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转换,按下江东君臣为周郎治丧,复说荆州。
孔明久等东吴大军不至,心中疑惑不已。这一日在荆州夜观天文,见将星坠地,又自袖占了一课,顿足失惊道:噫!公瑾死矣,我可奈何!
一夜无眠,至晓将凶信告于刘备,一面泪流不止。
刘备不信,使人往江东探之,回报周瑜果然死于巴丘,吴主正在吴郡为其治丧。
便在此时,江东使者亦至,呈上鲁肃亲笔书信。玄德览书叹道:周瑜既死,江东栋梁折矣。我两家既然结盟,礼当前往吊丧,是军师亲去,还是我去?
孔明:你是荆州之主,不可轻动,还是我去。某料江东代周瑜领兵者,必是鲁肃。我来日若取西川,尚靠鲁肃牵制曹操,此去也需当面计议。另有凤雏先生被困江东不知何在,某亦欲寻来,好与主公共同统兵入川。
玄德听他如此说,不敢拦阻。
孔明乃与赵云引五百军,具礼前往江东吊丧。于路探得孙权已令鲁肃为奋武校尉,接替周瑜,统领江东三军。遂不去南徐,先来柴桑吊丧,并会鲁肃,商议大事。
鲁肃接任都督之后,部属剧增,孙权又命为汉昌太守、偏将军,数日三迁其职。正欲移兵下驻陆口,尚未成行;忽闻孔明到至,率众以礼迎接。
孔明教设祭物于灵前,亲自奠酒,跪于地下,读祭文已毕,伏地大哭。泪如涌泉,竟至目中出血,哀恸不已。
江东众将见此,相互交耳私语:我等朝夕与周都督相处,反不如孔明外人一面之交!人言知音难求,今日始信有之。
鲁肃见孔明如此悲切,亦为感伤,自思道:孔明自是多情,公瑾亦叹缘浅。天妒英才,公瑾死后,孔明再无知音,可称寂寞。
孔明祭毕止悲,鲁肃便于大帐设宴相待,再固前盟,商定共同抗曹大计。当时宴罢,孔明含悲辞归;鲁肃率江东诸将,送出营外十里方回。
诸葛亮来到江边,方欲下船,只见一人道袍竹冠,皂绦素履,正在渡口相候。趋步上前,见是同门师弟庞统,不由大喜,携手登舟,屏退左右,入舱密议。
孔明问道:我出山之时,便请令叔庞德公前来江东寻你。贤弟因何至今滞留于此?
庞统叹道:臣当初浪迹三吴,因避战乱居于深山,实不曾见到舍叔。直到公瑾使人相请出山,臣方屈就帐下书记,直至今日。今闻殿下前来吊丧,故至江边,希图一会。
孔明乃留书一封,对庞统说道:我若今日载你同还荆州,便失信孙权。孙仲谋因周瑜新丧,心智大乱,卿若语触其怒,其必逐之不用,彼时即可前来荆州。我已遣孟公威、石广元入川,游说刘璋部下法正、张松、孟达诸人,使为内应。届时我需镇守荆襄不能擅离,卿若随玄德入川,则大事成矣。取西川大任非足下莫属,兄休负我心!
庞统应诺而别,上岸回至大营,求见都督鲁肃,要求辞归。
鲁肃惊问:先生欲往何处去?
庞统:周瑜都督即亡,某留此无用,请求致仕回乡。
鲁肃知其大才,如何肯放他去?遂亲引庞统至南徐,漏夜面见主公孙权,推荐重用。
及至吴主府外,天已昏黑,鲁肃请庞统在门厅稍候,自己入见主公。
孙权惊问:子敬不在柴桑练兵,来此何事?
鲁肃答道:公瑾新亡,江东急需贤才,助主公重振国威,以成王霸大业。某举一个治国之才,乃是襄阳人,姓庞名统字士元,道号凤雏先生。
孙权:此人才能如何?
鲁肃:庞士元上通天文,下晓地理,谋略不减于管、乐,枢机可并肩于孙、吴。往日周公瑾多用其言,孔明亦深服其智。因扶公瑾灵柩而归,现在江东,主公何不重用!
孙权尚在悲痛之中,心不在焉道:凤雏先生今既在此,可即请来相见。
于是鲁肃出殿,相请庞统入见。孙权见其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心中不喜。问答数语,却是一个问的无心少虑,一个答的不知所云。
孙权:卿既跟随公瑾日久,以为其才若何?
