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印度历史进入长达五百多年无序状态,直到公元十二世纪末,中国南宋与金朝对峙时期,信仰伊斯兰教之阿富汗封建主入侵,德里苏丹国建立以后,才得以重新统一。
戒日王是印度塔内萨尔王国普湿婆提王族第六代国王。音译曷利沙伐弹那,意译是为喜增王。戒日王是其德称,意为“持戒太阳神”。
公元606年,乃是中国隋大业二年,戒日王因其兄罗伽伐弹那为邻国所杀,因而嗣位。因励精图治,六年后誓师复仇,进而征伐四方。只年余便统一北印度,领土包括恒河流域,旁遮普及拉其普特大部,直到西印度卡提阿瓦尔半岛。
戒日王继笈多王朝之后统一印度,故此在印度史中乃为着名国王,举足轻重。
因闻唐僧说及中国风物,戒日王极为艳羡,便多次派遣使臣与唐朝通好;唐太宗亦派李义表及王玄策等人,多次出使印度报聘。
闪回结束,书归正文。
贞观二十一年腊月,唐太宗命阿史那社尔、契苾何力、郭孝恪三人为将,率军攻击龟兹。次年九月,阿史那社尔率军击破处月、处密二部,令其部民全部降唐。
十月,阿史那社尔率军从焉耆西面进入龟兹北部,焉耆王薛婆阿那支弃城逃跑,欲投奔龟兹。阿史那社尔率兵追击并斩杀之,复立先那准为王,又来攻龟兹。
龟兹守将闻说大唐军马来至,纷纷弃城逃跑,龟兹国王诃利布失毕率兵五万抵抗,与唐军大战于多褐城(今新疆和静西),一战而败。
龟兹王无可奈何,引军退保都城伊逻卢(今新疆库车北)。阿史那社尔兵临城下,命以抛石机攻打,诃利布失毕抵挡不住,轻骑西走。
社尔遂拔其城,命安西都护郭孝恪与曹继叔、韩威守之,自引军往西追击布失毕。使沙州刺史苏海政、尚辇奉御薛万备为先锋,率精骑追击龟兹王布失毕,疾行六百里不止。
布失毕窘迫至急,退保大拨换城。
苏、薛二将攻之不下,阿史那社尔率大军赶至,强攻四十日拔之,擒布失毕及其部下大将羯猎颠。国相那利脱身逃走,奔往西突厥。
那利却向西突厥借兵五千,并手下败残之众共计万余人,复向东来,欲袭击伊逻卢,复夺都城。当时唐安西都护郭孝恪扎营于伊逻卢城外,龟兹人来报:那利引军将至!
郭孝恪笑道:残兵败将而已,有何能为?
来日辰时,一支大军出现于西方地平线上,铁蹄敲击,犹如天蹋地陷。
俗云人上一万,无边无沿,那利率万余骑突至,郭孝恪大吃一惊。因自己手下兵马只有千余,知道万万不敌,于是不及拔营起寨,只得下令将士上马,抢先入城据守。
那利见此,下令只以三千军敌住郭孝恪城外兵马,其余七千余众直接攻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胡茄号角鸣响之处,城中降胡便与城外胡骑相应,共击城外唐军。
郭孝恪马至壕边,城上矢刃如雨,眼见不能入城,遂翻身回突,杀入重围。可叹此位身经百战名将,终于身中数十箭,死于西门。长子郭待诏时在军中,与父亲一同战死。
部下两千人马死亡过半,皆因其一时大意造成。
唐太宗得知郭孝恪死讯,又惊又怒,且怜且悲。因下诏责备郭孝恪不加警戒,以致殒身丧命,并损兵折将,命剥夺其所有官职。后又怜愍其战功赫赫,为其发丧举哀。
郭孝恪生性奢侈,仆妾器玩都极尽鲜华,虽在军中,床帷器物也多用金玉装饰。因见阿史那社尔生活俭朴,欲将此宝器玩物赠之,社尔却拒不接受。
唐太宗道:二将优劣,由此可知。郭孝恪战死,可说都是咎由自取也。
龟兹国相那利杀败城外唐军,城中群胡呼应,一时大扰。
唐留守城中官员中有仓部郎中崔义超,当即组织城中守军壮士二百人,一面保卫军资财物,并与龟兹暴民激战于城中。
唐将曹继叔、韩威亦都扎营于城外,但因离城较远未受损失,听闻敌军忽来,便整军以出,自伊逻城西北隅猛击,杀入战阵。
那利与郭孝恪激战一夜,此时陡经曹继叔、韩威带领生力军冲击,便即支吾不住,反胜为败,引兵向北远遁。
