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国潮1980》最新章节。
关键是发了这么大的洋财,一般人恐怕无论如何都会选择留在海外过奢靡的生活了,可宁卫民居然还愿意回来,心甘情愿主动报税,尽一个共和国公民的义务。
甚至不求回报,还想方设法不炫耀,避免荣誉加身,这就更让他有点难以置信。
这可是富可敌国的财富啊,是许多上了年纪的人都抵制不了的诱惑,始终看不破的东西。
通常一般人处于这种情况下,不说要逃税,也会合理避税,能少交就少交。
哪怕有人嘴上说的好听,但身体也会诚实的去放纵欲望。
偏偏宁卫民,他一个年轻人,明明处在在人生阶段欲望最旺盛的阶段。
居然能够如此坚定,做出这样有损于个人利益,却一心为公的选择。
而且还能知行合一,落到实处。
这未免也太神奇了一些?
要知道,虽说宁卫民现在已经“有信仰”了,也算是“组织”中的人了。
可其中到底怎么回事儿,没人比负责牵线搭桥的霍延平更清楚的。
他其实一直对于宁卫民都带有一定有色眼光。
虽然欣赏他的才华,认为可以培养,可以扶植,可以利用。
但也一直心怀成见,觉得适当时候对宁卫民也需要敲打,需要约束,要把缰绳牢牢攥在手里的。
尤其他清楚宁卫民绝不是那种死心眼的人。
以其的灵活的心性和聪慧的头脑,不会不明白,这样的财富代表着什么样的力量。
然而这小子还坚持这么做,居然表现出了超越世俗的觉悟道德。
如此违背常理的一个结果,这不能不让霍延平内心大受触动,思绪万千。
他不可避免的,感到要多花一些时间好好去重新琢磨一下宁卫民这个人了。
他完全想不明白,宁卫民如此杰出的品性和觉悟到底是先天生成的还是后天养成的?到底是什么缘故能让他做出这种堪称“圣人”一样的事情来?
反正不管怎么说吧,宁卫民所做出来的事情,完全让霍延平他对于商人必定唯利是图的看法产生动摇。
如果说过去,他对宁卫民始终抱有一定程度的警惕和戒心的话,那么通过这次的事情,这一切都几乎不复存在了。
因为没有什么比一个人愿意为了自己的国家放弃这么一大笔个人财富,更能证明这个人是否人品过硬的了。
霍延平现在完全相信宁卫民是心中充满报国热忱,说到做到的人。
他对于宁卫民的欣赏和看重也因此拔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有些事儿即便一时还想不通彻,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反正他只需要知道宁卫民这个人诚实可信就够了,这样的人自然要不遗余力的加以帮助。
于是很快,霍延平就主动为宁卫民缴税的事儿跑前跑后,张罗起来了。
就这样,宁卫民在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跟着为他协调各路关系的霍延平跑了不少个地方,见了不少有份量的人物。
最终,他在如愿以偿完成了报效国家的愿望同时,也成功的避免了由此而来,声名鹊起的副作用。
他根本不用怀疑,就能看出,霍延平为了替他圆满解决这个棘手问题,甚至为了更好的保护他,应该是把几乎所有的人脉关系都用上了。
对此,他也是相当感动的,感觉霍延平对待自己恐怕比真正的子侄还要好。
这还不算,上面既然领了宁卫民的情,也没打算让他白做贡献,该有的奖励还是要有的。
要知道,宁卫民可是以各种方式掏了三亿人民币出来呢,对于政府来说这件事简直就是飞来横财啊。
所以,解除了燃眉之急的京城政府做出回报的心情也很真诚。
了解了财源之后,除了震惊还有热情,他们仍旧是通过霍延平做中介来奖励宁卫民。
一方面是亚组委主动给与宁卫民名下的企业和公司,承接更多的亚运会业务的机会。
比如礼品、工艺品,这些过去都是民营企业无法染指的合作项目。
宁卫民虽然有不少资源,但却和他毫不沾边,现在就成了他能够回血的渠道了。
另一方面,是市政府问过了宁卫民的意见,见他对房地产开发挺感兴趣。
市政府便答应给他大北窑和潘家园两块三环路沿边有待开发的地皮。
两块地,一块九万多平方米,一块五万平方米,都加在一起大致十五万平米左右。
尤其是潘家园那块较小的地块,也是巧了,就挨着宁卫民已经拿下的潘家园旧货市场不远,最适合他搞个古玩大厦了。
现在只要宁卫民能拿出两千多万缴纳土地出让金,并且准备好补偿和拆迁方案,一旦获批,就可以对这两块地着手进行开发工作了。
市政府甚至还准备让四大行之一的建设银行给宁卫民提供一定数额的贷款,并且还把他纳入了亚运会礼品供应商的名单之内。
所以毫无疑问,在未来的数年里,宁卫民除了即将拥有一个和龙潭湖公园共同开发的水族馆项目,还能拥有自己的两处商业大厦,并且成功成为了政府的礼品供应商之一。
他的私人产业,已经注定会超越皮尔卡顿华夏公司的发展速度了。
就这样的商业含金量,都不算地皮的价值,谁还能说他这几个亿花得冤枉?
什么都是相互的,爱国之人,必得国家庇护。
自私自利的守财奴和短视之人,是永远不会懂得“吃亏就是占便宜”,也绝对不会有这样的运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