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最强魔法少女不想退役》最新章节。
没过多久,计划开始实行。
依靠伪装假面,勇者小队成功潜入魔王城,对魔王发动突袭,并将魔王杀死。
至此,第三魔王的支配时代结束。
花石竹挠了挠头,这是不是结束的太突兀了?
明明前面还好,怎么一到最重要的打败魔王的过程,却几句话就给概括过去了?
难道这么重要的事情都没有人记录吗?
他以为是勇者和勇者小队与魔王同归于尽,导致没人知道发生了什么,记载才如此模糊,便继续向后面看去。
但他很快发现,第二勇者根本就没死,甚至还活到了一百多岁,就连她的勇者小队都有好几位幸存者。
这让花石竹意识到了不对。
如此精明的第三魔王,会这么轻易的死于一场袭击?
就算是他当魔王,在得知勇者逃走的消息后,都不会继续住在魔王城里了。
而第三魔王全程一点反抗都没有,就这么死在了一场袭击里,简直像烂尾的故事一样!
如果解释为第三魔王的实力远远不如第二魔王,所以才如此精于算计,那她一直躲在幕后不就可以了,为什么要站在台前?
而且,要是第三魔王真的实力不足,人类联邦又为何不敢与魔王进行决战,要等到勇者出世后,才敢梭哈所有力量去救勇者?
第三魔王如此精明,为什么最后却什么都没做?
再加上有关最后决战的记载如此模糊,花石竹敢肯定,这里面绝对有大问题!
他继续向书的最后几页翻去。
第三魔王死亡后,人类终于吹起了反攻的号角!
先前臣服魔王的国家意图回到联邦,却被联邦拒绝。
联邦卧薪尝胆近千年,才得来今日的胜利,又怎么肯与他们这些放下尊严跪地称臣的人共处。
那些国家担心被联邦清算,于是联合起来组成了一个新的同盟。
杀死了魔王,士气大盛的联邦立刻组织起对西大陆的解放战争。
凭借勇者那无人能敌的实力,一个又一个西大陆的城市被攻破,一处又一处人类牧场得到解放。
当看到即使去掉镣铐,也不会反抗甚至逃跑的“人类”时,联邦人心中升起了无名的怒火。
有人提议杀死这些已经不能被称作人类的“人”,但立刻遭到了反对。
被驯化成家畜的成年人已经无可救药,但心智不完善的孩子还有恢复的可能,勇者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然而统计未成年孩子时,联邦发现了一个惊悚的事实:所有已经被解放的牧场中,生育功能发育完全的女性里,95%以上都怀孕了。
甚至每个牧场都有一大批刚出生几个月的婴儿。
通过审讯看守牧场的魔物,联邦得到了这种情况的原因。
一年多前,勇者从魔王城逃走之后,魔王便立刻下达命令,让所有魔物都不许袭击人类。
同时牧场进入生产模式,以最快的速度生产出最多的人类。
花石竹皱紧眉头,他完全不知道魔王为什么要这么做。
勇者逃走之后不应该想办法对付勇者吗?
居然还不允许魔物袭击人类,这是希望勇者看在她做了这件好事的情况下放她一马?
也不对,如果是这样,就没必要对牧场下达这种命令了。
从结果上看,魔王的一系列命令只做到了让人类总数增加。
难道是想用更多的人类作为人质?可她直到被杀死也没威胁过联邦啊。
花石竹心中吐槽:第二魔王当时可是杀了七成多的人类,第三魔王却和他反着来,简直是……
等等!反着来?!
花石竹忽然产生了一个大胆的猜测,如果让人类总数增加,就是对付勇者的方法呢!
他还记得《风见友奈是勇者》中提到过两种百分百能打败魔王的方法,但第一勇者认为第一种太没人性,没有说出口。
再结合勇者救世主的身份,他得到了一个恐怖的推测:即勇者的实力与人类剩余的数量有关。剩余的人类越少,勇者的力量越强;反之,勇者的力量越弱。
因为第一种方法需要大量的人类死去,所以第一勇者才不愿说出这种方法,以防有人类为了让勇者打败魔王,丧心病狂地屠杀同类。
别怀疑那时的贵族阶级为了活命能做出什么来。
脑海中这个想法一出现,花石竹便马不停蹄的翻动书页,本意是想通过魔王过往的行为推翻自己的猜想。
但谁知越是翻动,他的推测便越是合理。
第三魔王一开始的所有计谋,全都是为了让自己控制王国的人类,从而建立圈养人类的牧场。
而把人类变成家畜,也不是什么个人喜好或者恶趣味,单纯是为了最方便的满足自己的杀戮欲望。
可如果只为了满足杀戮欲望,第三魔王完全可以效仿第二魔王,完全没必要费这么大力气建立人类牧场。
如果结合自己的猜测,第三魔王就有了不得不这么做的理由,即控制人口。
如果像第二魔王那样把人类杀个精光,就会出现一个强的可怕的勇者将魔王打败。
通过人类牧场主动调节人口,就算勇者出现,她也不用担心。在人类总数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勇者根本不足为惧。
花石竹忽然停下动作,无奈的摇了摇头。
他的猜测还是不太对,因为魔王还是死了,死在了勇者小队的奇袭下,这是不容争辩的事实。
或许第三魔王如此算计,就只是因为她不够强呢。
又或者,正是因为她不像第二魔王那样疯癫,所以实力才会弱一点。
世界是公平的,又怎么会让第三魔王又聪明又强大,那样人类要怎么玩。
可这样第三魔王死前的那些命令又解释不通了啊!
哎呀!烦死了!烦死了!
花石竹用力抓了抓头发,最终决定放弃思考这个问题,还是看看《第四魔王•均衡》这本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