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事讲将1

第五十章 工部右侍郎——程绍(1/1)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史事讲将1》最新章节。

程绍,字公业,德州左卫人。其先祖本为掖县人,曾祖程贤,为人沈雅,刚正不阿,性格慷慨雄迈,做好事不图名利,被乡邻所重。

祖父程瑶,字子彬,授怀庆府推官,廉洁正直,每做一事都认真细致,从不拖泥带水,迁兵部武库司主事,升尚宝卿,转户部主事,历任四川、陕西、浙江、广东承宣布政使司参议副使、山西按察使、江西右布政使。所到之处,锄强保弱,使奸胥猾吏闻风丧胆。家居时,从不讲个人得失,也不请托,如遇有人拿金钱托他求一功名时,随即训斥门外。一生勤俭洁修,到老不讲究住所,后筑一舍,起名“静轩”,日读诗书,咏乐其中。尤喜成就学业,年86岁而终。遗有《右承稿》行于世。

父程讷,字季敏,品格端方,林泉自娱,风味翛然,累封工部右侍郎、通议大夫。程绍,自幼天资颖敏,勤奋好学,才识过人,熟读经书,并旁涉百家,求教于有识之人。考取举人,次年成进士,授河南司阳、汝宁府推官。

程绍,为人严峻耿直,沉静稳重,雄才大略,不徇私情,政治进步,富有正义感,断案决狱,有“神鬼破胆”之誉。后擢户科给事中,迁吏部左给事中。矿税之使奏逮主管负责的官吏,他再三予以抗论,山西税使张忠劾夏县知县韩薰,程绍“特疏申理”,上书自诸津要,同朝好友相劝敛笔,绍言:“食皇家禄,就得上报国家,下安黎民,安能顾个人生命安危。”帝怒斥,遂被削职为民。

程绍归德后,家居奉视,亲朋好友慰问,绍曰:“君不负职,无官,何病。”乃督诸藏获桑府,莳花竹,师课二子,扶危济困,修桥补路,兴修水利,广行善事,洒扫庄宇劳苦近20余年。居家期间,还倡导复兴古学,改良政治。在文学上,他强调诗文创作应该服务于现实政治斗争。因此,他的作品大多内容充实,雄健浑朴,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程绍被召回京,起用太常寺少卿,掌管祭祀、礼乐,擢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精心吏治,按时接受军队所需粮草,为防出现问题,还将粮草存入洞穴内。按照军队编制,核实治理,平日里再三教育守备人员,对粮草要加强警戒。回京后,时逢熹宗仪封自己的族人,程绍根据自己的调查和手中所掌握的他们的残暴罪行,逐一列清,呈于皇帝,停止了他们的调职等级。后因《报玉玺疏》言:“玉玺并非什么国宝,国之所宝在贤臣”,及推荐东林党人邹元标、冯从吾、王纪、周嘉谟、钟羽正、余懋衡、曹于汴等人,被宦官魏忠贤排斥。后权阉势益张,久之无所得,乃嗾御史论,程绍借题援引门户诸臣,逐移疾归里。

浙江巡抚潘汝桢,为讨好魏忠贤,上疏请“建魏忠贤生祠,用致祝厘。”皇帝允准后,各地督抚大员纷纷效法,唯恐落后,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华丽,到处都发生拆民房、拆庙宇,甚至拆学宫建生祠的事情。德州知州为巴结魏忠贤,也议建“魏忠祠”,程绍得知后坚决反对,“率诸绅士力止之”。

77岁的程绍被召回京,起用工部右待郎,“激浊扬清,使兵民安定和睦,河工、屯田为淮、徐地区,民害,绍治之”,深受民众爱戴。以年老四疏乞休得请,卒于家,大葬于韩庄村南许,卒后晋赠工部尚书,遣监察御史严云京谕祭一坛。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三国召唤之袁氏帝途
三国召唤之袁氏帝途
关于三国召唤之袁氏帝途:紫薇帝星降世,携神器魂穿汉末。取代袁公路重活一世,逆天改命、召唤全史能臣猛将,走史诗级地狱模式,脚踏累累白骨,终成千古帝王!最恐怖的诸侯乱战,最热血的猛将对决……苏烈、韩信、白起、廉颇: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将王旗插满全世界每个角落。【本书慢热,越往后越精彩,希望看官大大可以看到黄巾篇】
南国红豆生
战国小大名
战国小大名
天文是后奈良天皇的第三个年号。天皇家丧失政治上的实际权力,权力中心足利家同样山河日下。武田、北条和今川三家在善德寺会盟,关东大名面临着势力重整;关西诸国中,陶晴贤与尼子晴久衰落,毛利元就趁隙发展;近畿三好家意欲取足利家而代之,尾张大傻瓜织田信长迎娶了蝮蛇女归蝶;一个长相酷似猴子的青年成为了织田家拿鞋的仆役。九州中部阿苏家,一个孩童也悄然而至。天下,即将进入凡有血气皆有争心的大争之世!
空门有佛
侯亮平你敢抓我?我爷爷李云龙!
侯亮平你敢抓我?我爷爷李云龙!
关于侯亮平你敢抓我?我爷爷李云龙!:李城意外穿越到人民的名义世界,并成为李云龙孙子。身为红三代,却毅然决然进入基层,秉着为人民服务的心态。捣毁塔寨,抓昌武赵家,拿下强盛集团,以及绿藤组织部部长高明远。可就在这期间。李城因为骨头硬,不投靠赵家班,也不倒向沙瑞金。被立功心切的侯亮平盯上,二话不说,侯亮平将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烧到了李城身上。而他这一举动,更是令得天下震动。钟正国:狗曰的侯亮平,谁让你
我是猛虎
逃生三国
逃生三国
关于逃生三国:两人通过时空机器,回到三国,原本希图让大小乔进入影视圈,让甄姬、张春华走进歌舞厅。最后因被人记恨,从而征战天下,一统中原的故事。
懒先生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这是一个值得尊重的时代,是如今的我们能见到的和坚持着的许多文化和习俗习惯的起源,是我们的根!读历史,为什么不读春秋?这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小说,而是一部讲述春秋十二诸侯之鲁国文化的历史杂谈。鲁国在三百年春秋史上,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春秋风...
千里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