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事讲将1

第八十九章 三顾茅庐——诸葛亮(1/1)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史事讲将1》最新章节。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琅邪阳都人,三国时期蜀汉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被誉为“千古良相”的典范。

诸葛亮,出生于琅邪郡阳都县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诸葛亮父亲诸葛圭,在东汉末年时做过泰山郡丞。母亲章氏在生下弟弟诸葛均不久,即死于产床上,诸葛珪又娶后室宋氏,但没再生育,前妻死后三年,诸葛亮十二岁,诸葛珪逝于泰山郡丞任上。次年,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荆州牧刘表。

次年,诸葛亮十六岁那年,在与刘繇争夺豫章时,诸葛玄负伤死去,诸葛亮后母宋氏带着诸葛瑾去了东吴,诸葛亮领着两个姐姐和弟弟诸葛均,回到荆州,刘表安置他们在南阳邓县的隆中住下来,边游学,边耕作。诸葛亮是一位“志存靖乱”,胸有大志的人,他躬耕南阳,决非为了“苟全性命于乱世”,而是在等待时机,实现其政治抱负。

当时荆州襄阳一带,是豪强大姓集中的地方,有影响的大族有庞、黄、蒯、蔡、马等,东汉中后期,地方几乎为豪强地方势力控制,所以没有他们的支持,认同,要想在当地站住脚是办不到脚,全赖蒯、蔡两家的。刘表在荆州立住的势力支持,诸葛亮是个聪明人,在一个专讲出身、门第和等级的社会,自己以一个没有门第后台的青年,客居他乡,人生地疏,纵有天大的本事,也难以实现其政治理想。因此,诸葛亮在隆中着意结交荆州地主集团中有影响的的人物,以扩大自己的政治影响。

诸葛亮的大姐嫁给了蒯家的蒯褀,二姐嫁给了庞德公家的庞山民,自己由司马徽做媒,娶了黄承彦的女儿为妻,黄承彦是蔡瑁的妹夫,刘表的夫人蔡氏又是蔡瑁的姐姐,蒯越和蔡瑁是刘表最得力的重臣。诸葛亮又在游学中,结交了不少名门望族的朋友们,如庞德公之子庞山民,侄子庞统;宜城的马良、马谡等五兄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石韬;汝南孟建等青年才俊,得到了这些人的理解和认同。

庞德公是荆襄豪族中的头面人物,是当地颇有声望的大名士,刘表曾几次请他做官,都被他拒绝了。庞德公很有知人之明,时常品评人物,其言论在当时地主士大夫中很有影响。同时,诸葛亮的姐姐又是庞德公的儿媳,诸葛亮对庞德公非常敬重,经常登门求教,而且每次都是“独拜床下”,“跪履益恭”。渐渐地,他对诸葛亮的才能、为人和抱负有了深入的了解,因而才有了“卧龙”的誉评。

诸葛亮是个聪明绝顶的人,当他建立了多方面的关系后,便很快赢得了荆襄世族名士的重视,随之名声大噪。因此,诸葛亮实际上是荆襄地主豪强集团的代表人物,与群雄逐鹿中原,每战败北,流离失所的刘备,想要在荆州立足并在此打开局面,无疑会重视寻求与当地势力相结合的机会,同时,荆襄集团全力打造的“卧龙,也正在待价而沽,荆襄集团也在寻求与刘备这颗政治新星相结合的机会。

再说,诸葛亮也确有逸群之才,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几番推委,诸葛亮既然胸怀大志,在“择主”方面就势必非常慎重。刘备虽然被曹操许为英雄,又有仁德之名,而且徐庶和司马徽也都认为,他是值得为之效命的英明之主,但是诸葛亮仍要亲自考察一番,诸葛亮在刘备的殷勤相请面前,故作冷漠高傲之态,正是自重的表现,其目的也正是为了让刘备知道他的分量,知道人才的得之不易,因而更加尊重自己。诸葛亮越拿架子,刘备越谦恭,等诸葛亮终于说出他那番石破天惊的妙论,证明自己确有真才实学,并非故弄玄虚时,刘备怎能不佩服的五体投地,把他奉若神明呢?然而,诸葛亮迟迟不肯见刘备除了谨慎和自重的因素外,也是实际情况的需要。

年轻的诸葛亮未出茅庐,就已于笑谈中描绘了一幅三分天下的蓝图,指导刘备军团行动的战略纲领,刘备军团也正是围绕这一战略设想,夺荆州、取西川最终建立蜀汉政权的。诸葛亮名垂千古,其治国安邦的井然有序,用兵打仗的神机妙算,向来为人所称道,但其最精彩的杰作还应数这篇石破天惊的“隆中对”。他好象是在笑谈中信口道出的,实则凝聚着他多年潜心学习、研究和观察的心血,可以说“隆中对”是诸葛亮智慧的最高体现,然而不幸的是,章武三年刘备急招诸葛亮到永安于四月,刘备对托孤于诸葛亮。

