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我被坑上恋综,前妻急了

第58章 入目无他人,四下皆是你(1/2)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离婚后,我被坑上恋综,前妻急了》最新章节。

他先是让季书意下去休息,然后拿起话筒道,

“既然大家这么热情,那我就给大家再演唱一首。”

“不过咱们可得先说好了,我这一首歌唱完,你们就不能再喊再来一首了,咱们不要耽误两位新人的好事,难道你们不想喝他们的喜酒吗?”

台下的群众闻言,

也是被沈彧的幽默逗得哈哈大笑,

不过他们的目的也已经达到了,当然也不会像刚才那样大喊着再来一首。

因为这首歌沈彧之前并没有打算唱,

所以也没有来得及将伴奏弄出来,

就连心动小屋内的那把吉他,都没有拿过来,所以只能清唱。

他拿起话筒,大声说道,

“一首往后余生,送给新郎新娘和大家。”

说完顿了顿神,调整了一下状态,

台下的观众们,也十分给面子的安静了下来,静静地等待沈彧的演唱。

“在没风的地方找太阳,”

“在你冷的地方做暖阳。”

“人事纷纷,你总太天真。”

“往后的余生,我只要你。”

沈彧那略显沧桑的低吟声,顺着话筒一传出来,

几乎是一瞬间,便将在场的所有人都代入了自己的音乐世界。

台下刚刚坐下的季书意,

听到沈彧的歌声后,脸上写满了惊骇,

她刚才在台上和沈彧一起演唱,倒也没有什么别的感受,

但是当她真正坐在台下时,

这才真正感受到沈彧的恐怖实力。

不说别的,单单就说声音的这份渲染力和共情力,

就连现在的她,也是有所不如的。

要知道,她如今已经算是,华语乐坛唱功中真正的顶流人物了,

而且不是像徐蔡这种,被死忠粉吹出来了,

而是实打实的,用一首首当红爆曲打出来的成绩。

可想而知,舞台上的沈彧实力究竟有多强悍了,

而且她还发现了一点,沈彧与众不同的地方,

那就是他的声线,

不同于别的歌手,声线都是固定的,

她发现沈彧的声线并不是固定的,反而是百变的,

不管是起风了,蓝莲花,青春的颜色,

再到后面的因为爱情,往后余生,他的声音都发生了变化,

或是沧桑,或是温暖,或是清澈,

这就意味着沈彧之后的风格不会单一,能够驾驭大部分的歌曲,

这是上苍送给他最棒的礼物。

想着这里,季书意看向台上的男子,不由得有些惊叹,

真是个令人着迷的男子啊,

他就像是一团炙热无比的火球,

对她们这些女子有着致命的吸引力,忍不住的想要朝他靠近。

就在这时,

唱到这首歌的副歌部分时,

沈彧的声音猛地提高了几分,

声音中的沧桑和回忆,更是浓郁的快要溢出来了。

而在这沧桑的声线深处,也隐藏着浓浓的深情。

“往后余生,”

“风雪是你,”

“平淡是你,”

“清贫也是你,”

“荣华是你,”

“心底温柔是你,”

“目光所至,”

“也是你。”

“......”

这段副歌唱完,台下不少老辈子,都不由得红了眼眶,

他们对于这首歌的感受是最深厚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娇妻出轨白月光,我直接猛的一脚将她踹开
娇妻出轨白月光,我直接猛的一脚将她踹开
复仇+后悔+都市+爽文+家国三年前,我遭遇车祸危在旦夕。一个路过的女孩帮我打电话叫了救护车,我最后得救了。恢复身体后我打听到,她竟然是帝都大学绝美校花柳如烟。在我想要感谢她救命之恩时,她双目突然不知名的失明了。往日的追求者如同鸟兽散去,紧接着她就被所有人抛弃了。我不离不弃的陪伴彻底感动了她的心,她同意嫁我为妻。往后的人生我似乎找到了前进的方向,只为守护她而在。她说怕耽误我人生,结婚三年她都没有同
樱桃树下
神豪:我吹的牛能成真
神豪:我吹的牛能成真
关于神豪:我吹的牛能成真:刚刚被女友抛弃的杨帆,居然幸运的激活了‘吹牛成真系统’!从此杨帆开启了逆袭人生。金钱、事业、美女一样不缺。“前女友,我谢谢你的抛弃之恩!”(简介无力,请海涵!)
不平凡的蚂蚱
灵气复苏后,我从一支苍蝇拍开始
灵气复苏后,我从一支苍蝇拍开始
灵气复苏时代到来。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逐梦客
人生模拟:女剑仙跨界寻我
人生模拟:女剑仙跨界寻我
女剑仙跨界寻我:南烛染上一种怪病。医生告诉他仅剩三个月寿命。............一次次模拟,南烛成功体验不同人生。直到某一天,南烛还处于睡梦之中,突然感觉怀里多了个人。女剑仙:“哥哥,这一次,我不会再失去你了......”南烛:“......”(简介无力,请移步正文)
是墨不是默
老舅别怕,十八个外甥保驾护航!
老舅别怕,十八个外甥保驾护航!
有九个漂亮姐姐,加十八个可爱外甥是什么体验?苏明绑定神级舅舅系统!只需照顾外甥,挖掘并培养外甥们的潜力,就能获得返还奖励!无论什么领域,都“略懂一二”!多年后。娱乐圈顶流、科研巨擘、金融大鳄、体育健将……统统给我从舅舅家走出去!舅舅我啊,就是这么平平无奇、朴实无华!只需一声令下,十八个外甥保驾护航!“那臭小子,不要正月剪头啊喂!”
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