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事讲将1

第二十一章 廉洁奉公——郑当时(1/1)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史事讲将1》最新章节。

郑当时,字庄,淮阳郡陈县人,郑桓公第十九世孙,西汉时期大臣。年轻时任侠善交,在梁地、楚地一带很有名气。在汉景帝时,任太子舍人;汉武帝时,历任鲁中尉、济南郡太守、江都相、右内史等职位。因在窦婴、田蚡争论中首鼠两端被贬官为詹士,后来任大司农、丞相长史、汝南郡太守。一生清正廉洁,死后家中没有剩余的财物。

郑当时,祖先郑君曾做项羽手下的将领,项羽死后,归属了汉朝。刘邦下令所有项羽的旧部下在提到项羽时都要直呼其名“项籍”,郑君偏偏不服从诏令,刘邦下旨把那些肯直呼“项籍”的人都拜为大夫,而赶走了郑君,郑君死于汉文帝时。

郑当时,以仗义行侠为乐事,解救张羽的危难,声名传遍梁、楚之间。汉景帝时,他做太子舍人,每逢五天一次的休假日,他经常在长安四郊置备马匹,骑着马去看望各位老友,邀请拜谢宾朋,夜以继日通宵达旦,还总是担心有所疏漏。郑庄喜爱道家学说,仰慕年长者,那种情意殷切的劲儿,就好像惟恐见不到人家一样。他年纪轻,官职卑微,但交游的相知友都是祖父一辈的人,天下知名的人物,汉武帝即位后,郑当时由鲁国中尉、济南郡太守、江都国相,一步步地升到九卿中的右内史。

因灌夫使酒骂座,窦婴与田蚡之争愈演愈烈,汉武帝让两人在东宫辩论,二人针锋相对,互相指责。于是,汉武帝向在朝的大臣征询意见,郑当时认为窦婴对,但后来又不敢坚持自己的意见去回答汉武帝,其余的人都不敢回答。汉武帝怒斥郑当时说:“你平日多次说到魏其侯、武安侯的长处和短处,今天当廷辩论,畏首畏尾地像驾在车辕下的马驹,我将一并杀掉你们这些人。”于是,将其被贬为詹事,又调任大农令。

郑当时做右内史时,告诫属下官吏说:“有来访者,不论尊贵或低贱,一律不得让人滞留门口等候。”他敬执主人待客之礼,以自己的高贵身分屈居于客人之下。郑当时廉洁,又不添置私产,仅依靠官俸和赏赐所得供给各位年长的友人,而所馈送的礼物,只不过是用竹器盛的些许吃食。每逢上朝,遇有向汉武帝进言的机会,他必得称道天下的年高望重的人。他推举士人和属下的丞、史诸官吏,委实津津乐道,饶有兴味,言语中时常称举他们比自己贤能。他从不对吏员直呼其名,于属下谈话时,谦和得好像生怕伤害了对方,听到别人有高见,便马上报告汉武帝,唯恐延迟误事。因此,肴山以东广大地区的士人和知名长者,都众口一词称赞他的美德。

郑当时被派遣视察黄河决口,他请求给五天时间准备行装,汉武帝说:“我听说‘郑庄远行,千里不带粮’,为什么还要请求准备行装的时间?”郑当时在外人缘虽好,但在朝中常常附和顺从主上之意,不敢过于明确表示自己的是非主张。到他晚年,汉朝征讨匈奴,招抚各地少数民族,天下耗费财物很多,国家财力物力更加匮乏。

郑当时保举的人及其宾客,替大农令承办运输,亏欠钱款甚多。司马安任淮阳郡太守,检举此事,郑当时因此落下罪责,赎罪后削职为平民。不久,入丞相府暂行长史之职,汉武帝认为他年事已高,让他去做汝南郡太守,几年后,卒于任上。

当初,郑当时、汲黯位列九卿,为政清廉,平日居家品行也纯正,这两人中途都曾被罢官,家境清贫,宾客遂日趋没落。待到做郡守,死后家中没有剩余的财物,郑庄的兄弟子孙因他的缘故,官至二千石者有六、七人之多。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侯亮平你敢抓我?我爷爷李云龙!
侯亮平你敢抓我?我爷爷李云龙!
关于侯亮平你敢抓我?我爷爷李云龙!:李城意外穿越到人民的名义世界,并成为李云龙孙子。身为红三代,却毅然决然进入基层,秉着为人民服务的心态。捣毁塔寨,抓昌武赵家,拿下强盛集团,以及绿藤组织部部长高明远。可就在这期间。李城因为骨头硬,不投靠赵家班,也不倒向沙瑞金。被立功心切的侯亮平盯上,二话不说,侯亮平将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烧到了李城身上。而他这一举动,更是令得天下震动。钟正国:狗曰的侯亮平,谁让你
我是猛虎
战国小大名
战国小大名
天文是后奈良天皇的第三个年号。天皇家丧失政治上的实际权力,权力中心足利家同样山河日下。武田、北条和今川三家在善德寺会盟,关东大名面临着势力重整;关西诸国中,陶晴贤与尼子晴久衰落,毛利元就趁隙发展;近畿三好家意欲取足利家而代之,尾张大傻瓜织田信长迎娶了蝮蛇女归蝶;一个长相酷似猴子的青年成为了织田家拿鞋的仆役。九州中部阿苏家,一个孩童也悄然而至。天下,即将进入凡有血气皆有争心的大争之世!
空门有佛
逃生三国
逃生三国
关于逃生三国:两人通过时空机器,回到三国,原本希图让大小乔进入影视圈,让甄姬、张春华走进歌舞厅。最后因被人记恨,从而征战天下,一统中原的故事。
懒先生
带着漫威回北宋
带着漫威回北宋
带着漫威的神装回到了北宋!左手美队盾牌,右手雷神之锤!呼风唤雨无所不能,这让一心求仙的宋徽宗认为仙人下凡!
窗台草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这是一个值得尊重的时代,是如今的我们能见到的和坚持着的许多文化和习俗习惯的起源,是我们的根!读历史,为什么不读春秋?这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小说,而是一部讲述春秋十二诸侯之鲁国文化的历史杂谈。鲁国在三百年春秋史上,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春秋风...
千里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