曹继叔引兵入城,斩首千余级,终于平定暴乱,城中军民始定。
此后旬余日,那利复引山北龟兹万余人来攻,曹继叔率军逆击,大破来犯之敌,斩首八千余级。那利单骑逃走,被龟兹人生擒送至军门。
阿史那社尔一举攻克大拨换城,俘虏诃利布失毕以归。继又攻破龟兹五座大城,命左卫郎将权祗甫到周围各城晓以祸福利害,宣以大唐天子招抚之意。
各城邦之主闻说诃利布失毕可汗成擒,国相那利丧败,于是相继请降。不过旬月,共得小城七百余座归附,俘获男女数万。
唐军由此攻灭焉耆、龟兹二国,西域震动,西突厥、于阗等国争送驼马军粮。
阿史那社尔乃立龟兹王弟叶护为王,勒石记功而归。连去带回,恰好一年。
字幕:贞观二十二年,戊申,公元648年。
春正月己丑日,唐太宗李世民亲作《帝范》十二篇以赐太子,并且叮咛嘱道:此乃修身治国之道,备细皆在其中。一旦不讳,更无所言矣。
太子再拜恭领,见那《帝范》十二篇目录分明,分别名为:君体、建亲、求贤、审官、纳谏、去谗、戒盈、崇俭、赏罚、务农、阅武、崇文。
中书令兼右庶子马周病重,太宗亲自为其调药,并使太子前往府中探视慰问。
正月庚寅初九日,马周病重薨逝,终年仅四十八岁。获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
二月二十六日,太子左庶子李百药病卒,终年八十五岁。
镜头闪回,补叙李百药平生。
字幕:李百药,字重规,博陵安平人,隋内史令李德林之子。
李百药自幼身体多病,祖母便以“百药”为名。好学博闻,七岁时便能做文章。
有次李德林朋友陆乂、马元熙来家作客,谈诗论文。客人读陈朝学者徐陵文章,对“既取成周之禾,将刈琅邪之稻”一句颇感迷惑,不知出自何典。
七岁稚童李百药正立于父亲身后,应声答道:《左传》称“鄅人藉稻”。杜预注曰:“鄅国,在琅邪开阳县。”其典必出于此。
客人听后,大为惊叹,谓其乃为神童。隋开皇初年,以父荫拜东宫通事舍人,兼东宫学士,陪伴太子杨勇,后为避祸,称病辞官。
晋王杨广招揽人才,曾召李百药为幕僚,为其所拒。隋炀帝即位后,李百药便被贬出京城,为桂州司马,此后官运蹭蹬。
隋末大乱,李百药赴任建安不就,被迫参加起义,先后跟随沈法兴、李子通、杜伏威。李百药力劝杜伏威归唐,杜伏威听从其议,赴京途中却又后悔,遂写信密令辅公祏杀死李百药,幸亏王雄诞极力保护,李百药方才得免于一死。
随后辅公祏起兵反唐,以李百药为吏部侍郎;其乱平后,李渊欲以叛党之名命治李百药之罪。幸而后来发现杜伏威令辅公祏杀死李百药密信,证明李百药并非反贼同党。
李渊犹不放心,便将李百药流放泾州,终武德之世,始终未予任用。李百药过往经历坎坷,几经贬官,数遭谮害,死里丧生,可谓生活阅历丰富,久历弥坚。
唐太宗即位后,看重李百药才名,召为中书舍人,赐爵安平县男。又除礼部侍郎,参与修撰《五礼》及律令,撰写北齐史书。更迁太子右庶子,辅佐皇太子李承乾。
太子后来耽于享乐,于是李百药便作《赞道赋》,对李承乾数有匡正。唐太宗见到此赋非常赞赏,对李百药说:卿辅太子,非常称职,望能善始善终。
李百药人品耿直,曾上《封建论》,谏唐太宗取消封建,宜行郡县。贞观十年,《北齐书》完封上进,得到太宗嘉奖,便加散骑常侍,行太子右庶子,又除宗正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贞观十一年,《五礼》及律令撰成,进封安平县子。此乃李百药一生中最惬意时期,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官爵显赫。
李百药文学造诣颇深,除擅长文章,亦善写诗,传世之作有诗二十余首,影响极广。
唐太宗曾作《帝京篇》,命李百药同题另作,文成之后阅而赞叹:卿何身之老而才之壮,何齿之宿而意之新乎!
