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天子

第72章 重启远洋,突发民变!(1/2)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成化天子》最新章节。

朱见深陷入了沉思。

正统元年,王佐上奏,内阁三杨顺势将粮食大权从军卫手中转移到兵部、户部之下。

结果到了正统十三年,朱祁镇亲政后开始整顿朝治,调查军卫粮仓情况,然后查到哪儿哪儿就失火。

不得不承认,文臣缙绅的胆子确实太大了些。

暗中贪腐受贿,转移粮食谋利,现在皇帝开始追查了,他们竟然铤而走险,直接烧毁卫所粮仓。

既直接焚毁了罪证,又变相告诫了皇帝,可以说是一箭双雕。

要知道,这个时候的兵部与户部,尽皆在文臣缙绅的手中。

正统元年至正统九年,兵部尚书是杨士奇(江西吉安人),兵部右侍郎是邝埜(湖广宜章人)。

正统十年至正统十四年,兵部尚书是邝埜。

正统十三年,兵部左侍郎是于谦(浙江杭州人)。

杨士奇是江西吉安人、邝埜是湖广宜章人、于谦是浙江杭州人,兵部从正统元年开始都一直掌握在文官集团手中。

那么,只有文官集团贪腐受贿导致军卫粮仓亏空,所以才敢如此行事,唯恐发生跟当年“郭桓案”一样的惊天大案。

至于如何亏空?

无外乎收支不平衡。

在没有天灾、巨大兵祸之时,如何亏空军卫粮仓,无非就是监守自盗、中饱私囊等等。

内阁三杨领导的文臣集团,其实就跟当年郭桓等人的贪腐团体,没什么两样了。

只是唯一的区别在于,郭桓等人面对的是大明太祖朱元璋,一位杀伐果断的铁血帝王,而内阁三杨等人面对的,却是朱祁镇这个毛头小子。

纵观历朝历代,后世帝王能与开国帝王比肩者,可以说寥寥无几,更别提那时候的朱祁镇才刚刚亲政了,根本没什么帝王威望,也不可能如太祖朱元璋那般,直接就大开杀戒。

而事实也正如朱见深预料的这般,查到最后朱祁镇不得不放弃了。

“朕明白,这是文臣缙绅给朕的警告,所以朕最后只能再次选择隐忍。”

没办法,一个无权无势的帝王,面对执掌大权的文官集团,确实争斗不过,而且谁也不知道究竟有多少文臣参与其中,一旦严肃追查下去,恐怕将会再次上演一场郭桓案!

“其实在这之前,朕就隐隐有些察觉了。”

朱祁镇看向朱见深,再次道出了一个隐秘。

“正统八年,朕发起了重启西洋贸易的举措,命令工部侍郎焦宏为八府提督督,造下西洋的海船一百二十只,造完海船,八府军民拜谢者数以万计。”

“太子你知道他们为什么会拜谢朕吗?”

这个问题,其实不难。

朱见深整理了下措辞,然后回答道:“西洋贸易的商品多为丝绸、瓷器、茶叶,大都产自南方,重开海上贸易会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为民众带来收益.所以在海船造好后,才会有八府民众前来拜谢。”

“昔年太宗文皇帝将郑和下西洋定为国策,永乐新政就是要从国策的根本入手,奠定一代盛世之基石,而开海解禁就是太宗文皇帝选定的盛世基石,更是推动永乐新政的主要国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这吕布,绝对有问题
这吕布,绝对有问题
关于这吕布,绝对有问题:血染江山的画,怎敌你眉间,那一点朱砂,覆了天下也罢,始终不过,一场繁华。白门楼兵败被杀的吕布,带着满腔意难平,重回十八年前。他说,我不是英雄,我只是想做一些,我认为对的事……
来一杯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这是一个值得尊重的时代,是如今的我们能见到的和坚持着的许多文化和习俗习惯的起源,是我们的根!读历史,为什么不读春秋?这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小说,而是一部讲述春秋十二诸侯之鲁国文化的历史杂谈。鲁国在三百年春秋史上,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春秋风...
千里草人
带着漫威回北宋
带着漫威回北宋
带着漫威的神装回到了北宋!左手美队盾牌,右手雷神之锤!呼风唤雨无所不能,这让一心求仙的宋徽宗认为仙人下凡!
窗台草
侯亮平你敢抓我?我爷爷李云龙!
侯亮平你敢抓我?我爷爷李云龙!
关于侯亮平你敢抓我?我爷爷李云龙!:李城意外穿越到人民的名义世界,并成为李云龙孙子。身为红三代,却毅然决然进入基层,秉着为人民服务的心态。捣毁塔寨,抓昌武赵家,拿下强盛集团,以及绿藤组织部部长高明远。可就在这期间。李城因为骨头硬,不投靠赵家班,也不倒向沙瑞金。被立功心切的侯亮平盯上,二话不说,侯亮平将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烧到了李城身上。而他这一举动,更是令得天下震动。钟正国:狗曰的侯亮平,谁让你
我是猛虎
夏鼎商鼐
夏鼎商鼐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七雄五霸斗春秋。顷刻兴亡过手。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明代杨慎这首道尽多少古今兴衰,沧海桑田。夏代,作为第一个正史留名的朝代。它揭开了从“公天下到“家天下的序幕,真...
百里行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