庞统:某之所学,颇与公瑾不同。
孙权好不耐烦,便令鲁肃:子敬替我送客!卿须速回柴桑,以防曹军乘丧来攻。
庞统向孙权一揖,转身下殿而去。
鲁肃留下未走,便问孙权:襄阳水镜先生曾云,伏龙凤雏,得一而安天下。今伏龙徐庶已归曹操,主公何不重用凤雏庞士元?
孙权:水镜为其门下弟子自夸之语,岂能轻信?庞士元乃一狂士耳,我誓不用之。
鲁肃知道再劝无用,只得出来,问庞统道:虽然吴侯不肯用公,足下抱匡济之才,何往不利?可实对我鲁肃说,将欲何往?
庞统:即江东不留,某欲投许都,与老友徐元直共事曹丞相。
鲁肃:不可!伏龙先生因老母为曹操所擒,才不得不去。公去许都,则是明珠暗投,元直也必不喜。我即写一封荐书,公可持往荆州投刘皇叔,他求贤若渴,必然重用足下。
庞统:我实欲往投玄德,前言相戏耳。
鲁肃:公往辅玄德,必令孙、刘两家无相攻击,同力破曹!
庞统:此也是某平生之素志,敢不从命。
乃求得鲁肃荐书,与军中好友作别。陆绩、顾劭、全琮等东吴名士,闻说凤雏先生欲去,遂齐至昌门设宴,为其饯行。因知庞统喜评当世人物,亦为求其评语。
庞统亦知其意,遂在席间逐个点评:我观在座诸公,陆绩可谓驽马,有逸足之力;顾劭可谓驽牛,能负重远行。全琮好施慕名,却似汝南樊子昭,虽智力不足,但亦一时佳人。
众人闻言大笑,皆以为所评甚为得体。
顾劭闻说将自己比为驽牛,心下颇有不服,因仗三分酒兴问道:先生既善知人,且论与某相比,孰长孰短?
庞统说道:若论陶冶世俗,分析人物,我不如公;但若论王霸之馀策,览倚仗之要害,某似有一日之长。
顾劭闻言遍体汗出,由衷叹服。遂与陆绩、全琮举杯敬酒,齐声说道:若当来日天下太平之时,望与先生便如今日把酒临风,一起品评四海名士。
于是皆与庞统倾心结拜,定交而还。
当夜月朗星稀,庞统待众人走后,乘着酒兴,便令舟子开船。
不料那舟子也是个趣人,竟问庞统:先生适才所评,某已全部听在耳中,一字不落。但若依先生之言,陆绩似马,顾劭如牛,则陆公其才高于顾公乎?
庞统斜眼看着舟子,微微笑道:你会错意也。那驽马虽然精良,乘坐者无非一人而已。驽牛虽缓,即便日走三十余里,但所负载者众,岂只一人哉?
舟者大悟,拜揖受教。
夜色渐隐,晨光初露。庞统过江,径至荆州。先到孔明府上,闻说已去按察荆南四郡,未在江陵。又至府衙,令门吏传报:请说与刘皇叔,就说江南庞统来投。
却不报凤雏道号,亦不提有孔明先生荐书。刘备闻报,一时想不起庞统为谁,便教请入相见。庞统见了玄德,长揖不拜:江南庞统,闻皇叔招贤纳士,特来相投。
刘备见庞统貌陋,已有几分不悦。又见其疏狂无礼,遂道:今荆楚稍定,百官俱备,苦无闲职。此去东北有一县名耒阳,便委先生往任县宰,如后有缺,另当重用。
庞统见孔明不在,不是争论显能之时,故作欣然,领命而去。
到于耒阳县任上,却不理政事,终日饮酒为乐,专等孔明自荆南回来。
镜头转换,按下荆州,复说江东。
周瑜死于西征途中,吴主举丧,早有探马得知,飞驰成都,报与益州牧刘璋。
刘璋闻说周瑜既死,由是心中大定,不复以江东为念,愈加纵情声色,以为天下太平。部下百官上行下效,法度纲纪颓败废弛,对下重利盘剥,全州之民面有菜色。
巴东之地流民不堪蜀主盘剥,由是纷纷涌入夷陵,大多投靠东吴。
大将甘宁当时镇守夷陵,一边收抚益州流民,一边即将此事上报鲁肃,请都督上劝主公孙权,借机发兵攻取蜀地。鲁肃信以为然,于是修表,请求伐蜀。
孙权览表,心为之动,但思西进益州需过荆州,便使人致书刘备,问其意见如何。
刘备见孙权来问取川之事,吓了一跳,暗道:人言英雄所见略同,果不其然。
因思孔明经略荆南未回,便依己意回书孙权:备与刘璋同为皇族后裔宗亲,望借先人英灵以匡救汉室。刘璋得罪将军,前番欲使公瑾攻之,某心已惊惧不安。但因大军已发,不敢复有他议,恐惹公瑾不快;若其以南郡刺史之名来讨荆州,则某无栖身之地矣。公瑾固执攻蜀之计,不幸殒丧半途,此亦天意不从其愿,无可置疑。当此之后,某不敢再闻攻蜀之语,望君侯宽恕刘璋之过,令其自醒。若此请不得君侯允诺,某当披发,归隐山林。
孙权见刘备书中如此请求,以为是其真意,便罢攻蜀之议。
十余日后,孔明自荆南四郡回至荆州。刘备接入府衙,施礼已毕,孔明便问:庞士元军师何在,近日可无恙否?
