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带狗修真

第502章 换取雷铜精(1/2)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凡人带狗修真》最新章节。

李霖听闻雷铜精获取如此艰难,先不说雷铜矿难以获得,就是精炼矿石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他心中不免有些失落,言语愈发急切,看向雷苍穹的眼神中满是诚恳。

“雷前辈,还望您能指条明路,晚辈真的急需雷铜精。”

雷苍穹看着李霖,神色复杂,沉默片刻后,缓缓从储物戒指中,取出一块婴儿拳头大小的灵材,上面雷电环绕,散发着恐怖的气息。

刹那间,周围的雷元素疯狂涌动,光芒夺目。

李霖、傲雪和焱君三人都不禁倒吸一口凉气,李霖眼中满是震撼与渴望。

“这……这便是雷铜精?”李霖的声音都微微颤抖起来。

雷苍穹轻轻点头道:“没错,这是我多年来在雷渊深处,历经九死一生积攒所得,本想着精炼完成后,炼入灵宝拐杖中,不过如今看来,我怕是用不上了。”

说着,他微微叹了口气,看着自己那有些颤抖的双手,身形愈发显得佝偻。

李霖见状,心中一动,看向雷苍穹感觉到他微微摇曳的精气神,有些狐疑起来。

“雷前辈何出此言,你修为如此高强,为何还唏嘘忧虑,莫非有什么难言之隐?”李霖乘机问道。

又是一阵短暂的沉默,雷苍穹才缓缓道:“小友有所不知,我一生争强好胜,大半的时间都花费在探宝与增强实力之上,所谓富贵险中求,但终究是躲不过去。”

“上一次进入雷渊之时,就因为心中贪欲太大,让自己陷入了绝境,最后手段尽出才得以逃出生天,却也身负重伤,差点生死道消。”

“这么说来,雷前辈是有暗疾在身?不知晚辈是否能帮上您什么?”李霖点点头问道。

“唉!身体上的损伤有药可医,但寿元的流失又岂是寻常药物能挽回的。”雷苍穹惆怅的道。

寿元?李霖心头微动,想起自己在药王谷宝库机缘巧合下得到的寿元丹。

这寿元丹极为珍贵,服用后可增加一甲子寿元,对于修炼者来说,无疑是逆天的宝物。

他咬了咬牙,下意识的往焱君身旁靠了靠,下定决心道:“雷前辈,晚辈有一枚寿元丹,愿以此换取您这块雷铜精,不知您意下如何?”

此言一出,傲雪和焱君皆是一惊,他们深知寿元丹的价值,那可是无数高阶修士梦寐以求的宝贝。

雷苍穹也微微一怔,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失声道:“寿元丹?你竟然有这等逆天宝物?”

他浑身气息澎湃,看向李霖三人的眼神也变得凌厉起来,一时间气氛有些诡异起来。

傲雪也不由的往李霖身边靠了靠,三人都明白寿元丹的诱惑有多大。

特别是李霖,在说出这番话时,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因为这次有焱君这个化神期修士在侧。

不像上次在南岳殿法会,因为暴露了寿元丹,差点在阴煞谷引来杀身之祸。

李霖郑重地点点头:“晚辈所言句句属实,雷前辈您白发苍苍,为修真界也付出诸多,这寿元丹于前辈而言,或许更有用处。”

李霖自觉自己年纪轻轻,有更多的时间去致力修炼,这寿元丹他是暂时用不上的,还不如拿出去换取雷铜精来的实在。

雷苍穹沉默了,他盯着李霖,似乎在探寻他内心的真实想法,又似乎在权衡利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师傅,徒儿下山了
师傅,徒儿下山了
关于师傅,徒儿下山了:是一部以武侠为背景,融合了成长、冒险与情感的长篇小说。故事围绕主角李清风展开,他自幼被青云门的师傅收养,习武修道,十八年后决定下山历练,寻找属于自己的道路。在下山的过程中,李清风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物,也逐渐揭开了自己身世的秘密。他从一个懵懂少年,成长为一代宗师,最终在江湖中留下了属于自己的传奇。小说以李清风与师傅的深厚情感为主线,贯穿了他与朋友、敌人、爱
小鹿来了
丹剑神尊
丹剑神尊
混沌初开,万物未生前,有一混沌物,名无极,无极生太极,太极生而演化阴阳,阴阳衍生五行,五行孕育宇宙。混沌诞生宇宙之时,也同时诞生两件混沌宝物,少年南宫九天,身负血海深仇,意外之下获得混沌宝物无极神鼎,开启复仇之路.......
大道于野
九州万灵传说
九州万灵传说
故事的开始引于古籍《山海经》:“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桃)林。起初世间万物并无灵,所谓幻化也不过是机缘巧合沾染了仙气,或本是这开天盘古仙人的后裔,历经各种磨砺,凡有灵...
赤盖
天龙:重生慕容复之我要做皇帝
天龙:重生慕容复之我要做皇帝
重生慕容复之我要做皇帝:穿越慕容复,复兴大燕不必,但皇帝还是要当!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神功!美人!江山!统统要抓在手里!多年后,慕容复提兵百万,封狼居胥。“请义父登基,取赵氏而代之!”一员小将朗声,“谁敢反对,我岳飞第一个不答应!”“俺韩世忠第二个不答应!”万军中,慕容复的一百多个儿子齐声道:“为苍生计,请父皇登基!”
天命东皇太一
仙途风云录
仙途风云录
说他是凡人,有点修为,说他是修士,没们没派的,算得了什么修士?这是一个风云诡谲的时代,也是一个群魔乱舞的岁月。白身怎么了,白身也能踏步仙道,即便是人神共愤,亦奈我何?
廿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