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华宇颂》最新章节。
“木兰回家后,脱下战袍,换上女装,梳好头发,出来向护送她回家的同伴们和皇帝使者道谢。”
“同伴们和皇帝的使者见木兰原是女儿身,都万分惊奇,没想到共同战斗十二年的战友,竟然是一位漂亮的女子。”
“舅父,你说,女儿身就怎么不能上战场杀敌了呢?”
“陛下,你说的这个故事是真的?”
“在哪个古籍里看见的?”
公子宇回头一笑,转换话题问道:“舅父啊,那些兵士的新式服装,如今可都装备到位了?”
蒙忌也哈哈一笑,说道:“前日下午,吴越先生送来了一万套军服,精锐部队配备了五百套,还余九千五百套未能配发,留在了军库里。”
“精锐部队每人配备两套,另外,告诉吴越,两年内,请他按照这种样式,再制做一百万套这样的服装,两年后我大华朝整个军队士兵,都要全部换上这样的军服。”
“陛下英明,臣一会便去找吴越先生交办此事。”
“冶炼处,酿酒处,造纸处,硝钾处,瓦雷处和赤炭处的人员安排仍然不变,他们都留守在云中郡继续发展。”
“风胡子,风菲子和欧歌,选择好接班人,随行蜀郡。”
“云中郡和九原郡的防守问题,朕明日与刘继来谈。”
“传令阿提塔和庑㢠,匈奴大草原的换防提前到年底进行,驻守匈奴的两万士兵全部撒回,配备枪支弹药的新军,年底只派去匈奴大草原五千人驻守!”
“如果匈奴有异动,就打,要把他们打服!打怕!”
“命令冷凡将军从现在起,按照白浅将军训练方法,年底换防匈奴前,严格训练一支五千人的军队出来!”
“将庑㢠召回,负责新的军事训练,赐皇家封号为‘训练总长’,并驻守河套平原,兼顾云中郡和九原郡两郡防守。”
“命令蔺顷冋,率领其余军队进行体能训练,待蜀地安顿完毕,他便率领军队前往蜀地驻守,等待新的军令!”
“此次军队随行,白浅将军只带五百精锐前往蜀郡!”
公子宇计算了下,年底时匈奴的换防军队,新的武器和军服,都能够满足换防军队的需要,而且大半年后,冷凡将军已经将新的军队训练出来,由此反复训练,不出两年,所有士兵,都将被轮训一番,待三年后,新的军队将会诞生。
“臣遵旨!”
......
王源御史府上。
蒙忌太尉刚刚坐下,王源御史便从衣袖里抽出一张纸,微笑说道:“太尉大人,这个是云中郡和九原郡新任的四个县丞都尉人选,上次老夫曾派人将这四人的资历送往蒙太尉府上定夺,如今即将前往蜀郡,还得请太尉大人确定下来。”
“哈哈,御史大人,他们的任命,御史大人你说了算。”
蒙忌太尉伸手将那份名单推了回去,微笑说道。
王源御史见蒙忌太尉不瞧看他手里的名单,欢喜地点了点头,说道:“好,那本御史便让他们即日启程赴任了。”
“御史大人,如今大华新朝刚刚建立,在一些人员任用之上,御史大人你是前辈,本太尉不会伸手太多,你放心。”
蒙忌太尉说这话,其实是大有深意的,因为他和公子宇从咸阳逃难过来,虽说如今建立了大华新朝,说白了,但那是人家收留了他们,尤其是大秦最后灭亡,王源他们可以不认你这大秦逃命过来的皇子,他可以投向张良的阵营,虽然王源确实没有这个机会,但王源仍然一如既往地支持着公子宇,全身心地支持他建立起了大华新朝,如果没有云中郡这块天地,以及王源的鼎力支持,他们可以说是走投无路。
蒙忌太尉知道,他也看出来了,新朝建立,在许多人事之上,连公子宇都特别放任王源御史,除墨家弟子和五行神宗弟子外,王源御史提出的人选,公子宇都是全部采纳。
“太尉大人说哪里话,陛下如此信任老臣,在吏部,礼部和户部还未能完全建立之前,臣更要万分谨慎。”
公子宇明确礼部,户部,吏部三部,还没有完全建立之前,由王源御史兼任,因此王源御史可是成天忙得团团转。
而兵部,工部和刑部,蒙忌太尉负责,虽然如今事情还不是太多,可蒙忌太尉也十分忙碌,所有新的武器配备,以及兵员的调整部署,他还显得有些应付不过来,尤其是工部方面的一些事务,他在处理时,显得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按理说县丞都尉的人选,是由他这个太尉提名定夺,让吏部考核才能最终确定,可他却将人选提名及任命都让王源御史确定,他这是给王源御史一个大人情,因为他当初收到王源御史提出的名单时,他就明白了,王源御史是想让他的长子王迦进入系统,还有他妻舅吴越那边有两人。
另外一人,是工部郎中令刘兴推荐的,这显然是王源御史给蒙忌太尉的一个人情,他那边占了三人,工部也占一人。
蒙忌太尉对这四人其实都曾暗中派人调查了解,总体还算不错,因此,他也乐得给王源送上一份人情。
而且这个王迦还以都尉一职曾经参与了匈奴攻打云中郡时的阻击战,战斗中表现非常英勇,他也乐得送个人情。
王源御史将手里的名单收了起来,端起面前的茶杯对蒙忌太尉拱手说道:“今日邀请太尉过来,是因为前次派出的特使去蜀地,他们已经回来了,有些大事,还得与太尉相商。”
“他们回来了?蜀郡李冰郡守是什么态度?”
蒙忌太尉放下手里的茶杯,有些迫不及待地问道。
“他们没有见到李冰郡守,李冰郡守在洛水治水的路上,今年蜀郡雨水特别多,洛水引发了洪水,受灾严重。”
“蜀郡谁在负责?”
“吴耀祖,蜀地郡尉负责。”
“吴郡尉对陛下前去视察持何态度?”
“他明面上还是欢迎的,可是,这个吴耀祖暗中却在准备着建立蜀国,自立为蜀王!”
“御史大人,看来蜀郡的形势不容乐观啊!”
“不过,他们只要不反,欢迎陛下去蜀地就好,只要我们去了蜀郡,一切都好说,我们必将政权收回来!”
“太尉,只怕有些难!”
“此话怎么讲?”
“老夫派去的特使回来禀报,吴耀祖有五个儿子,九个义子,还有他们吴族十六个族老。”
“特使在蜀郡考察十五日,吴耀祖的五个儿子,分别来找过老夫派出的特使,所谈之事,无不涉及自立蜀王之事,尤其是吴耀祖最小的儿子吴圭,其野心极大,他甚至基本掌握了蜀郡大权,明面上看,十六个吴族族老至少有一多半都站在了他这一边,同时还得到了羌国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