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事讲将1

第五十六章 被迫降魏——申耽[dān]、申仪(1/1)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史事讲将1》最新章节。

申耽,字义举,三国时期人物。初在西平、上庸间聚众数千家,后与张鲁通,又遣使诣太祖,加其号为将军,因使领上庸都尉。至建安末,为蜀所攻,以其郡西属。为征北将军。后耽与弟仪判刘封,复降魏,魏假耽怀集将军,徙居南阳。

申仪,申耽之弟,三国时魏将领。初在西平、上庸间聚众数千家,后与张鲁通,又遣使降太祖。至建安末,为蜀所攻,以其郡西属。封建信将军、西城太守。后申仪与兄申耽判刘封。黄初中,仪复来还,诏即以兄故号加仪,因拜魏兴太守,封真乡侯,屯洵口。太和中,仪与孟达不和,数上言达有二心于蜀,及达反,仪绝蜀道,使救不到。达死后,仪诣宛见司马懿,懿劝使来朝。仪至京师,诏转拜仪楼船将军,在礼请中。

从申耽、申仪的身世看,应该是上庸、西城一带的世家豪族,在当地名望势力独一无二,当地百姓都依托于申家的庇佑,可以说申家就是当地百姓的天。申耽兄弟雄踞上庸、西城二郡三十年,可以说是汉末诸侯中,除魏蜀吴三家外寿命最久的诸侯之一,其余二人一是雄踞幽州的公孙渊,一是雄踞交州的士燮。从申耽的仕途看,他的存活法则就是依附一家势力强大的诸侯生存,所以他辗转在蜀魏二国,最终寿终正寝,可以说是诸侯中仅有的好下场。

看申耽其人,从他雄踞上庸、西城三十年,而且得保全郡,可以看出申耽其人既擅于治理百姓,还拥有精明的政治头脑,可谓达于从政,且他还精通军事,擅长领兵,综上所述可谓是文武全才。在央视版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申耽、申仪两兄弟在内应司马懿攻杀孟达后,被司马懿所杀,理由是二人反复无常,因而不可信任,这是电视剧的虚构情节,在正史和演义原著中都没有提到,演义中描写申氏兄弟破坏孟达归蜀,而史书中只记载申仪一人,而此时申耽已亡,官至魏兴太守、楼船将军、真乡侯。

但从史书记载来看,申耽并不是一个朝秦暮楚之人,他从未实际上的投降魏国,而且心里还是向着汉室的,他之前受的封号爵位,名义上都是汉献帝赐予的,之后刘备入蜀,他又第一时间未作抵抗的投降了刘备,还把宗族妻室都送到成都担任人质,以此来表明自己的真心。至于后来降魏,是因为他的胞弟申仪,擅做主张发动叛乱而被迫降魏的,这从他投降魏国后曹丕的举动就可以看出,曹丕知道申耽与其弟不同,还心向刘备,而且他在当地的势力远非申仪可以替代,所以剥夺了他的一切权力,只给了他一个闲职,变相软禁在较远的南阳,直到申耽去世,这说明,申耽是一位忠贞之人,始终是蜀汉的忠臣。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大明:我朱雄英来了
大明:我朱雄英来了
关于大明:我朱雄英来了:先救妈,后救爹,救完奶奶救爷爷!我本科院研究员,转世投胎好圣孙,洪武爱我胜珍宝,家人改命把我靠。我爱发明和创造,爷爷爱我让我搞!成立各种研究院,科技医疗类目全。酒精玻璃抗生素,医疗条件大跨前。红薯玉米种下田,百姓消饥展开颜。土地改革进行中,生产力大幅提升!大明有了炮和枪,藩王海外守边疆。世世代代镇他乡,十年百年成故乡!皇明有了蒸汽机,远洋战舰把敌欺!万国物产献神州,天下万
春风卷碧云
历史排行榜,万朝皇帝卷起来了
历史排行榜,万朝皇帝卷起来了
苏治只是一个普通的短视频制作者,直到有一天他点进了一个小网站。只要在该网站发布的视频,就能被平行世界里各个朝代的人物所看到。他不仅可以获得点赞奖励,还能得到大哥们的打赏。半信半疑的苏治,发出了自己精心制作的于是,皇帝们轰动了。秦始皇:朕灭六国,一统华夏!第一名,不为过吧?汉武帝:朕扫平匈奴,建汉家脊梁,前三名,应该有吧?李世民:朕文治武功,打得周围番邦磕头求饶,不是第一,也肯定是第二!朱元璋:咱
权照
我的电子女帝们在现实抢我
我的电子女帝们在现实抢我
关于我的电子女帝们在现实抢我:洛尘穿越古代平行世界,成为科举考场上抓耳挠腮的穷书生。离金榜题名只差最后一篇治国策论,可他连毛笔都不会用。好在穿越时绑定历史推演器,在虚拟推演中可以练习文章,锻炼技能,只要辅助皇女登基,就能将练习的才能带回现实。本想着随便选个最有优势的皇女速通游戏,却误打误撞选中政治头脑为零的秦王李瑾瑜。与此同时。得到天道推演能力的秦王李瑾瑜好奇之下开始未来推演,却发现自己的父皇将
灰色的灰
穿越太子:冤枉我调戏贵妃?但我喜欢她妹妹
穿越太子:冤枉我调戏贵妃?但我喜欢她妹妹
关于穿越太子:冤枉我调戏贵妃?但我喜欢她妹妹:叶晨穿越到了大魏王朝,成为被废的太子。他本想埋头搞钱,做一个纸醉金迷、妻妾成群的皇子,岂料在时局的推动下,他只得除奸臣、荡敌寇、南征北战!蓦然回首,他已然建功立业!
三白金
七色花
七色花
新房里,马文才骂道:“祝英台,没想到你是这么一个不知廉耻的女人,既然你嫁给了我,就不要再想着别的男人,原来你根本就不懂得什么是真爱……”“我不懂,我不知廉耻?”祝英台辩到:“是你自己要娶我的,还来怪我?”“我又没拿刀逼你,你走吧,你根本就不...
难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