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华夏:挽千古意难平

第337章 朝鲜战争第二阶段,越过三八线(1/2)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璀璨华夏:挽千古意难平》最新章节。

【1950年7月13日,朝鲜人民军高歌猛进的时候,教员和斯大林一样,已经预见了美国下场进行大规模干预的结局。

东北边防军由此组建。

下辖第十三兵团的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军,以及原东北野战军的四十二军等各部队二十五万五千余人。

当时各级干部普遍认为国内战争已经结束,驻扎在河南的三十八和三十九军已经在向生产转型,承担了大量的生产任务,相应地减少了武备训练。

战士们回归自己曾经的身份,盖房子、开荒地、养耕牛,确定从战争中活了下来,终于可以轻放大义,重回家庭,孝敬自己的父母,也为自己的下半生寻个良人相托。

平和在战士们的心中终于具象了起来。

可是接到命令后,千军万马应声而动。

刚刚拿起的锄头、端上的碗筷、迎娶的爱人,就又在瞬间全都放下,立即拿上武器归队备战。

而这时的朝鲜战场也进入了第一阶段的白热化。

汉城被朝鲜人民军攻占以后,美国或是因为仓促或是出于轻敌,只派出了地面特遣队五百四十人。

随后这几百人在朝鲜乌山与朝鲜人民军发生激战,面对装备精良的朝鲜人民军,美国这支小特遣队最终遭遇惨重失败,伤亡近半,这是美军在朝鲜战场的第一次败仗。

不过之后美军的增援不久后便赶了过来。

到7月18日时,美国已经向朝鲜投送了二至三万的地面部队。

但两三万的兵力与朝鲜人民军比起来也还是太少了。

企图以装备优势碾压军官口中所说的乌合之众的美国大兵们,却被军官口中的乌合之众朝鲜人民军打得与南韩军队一起一路败退。

二战结束已经五年了,这支曾经太平洋上痛打日本的精锐之师,好像被日本的女人抽去了精气神和意志,除了整日灯红酒绿和找女人,他们好像已经忘记了如何战斗。

在大田战役中,二十四师伤亡达到百分之四十五,就连美军第二十四师师长迪安少将都被朝鲜人民军俘虏。

这是美军在朝鲜战争中的一大耻辱。

不过毕竟是美国的正规军下场,朝鲜人民军的装备优势逐渐下降。

美军靠着反坦克神器“超级巴祖卡”,在战场上大放光彩的T-34坦克终于遇到了克星。

大田战役中仅一天就摧毁了八辆T-34坦克,陆战之王的威慑力逐渐下降。

随后朝鲜人民军相继突破永同、秋风岭,解放晋州、金泉。

到1950年8月中旬时,朝鲜人民军已将美韩联军驱至釜山一隅,占领朝鲜半岛南部百分之九十的土地。

但是胜利在望的同时,朝鲜人民军的战线也越拉越长,美军铺天盖地的轰炸机不间断地轰炸着他们。

补给运送不过来,战损越来越大。

打到这时朝鲜人民军的坦克仅剩了四十辆,前线所有部队只剩了六万人。

国力不强的朝鲜,他们的血快要流干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转生咒回的我却又加入了石纪元
转生咒回的我却又加入了石纪元
前期咒回,后期石纪元沈芜看着开屏小广告的话想都没想就点了是当沈芜努力卷生卷死的打算出生时,却发现要去的世界好像不太一样?说好的石纪元呢?我眼前这坨乌漆嘛黑的东西是什么?眼前这个白毛和怪刘海又是怎么回事?货不对板啊!就这么打算在咒回世界好好生活时,又看见了熟悉的大葱头……两个世界融合在一起了,双厨狂喜……完全不是啊!要操心的事情好像更多了。
清宴宴宴
永乐大帝
永乐大帝
如果穿越大明改变历史的最好机会在哪?很多人都会有很多种答案,但是越到后期越是艰难,东林势力已经遍布朝野,魏忠贤大杀特杀都没有搞定,凭什么你去就能?后期BOSS闯关,等你还没有闯完,你都油尽灯枯了。所以最好的时间就在永乐前后。在这个时期,明朝的经济、文化和军事都处于鼎盛状态,永乐帝朱棣的政治地位和声望也正处于顶峰。这个时期也是明朝对外扩张和探索的时期,如果能够利用现代知识,推动科技创新和制度改革,
焚琴煮鱼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这是一个值得尊重的时代,是如今的我们能见到的和坚持着的许多文化和习俗习惯的起源,是我们的根!读历史,为什么不读春秋?这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小说,而是一部讲述春秋十二诸侯之鲁国文化的历史杂谈。鲁国在三百年春秋史上,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春秋风...
千里草人
一人之下:开局获得北冥神功
一人之下:开局获得北冥神功
为了赚钱给母亲治病,莫闻来到黑工厂打工,却没想误入人贩子组织。遭到殴打时,记忆苏醒,发现自己来到一人之下世界,并且马上就要被噶腰子。关键时刻觉醒,能够获得所有武侠小说中的神功,开局得到,将异人打手的炁全部吸光,成为异人。莫闻发现,只要击败,击杀别人,就能获得新的武功。为了给母亲治病,为了变强,莫闻成为异人雇佣兵。至此,圈子里多出了一位超级狠人。风正豪:“莎燕,为了风家的未来,你必须嫁给莫闻。王也
爱吃黑豆粥的血尸大帝
带着漫威回北宋
带着漫威回北宋
带着漫威的神装回到了北宋!左手美队盾牌,右手雷神之锤!呼风唤雨无所不能,这让一心求仙的宋徽宗认为仙人下凡!
窗台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