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一个人的精神聊斋》最新章节。
上午十一点的时间,于新南差不多就把红土涯下这块地里的草锄干净了。当然不是今天这一个上午,就能干了那么多活,于新南再能干,一天也是锄不完三亩地的草。红土涯下这块地差不多三亩,他已经忙过一天半了。
于新南打算锄过这一垄就下工。莫名其妙的,于新南忽然感觉不对劲了,身体好好儿的冒着汗水还不行,还怕散发不尽体内的热能,皮肤怎么突然地就一阵发紧起来?浑身的毛孔似乎瞬间就尽数关闭了,汗毛还根根倒竖起来。
这是一种惊悚的感觉。
于新南不由自主地抬头张望四周,艳阳高照,红日当午,红土涯的影子已经退缩到了墙根。在这块田里劳动,南面就是青山脚下,北面则是丈余高的红土涯壁,西面他家的田地上边还是一片沟田,东面则是长长的深沟,小路就在沟田的南边,是溜着山脚曲曲折折走向沟外的。
于新南看到了什么?看到了一个老人的背影飘飘忽忽在南边山脚通向沟外的,蜿蜒曲折的田间小路上。这个老人的背影他当然熟悉,正是陈八斤的父亲陈狗儿的背影。这是一件不正常的事情,一个古稀老人的脚步怎么可能是那么轻飘飘的,向脱离了地面飞掠一样?
于新南大吃一惊,心头叫了一声不好!急忙收起锄板就走出大田。于新南家这块田地下边的这块田地,就是陈八斤家的。于新南要到自家的田里,那是非得走过陈八斤家的田头不可。
早上出工的时候,于新南走进沟里来时,陈狗儿老人己经来到他家的田里。老人们总是比年轻人勤劳,不在乎能干了多少活,在乎时间,于新南虽然也很勤劳,可不会这么早就下大田的。于新南站在田头,还和老人打了一声招呼。
怎么,这位老人在这个上午出事了?于新南来不及多想,再看向南边山脚下的小路上时,陈狗儿老人的那个背影己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然而,当于新南双脚踏进陈八斤家的田头时,目光向红土涯下那么一扫,分明就看见了陈狗儿老人还倚着红土涯瘫坐在那里,怀里抱着他的锄头,仰面朝天,仿佛熟睡过去了。于新南虽然诧异,略想一想,还是快步穿过大田,走到了老人身前。
老人一动不动。于新南仔细地观察着老人沧桑的脸膛,这是一本人生的自传,是一生的经历写出来的书藉,细节里充满着苦难,艰辛和奔波劳碌。这本书就要徐徐合上最后一页了么?于新南产生了这样的感觉。但是,于新南还读出了一种难得的平静和祥和,老人就好像是熟睡了的样子。于新南弯下腰去,对着老人的面孔呼唤了两声老人家。
一副衰败的身体微微颤动了几下。于新南高度紧张,观察着陈狗儿老人的动静。还好,老人听到了他的呼唤,就仿佛远行的魂魄又悠悠然回到他身体里,嘴唇也开始抖动了,接着发出来少气无力的声音。于新南听清楚了,就是这么一句话:
人死如灯灭。人死如灯灭。
于新南心头掠过不祥的预感,这个人,活不成了,回光返照。于新南又轻轻地唤了一声老人家,四下里望望,沟里沟外的田野上,己经没有一个劳作的人。好在他又听到了陈狗儿老人的喃喃低语,这回说的是:
我看见了那盏亮了三百年的长明灯,熄灭了,熄灭了。
这是什么意思?亮了三百年的长明灯?于新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于新南当然知道长明灯是什么物件,汉宫里的长信宫灯就是记载在史书中的最有名的长明灯。此物在秦汉时期就应用在皇室贵族的府中。由于设计精妙,可以长时间照亮黑暗,渐渐就演变成了为死者随葬的灯具,寓意着逝去的人走在阴间的路上,也能被光明照亮。
于新南想到了现代人死去后,亲属也会将一个灯碗放在墓穴里,但很少有人知道那就叫长明灯了。陈狗儿老人现在嘴里为什么会冒出这么一句话来?肯定是预感到了自己即将人死灯灭。但是他好像不应该知道,有什么三百年都不灭的长明灯吧?就连于新南也没听说过还可以在墓穴照亮三百年时间的长明灯。
于新南想不了许多了,当务之急,应该是让老人家清醒过来,至于老人家还有多长的生命长度,那就不好说了。于新南只能走一步看一步,随机应变,应付事态。
于新南说,老人家,你睡着了。你醒醒,下工了,咱们要吃午饭了。
于新南看到了陈狗儿老人缓缓张开眼睛,盯着他看,又说,新南,中午了?
很好,于新南暂且松了一口气,但是头脑中闪过陈狗儿老人的背影,飘飘忽忽地行在田间小路上的那诡异惊悚的一幕。于新南说,老人家,你是不是感觉很累,睡了一觉?
陈狗儿老人的身体此时才缓和过来,精神渐长,好像还可以再维持一些时间。至少于新南是这么判断的。于新南就想拉老人一把,扶他站立起来。然而,老人摇摇手拒绝了,他的意思是想坐一会儿。
老人说,你给我个香烟抽吧,有没有?听声音,老人像是基本恢复到了常态,于新南心里又踏实了一些。老人一生爱抽烟,这个劣习于新南是很清楚的。抽烟不是问题,只要老人能精神起来,现在想抽多少烟,于新南都满足供给。于新南看到了老人脚前那个空了的香烟盒,还有一些烟头,想到了老人抽完那最后一颗烟时的焦虑。
于新南给老人点燃了香烟,说,老人家,你可着劲地抽,狠狠抽,就解乏了。于新南的动机是,让香烟狠狠刺激老人的神经,心情,使他尽量地兴奋起来,或许就能拖延更长的时间。
此时的时间很重要,老人就算是即将人死灯灭,也不要死在大田里头才好,一个辛苦了一辈子的农民,应该寿终正寝在自己家里的床上,后人们心里才能感到安宁。
陈狗儿老人的状态看起来像是越来越向好的,于新南也渐渐放松下来。他不想让老人一直坐在这里不动,因为很难判断就不会再突发意外的状况。可是于新南也无可奈何于老人的状态,似乎非常疲惫不堪,根本就站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