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中武道

第124章 破灭3(2/2)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诡中武道》最新章节。

这两个家伙身上的衣服看起来有些湿漉漉的,在这个季节,身上的衣服都湿透了,毫无疑问是很危险的,很容易就被冻死。

可是这两个人气色都不差,仿佛身体都不是自己的一样,面色如常,就是少了一些血色,多了一些模糊的诡异气息。

“哪这么多废话,再往前面走上数百多步就可以到达京城了…看来这次我的直觉没有错,幸好没有再花时间调查,不玩的话可能来不及了。”向启元静静的说着,忽然抬头看了一下天空。

此刻,可以明显的看到天上的大日,不过,似乎有些不知名的黑暗,慢慢的侵蚀了那散发着光和热的大日。

能够看到,边缘部位有些黯淡。

“好少见的情况…有点像是在古书上记载着的…日食…”台山睿峰在旁边喃喃道。

毫无疑问,这种情况的出现肯定是不正常的,而这股不正常的源头,他们三个人都有一种直觉,似乎就来自离他们不远的那座巨大豪华的城池…

“哎呀,看来真的要血战一场了,tnnd活了这么多年,还以为自己不怕死,没想到现在忽然有些紧张?”蓬鸿咂巴了一下嘴巴。

“你这种东西也会有紧张的情绪?讲笑话也要找个好点的吧?”向启元瞥了他一眼,语气冷漠。

接着他缓缓离去,毫不迟疑的朝着格外深邃阴暗的京城走去。

“借助别人的身体活下来,现在该是你还命的时候了。”向启元的声音远远的传过来。

蓬鸿原本嬉皮笑脸的神色也缓缓的阴沉了下来,一只手死死的抓着自己的胸口,体内那颗陌生的心脏仍在不停的跳动着。

台山睿峰瞥了他一眼,眼神中似乎也带着某种厌恶。

“看什么看!内廷的杂种东西!你也好意思用这种眼神看我!?”蓬鸿忍不住低吼一声。

台山睿峰嘴角勾勒出一丝嘲讽的笑意,朝着向启元的方向走去。

蓬鸿深深的喘了一口气,收拾好自己的心情,三个人的影子都显得格外深邃。

可是,面对那巨大城池的阴影,却格外的不起眼。

他们三个人既是互相厌恶的仇敌,可是他们心中的目标和信念却在这一刻都朝着一个方向。

……

东原,万木城。

这座城池从外表上看已经有很多年月了,苔藓布满了城池的表面,淡绿色的外表,使这座城看起来充斥着生机。

“呼…今年的雪可真是大呀,咱们东原应该很久没有下过这么大的雪了。”一个小伙子搓着双手,有些感慨的说道。

“谁说不是?而且官府这些年的赋税也不是很重了,估计是上面的老爷也体会到我们的不易了,今年估计可以尝试一下生个二小子了!”旁边的一个壮汉哈哈大笑。

快到春节,城里的每个人脸上都不自觉的洋溢出一股喜色。

百姓想要的很简单,只要能平平静静的生活,安居乐业就已经很开心了。

“唉唉!那…那是什么?”一个小商贩面色震惊的抬起了头,发现在不远处似乎出现了一个庞然大物…

好像是血色的…密密麻麻…仿佛是乱七八糟的人和物融合在一起…他忍不住的揉揉眼睛,发现那个东西似乎朝着自己这边缓缓靠近…

随着距离的拉近…他看得更加清晰了…这…就是一堆人头堆积的…肉山!!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逆仙行者
逆仙行者
一场浩劫卷动了南海的修行界。这就像一场瘟疫,慢慢的扩散到了整个天下。天外来客,妖魔横行,百家诸子,纷争不断。谁说妖魔鬼怪都是邪,谁说百家诸子又是正。某一天……有一神秘少年出现了……他的出现让整个修行界为之动荡。
门庭望月
俺寻思魔法就是这样子的啊!
俺寻思魔法就是这样子的啊!
安夏一开始只是想加入魔法学院成为一名魔法师。当他学会第一个魔法火球术后,便发现一个问题。我这个魔法怎么跟其他人不一样呢?想着,安夏抬起头。在天空上,一颗陨石缓缓砸落。……第一卷(完)(1-53)间章(54-71)第二卷(完)(72-167)间章(168-171)第三卷(进行中)第四卷(未开启)(ps:未开启的卷会出现变动,有可能提前也有可能推迟。毕竟。未来是善变的。愿我们在这奇幻故事的大海上,直
长歌叹云悠
师傅,徒儿下山了
师傅,徒儿下山了
关于师傅,徒儿下山了:是一部以武侠为背景,融合了成长、冒险与情感的长篇小说。故事围绕主角李清风展开,他自幼被青云门的师傅收养,习武修道,十八年后决定下山历练,寻找属于自己的道路。在下山的过程中,李清风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物,也逐渐揭开了自己身世的秘密。他从一个懵懂少年,成长为一代宗师,最终在江湖中留下了属于自己的传奇。小说以李清风与师傅的深厚情感为主线,贯穿了他与朋友、敌人、爱
小鹿来了
丹剑神尊
丹剑神尊
混沌初开,万物未生前,有一混沌物,名无极,无极生太极,太极生而演化阴阳,阴阳衍生五行,五行孕育宇宙。混沌诞生宇宙之时,也同时诞生两件混沌宝物,少年南宫九天,身负血海深仇,意外之下获得混沌宝物无极神鼎,开启复仇之路.......
大道于野
仙途风云录
仙途风云录
说他是凡人,有点修为,说他是修士,没们没派的,算得了什么修士?这是一个风云诡谲的时代,也是一个群魔乱舞的岁月。白身怎么了,白身也能踏步仙道,即便是人神共愤,亦奈我何?
廿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