托孤的对象,应该是满足忠诚度足够深、能力足够强、威望足够高、与先君关系足够好等几个条件的大臣,其中忠诚是第一条件。无疑,诸葛亮是最适合的人选。诸葛亮明知这些,却一概听不进去,“我受先帝托孤之重任,就应当竭尽全力讨伐逆贼,怎能因这些而改变?”并以祭祀先帝刘备之举堵众人之口。然而从其拜奠之辞中,却使人更清楚的看出诸葛亮只为“一个名节的完全”而忽视国家事业成败的潜意识成分:“臣六出祁山,未得寸土,负罪非轻!·······死而后己!”这种以死相报,表示忠诚之举,到底说明诸葛亮的必胜信心,还是在表示不负刘备的“忠心”呢?很明显,诸葛亮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奋人力抗天数,不求功垂千古,只求尽忠当时。

刘备死后,诸葛亮接手的西蜀,并不是无人可用,赵云、魏延、严颜、李严、马超、关平、张苞、王平等都是能征惯战之士,关键是诸葛亮对谁都不放心,事必躬亲,大权独揽,从不委派大将独挡一面,压制了人才的成长。一有战事,亲统大军前往,从不召开军事会议,众将只能依令而行,不能有自己的主见,如此便扼杀人才成长的通道,是造成蜀中无大将的直接原因。

马超曾经打得曹操遍地找牙,使用离间计才打败了马超,这样一位被刘备看重的五虎上将,从没有出现在伐魏战场上,再给曹魏一沉重的一击,而是派其去镇西凉,西凉固然需要镇守,但伐魏是重中之重,综合分析,选一员马超的得力部将完全能够胜任。赵云是可悲的,军事能力属于上乘,对蜀汉的中心与关张无异,在刘备时期担任内卫,保护核心机构安然,没有发挥大的作用,那是刘备没有安身之地之故,诸葛亮时代却不同,西蜀已经安定,内卫系统换做其他人也可胜任,完全可以外放担任统兵大员。魏延更可悲,有心有作为却被诸葛亮压制,到头来身死家亡。赵云、马超、魏延都有能力成为方面大员,诸葛亮不给机会才能无法施展,只有帐前听令的份。

诸葛亮挥泪斩了马谡,马谡死的冤枉,马谡是战败了,主要责任应该诸葛亮负责,让一个没有带兵经验的人,守护战略要地本身就是个错误,马谡死不死全在诸葛亮,一战败就处斩培养不出优秀的战将,战将是在战争中历练出来的,凭马谡的聪明能够历练成优秀的将领,正是用人之际,杀马谡是西蜀的一大损失。马谡并不是一无是处,平南蛮时屡出妙计,诸葛亮采纳了不少,即使历练不成将才,留在身边当个谋士也是可行的,什么先主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只是杀马谡的借口而已,再者刘备对魏延信任器重,你诸葛亮为何对魏延心存偏见。

谈孔明必然绕不开司马懿,经过千百年来的代代相传,孔明与仲达已经成为双子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其实,孔明和仲达一生中就交手过两次,曹魏太和五年即蜀汉建兴九年,曹魏青龙二年即蜀汉建兴十二年。曹真死后,接替防御诸葛亮的正是他,面对这样一个对手,论智谋,诸葛亮分析是旗鼓相当,所以最后一次他北伐中原,没向东进攻,而是像司马懿所想的那样,上了五丈原,走上了他最后归宿之地,没办法,只能走五丈原,一来是诸葛亮自己也没想到司马老鬼早料到他走五丈原,但他没给诸葛机会,一点也不给,很简单,就是坚壁拒守,以逸待劳,不出有什么办法呢?于是诸葛亮急了,他耗不起,不是粮食耗不起,粮食没了可以开种,事实他那样做了,问题是,他知道他生命快到结束了。于是诸葛亮用各种方法逼司马懿出战,可惜司马懿就是不出,诸葛亮死后,司马懿出兵追击,从此世上除了诸葛亮,其他人都是不放在眼内的。