玄德听到此问,猛然醒悟:庞统原来是冲着军师来的?某却不知。此人来时只说求官,未提先生之名,某即以常人待之,使其赴耒阳县宰之职。近闻在任上十余日不理县政,好酒废事,吏役皆怨。
孔明笑道:庞士元号称凤雏,与伏龙徐元直齐名,胸中之学,胜我十倍。某往柴桑吊丧时将其觅到,才命来荆州,岂可以百里之才任之。士元来时,未曾出示我荐书耶?
刘备:某令其去做县宰时,欣然而去,并未出示先生荐书。
孔明:大贤使处小任,往往任酒隐智。欣然赴任,是观主公用人气度,故意如此。
玄德听了,面红耳赤,急令三弟张飞:速往耒阳县,敬请凤雏先生前来荆州相见。
张飞领命,遂亲赴耒阳,引庞统来见。刘备率先下阶相迎,连连打拱作揖,请恕怠慢贤士之罪。庞统还礼不迭,亦请恕己在耒阳无状。
只听哈哈大笑,屏风之后转出诸葛孔明,调侃二人前倨后恭。庞统这才拿出孔明及鲁肃所荐之书,交给刘备。两封书中之意,均言凤雏到日,宜即重用。
玄德喜道:伏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伏龙虽去曹营,凤雏归来,则汉室可兴矣。
遂拜庞统为副军师中郎将,与孔明共赞方略。
春秋交替,时光荏苒。
这一日刘备与孔明、庞统在江陵衙中闲谈,忽地想起一事,便问庞统:先生即曾任周瑜之功曹,应尽知其来往文书。闻说某前番到南徐就亲之时,周瑜曾密书与孙权,让仲谋扣留我于江东,不使放回。是否果有此事?先生可如实告我,不必隐瞒。
庞统即刻答道:确有此事。非但公瑾,吕子衡也曾如此上言,奈孙权未听。
刘备失惊,慨然叹息:当时我有求于孙权,不得不往。不料竟险些落到周瑜手中!可谓天下智谋之士,所见略同。若非孔明提前设计,令子龙求鲁子敬向孙权极力陈说利害,恐某今日已为江东所害。如今想来,某过江就亲是谓险棋,并非万全之计。
正闲话之间,忽报赵云派人自桂阳来书,言降将太守赵范挂印逃走,不知所踪。
刘备叹道:子龙果有先见之明。也亏得孔明夺他兵权,才不致有举城反叛之失。
庞统不明其指,便问:子龙所云赵范之事,所为何故?
刘备:当南郡之战正酣,某表荐公子刘琦任荆州刺史,孔明率子龙辅其南征荆州四郡。公子到处,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都望风而降。孔明令子龙取代赵范任桂阳太守,赵范有寡嫂樊氏,国色天香之姿,为讨好子龙,即以同姓同宗为由拜子龙为兄,请将樊氏改嫁赵云。子龙亦以同姓同宗为由,力辞不允。
庞统:自古以来,弟纳兄孀,亦不为过。
孔明:当时我也是如此想法,便问子龙,如此美貌女子,何不顺水推舟纳之?赵云却答说赵范被迫投降,其心不测,此后若反,既为亲属,则必受连累,故此拒之。今赵范果然叛逃,以此观之,赵云实怀远见,乃是个奇男子也。
刘备摇头道:二位军师不知,赵云不纳樊氏,实因难忘师妹貂蝉也。(本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