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道之祖

第601章 调整心态(1/2)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符道之祖》最新章节。

“修凡,灵儿,杀,一个不留!”

元婴出窍的同时,徐长寿的本体,对李灵儿和徐修凡下了命令。

“是!”

“杀!”

李灵儿和徐修凡,同时祭出土盾符护住自身,然后朝那群金丹修士杀了过去。

“杀杀杀!”

“徐长寿元婴离体了,现在是攻击他的最好时机。”

“动手,杀了徐长寿!”

三大仙门的人开始反击。

竟然有十几个人,直接杀向了徐长寿。

他们以为,徐长寿元婴离体之后,就失去了战斗力。

殊不知,徐长寿只是元婴出窍,并不是变成行尸走肉。

此时的徐长寿,战斗力肯定减弱很多,但不代表没有丝毫战斗力。

只不过,是被元婴小人,带着走了大部分灵气。

“找死!”

噗噗噗……

徐长寿出手,瞬间打出十几道剑气,那十几个攻击他的金丹修士,瞬间被全部击毙。

当然,这是普通的剑气,不是剑气符发出剑气,对付金丹境界的修士,还不需要用剑气符的攻击。

杀了十几个修士之后,徐长寿便不再出手,作为元婴境界的修士,动手杀金丹境界的修士,有失身份。

另外一边。

砰砰砰……

徐修凡和李灵儿,直接动用了剑爆符。

几十把飞剑打出去,瞬间灭了九成的金丹修士,剩下的几个人开始逃亡,李灵儿和徐修凡去追杀。

这时候,徐长寿的元婴回归本体,看了一眼李灵儿和徐修凡,徐长寿没有去管他们,而是转身朝绿仙宗飞去。

徐长寿结婴之后,便把身上的剑爆符、土盾符,破道符,封灵符等所有灵符,分给了李灵儿和徐修凡。

三大仙门的元婴修士被杀之后,李灵儿和徐修凡,在这一界已经没有天敌,无须担心他们的安全。

……

“完了,三大仙门全完了。”

“胜利了,我们胜利了。”

“赢了,以后东隅修仙界,咱们绿仙宗一家独大。”

绿仙宗的金丹修士们无比的庆幸。

这个结果,是他们没有想到的,更没有想到,仅凭徐长寿一人,就灭了三大宗门。

……

回去的路上,徐长寿检查了一下三个缴获的储物袋,发现天量的财富。

三大仙门的灵石加在一起,足足有六千万中品灵石。

另外还有丹药,矿产,各种的药材不计其数,徐长寿大概统计了一下,这些物资起码价值两三千万中品灵石。

不过,这些物资,大部分是元婴修士用不上的,是三大仙门留着培养弟子的底蕴。

元婴修士修炼,也需要丹药辅助,不过,需要等级更高的元灵丹。

他们三家的元灵丹加起来,也不过三千颗,徐长寿把这三千颗元灵丹收起来,装进自己的储物袋。

然后,又把六千块中品灵石,放在一个储物袋里,并把这个储物袋封起来。

这六千万中品灵石,是留给吴道真的,之所以封起来,徐长寿就是不让任何人动。

目前对他们来说,吴道真这个人物太重要了,关乎他们整个绿仙宗的命运。

别说是这六千块中品灵石,就是他要东隅修仙界所有的财富,他也得给。

至于灵石以外的其他物资,徐长寿打算留在东隅修仙界,用来以后培养弟子。

这些物资太过低级,就算是送给吴道真,人家未必看得上。

将物资分类好,徐长寿又拿出云雷舟和一个三头六臂的人形傀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丹剑神尊
丹剑神尊
混沌初开,万物未生前,有一混沌物,名无极,无极生太极,太极生而演化阴阳,阴阳衍生五行,五行孕育宇宙。混沌诞生宇宙之时,也同时诞生两件混沌宝物,少年南宫九天,身负血海深仇,意外之下获得混沌宝物无极神鼎,开启复仇之路.......
大道于野
师傅,徒儿下山了
师傅,徒儿下山了
关于师傅,徒儿下山了:是一部以武侠为背景,融合了成长、冒险与情感的长篇小说。故事围绕主角李清风展开,他自幼被青云门的师傅收养,习武修道,十八年后决定下山历练,寻找属于自己的道路。在下山的过程中,李清风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物,也逐渐揭开了自己身世的秘密。他从一个懵懂少年,成长为一代宗师,最终在江湖中留下了属于自己的传奇。小说以李清风与师傅的深厚情感为主线,贯穿了他与朋友、敌人、爱
小鹿来了
天龙:重生慕容复之我要做皇帝
天龙:重生慕容复之我要做皇帝
重生慕容复之我要做皇帝:穿越慕容复,复兴大燕不必,但皇帝还是要当!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神功!美人!江山!统统要抓在手里!多年后,慕容复提兵百万,封狼居胥。“请义父登基,取赵氏而代之!”一员小将朗声,“谁敢反对,我岳飞第一个不答应!”“俺韩世忠第二个不答应!”万军中,慕容复的一百多个儿子齐声道:“为苍生计,请父皇登基!”
天命东皇太一
天界踏尽神魔骨
天界踏尽神魔骨
我的第一个师父竟是大魔头,炼气一年成了天下公敌。从此步步凶险,百死一生,一路走上巅峰,才发现这个世界真正的隐秘。不仁不义的天界,我来砸碎,不可一世神魔,皆来受死!
青铜老戈
仙途风云录
仙途风云录
说他是凡人,有点修为,说他是修士,没们没派的,算得了什么修士?这是一个风云诡谲的时代,也是一个群魔乱舞的岁月。白身怎么了,白身也能踏步仙道,即便是人神共愤,亦奈我何?
廿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