的一份子,王阳自不例外。
只有明月如故
穿成古代医仙,开局救下太守千金
穿成古代医仙,开局救下太守千金
方岐穿越古代,却惊愕发现,前身真不是人啊!田地宅子被输得一干二净,父亲留下的医馆也被抵押了出去。就连妹妹方毓都要嫁给恶少当小妾,偿还他欠下的赌债!好在他触碰药箱之际,竟意外获得神医传承。开局救下危在旦夕的太守千金,从此声名远扬。愿身领医道,救治天下疾苦!
爱吃水果酱
大唐钓鱼人
大唐钓鱼人
关于大唐钓鱼人:穿越大唐,身为县令之子,居然吃不上肉。本以为可以平躺,奈何吃穿住行都要靠自己。愿以为不过寒门,原来最大的世家是死敌。
超龄奶爸
宋歌声声慢
宋歌声声慢
这是一本小说,字数是150万字,王安石变法失败后朝廷为了稳定局势特招苏轼入朝与旧党抗衡,致使司马光等旧党不得过分打压新党,而苏轼也借机想施行自己的新法,从而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不乏一些真实历史改变的故事。,小说涉及到新党,旧党,苏党,苏轼,黄庭坚,司马光,文彦博,范纯仁,李格非(李清照的爹),蔡京,童贯,高俅,高滔滔(高太后),向宗英(向太后),梁萧音(西夏梁太后),李清照,赵煦,赵佶(宋徽宗),
武当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