孔明死后,公孙渊反,司马懿一年时间平灭了辽东,值此之际,曹睿病故,齐王芳即位,曹芳仍然使用老套路,重用曹氏宗亲,升仲达为太傅,由曹爽兄弟掌握兵权。为什么他们敢如此,而曹睿不敢?并非曹睿与仲达亲近,也并非曹爽的政治手段要高于曹真,仅仅在于孔明已死,蜀中无人。按说司马仲达见此情况应当适时隐退了,但“肃清万里,总齐八方”的大志,使他不能甘心于太傅这一养老闲职。于是,诈病赚曹爽,重夺兵权,与此同时,他又提拔了邓艾、钟会等新人,为伐蜀统一做好了准备,可惜,天命有数,司马懿剿灭王凌之后病故。

因此,诸葛孔明既是仲达的敌人,又是战争里的知音,又是仲达能够掌握兵权的诱因,司马懿为何不战,一是以守自保,风险最小,只要诸葛退兵,仍有功绩,而更为重要的是,他以诸葛之威胁,使得魏室不敢轻易罢其兵权,进而最终实现“肃清万里、总齐八方”的志愿。

人无完人,诸葛亮智慧的化身及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形象已经深入老百姓心中,老百姓心中也自有一杆公允的秤来评价诸葛亮的功过是非。

人气小说推荐More+

考上状元后,我的太子身份曝光了
考上状元后,我的太子身份曝光了
关于考上状元后,我的太子身份曝光了:?陈潇原本是现代古武世家的家主!谁能想到,竟被未婚妻与亲弟背叛。死后胎穿至大魏朝,成了被狸猫换掉的太子!科举之路上,凭着那股不服输的劲儿,陈潇一路高歌猛进,屡次独占鳌头!与此同时,他还暗中经营产业,壮大自己的势力!秋日赏菊宴上,陈潇一曲,技惊全场,从此声名远扬!琼林宴中,顺德帝竟要把三公主许配给他。陈潇那是吓得心惊肉跳,连忙拒绝,两人可是同父异母的兄妹,这可万
鱼儿缺水
三国:开局被何进献给何太后
三国:开局被何进献给何太后
关于三国:开局被何进献给何太后:汉灵帝刘宏驾崩,天子刘辩年幼,大将军何进掌管禁军、北军、西园军,何太后垂帘听政,何氏一族,权势滔天。大将军何进为了架空何太后,准备学习吕不韦给何太后送去男宠,使她沉迷男色。恰好刘海莫明穿越到汉末,被何进所擒,顺势就将他献于何太后。本以为可以借助何太后走上人生巅峰,没想到何进竟被十常侍玩儿死,董卓趁乱入京,从此乱世便拉开了序幕……
布丁馒头
说好的纨绔,怎么就人中龙凤了!
说好的纨绔,怎么就人中龙凤了!
萧明穿越到了古代。前身同名,乃是开国元勋萧家的独苗。年事已高的老太君,对前身的溺爱,近乎到了纵容的地步。成了滁州辖内,人尽皆知的纨绔萧大少爷。不就是纨绔吗?谁不会当似的!可就在萧明,在纨绔道路上愈加放飞自我的时候。“唉!不对劲啊!”“我不是纨绔吗?谁特么说我是人中龙凤!”
落日不喜晚风
三国:戟镇八荒,我的系统能屠龙
三国:戟镇八荒,我的系统能屠龙
关于三国:戟镇八荒,我的系统能屠龙:熹平元年的尘土落在白骨上时,天道掷下一枚异数。现代少年白宙睁眼竟卧在凤凰山下,耳畔是乌桓全部掠杀妇孺的狂笑。当他踏出凤凰山的刹那,汉末群雄的命运线开始崩裂。虎牢关前,他单戟挑飞吕布紫金冠;白马坡上,昆吾刀未出鞘,胡酋首级已悬于他马前。当匈奴王帐的血浸透敕勒川,鲜卑萨满的骨笛吹出他名讳时,十八路诸侯才惊觉:渔阳郡那个收流民、铸铁城、驯胡马的青年太守,羽翼早已蔽日
宙剑
大宋:韬光养晦十三载,封王方知是射雕
大宋:韬光养晦十三载,封王方知是射雕
韬光养晦十三载,封王方知是射雕:赵瑞意外穿越大宋嘉定年间,成了理宗皇帝赵昀的亲弟弟赵与芮。而距离自家老哥登上皇位还有十一年。根据历史记载,自己不仅能封王享受荣华富贵,还能寿至八十,就连自己的儿子、孙子也都是未来的皇帝,人生可谓臻至圆满。但彼时的大宋,早已风雨飘摇,国祚将倾,而自己也将成为大宋走向灭亡的历史见证者。是选择国破家亡,郁居异乡十一年而至寿寝,还是重整山河,为大宋延续国祚?纵使前路艰难险
桃花仙人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