闪回结束。马周及李百药先后病故,太宗怅然若失,郁郁不乐。再三权衡,便以中书舍人崔仁师为中书侍郎,命其参知机务。
字幕:崔仁师,定州安喜人,武德初年中举,调任管州录事参军。
贞观初年,崔仁师与邓世隆、慕容善行、刘顗、庾安礼、敬播俱等为修史学士,改任殿中侍御史。时有青州男子图谋叛逆,党羽囚犯关满监狱,诏令崔仁师审问。
崔仁师奉命甫至青州,便为所有囚犯除去刑具,供以食物茶水,用感化手段审讯,得带头作恶者十余人,余者都免罪放回。
敕使重新审讯,为恶众囚都叩头说道:崔公仁爱宽恕,我等甘愿服罪,不称冤枉。
崔仁师因此出名,升任度支郎中。曾口述支出费用数千项,不用薄籍。唐太宗闻说,诏令黄门侍郎杜正伦拿出账册提问,崔仁师随口回答,并无一处错误。
皇帝不由大惊,以为当世奇才。
贞观十六年,崔仁师升任给事中,奉诏与有司讨论刑律。刑部官员认为谋逆大罪,汉、魏、晋三朝皆都诛杀三族,今唐律只籍没兄弟财产过轻,请求改为处死。
崔仁师道:父子且不悯惜,何谈兄弟友爱,必欲牵累?
房玄龄支持崔仁师,并道:父子近而兄弟疏。若近者流而疏者死,非用刑本意也。
征讨辽东时,崔仁师任主将韦挺副职,主持海运,又兼河南漕运。因运卒逃亡获罪,被除官为民。其后未久,复起用为中书舍人、检校刑部侍郎。
皇帝巡游翠微宫,崔仁师进献《清暑赋》婉言劝谏,太宗称赞,赐帛五十段。至此中书令马周病死,崔仁师升任中书侍郎,参与主持机要事务,尤其受到恩宠礼遇。
中书令褚遂良由此心怀嫉妒,大为不乐。适逢有人伏厥上诉,崔仁师当值,未能及时上报。褚遂良趁机弹劾,将其流放连州。
便在此时,新罗王金善德薨逝,发来国书哀报。
唐太宗以金善德之妹真德虽为女子,但才能出众,文武兼备,遂诏允其承继兄长之位,封为柱国、乐浪郡王,遣使往朝鲜半岛颁赐册命。
真德恐高句丽趁丧来伐,求助于唐。李世民诏命再次泛海征东,以助新罗王立国。
遂命右武卫大将军、驸马都尉薛万彻为青丘道行军大总管,右卫将军裴行方副之,将兵三万三千,搜集楼船战舰,自莱州泛海以击高丽。
薛万彻遂引水师泛海登岛,先以奇兵突袭高丽大行城。高丽兵万余人迎战,薛万彻遣裴行方领步卒在后跟进,自己亲率骑兵冲击敌阵,高丽军混乱溃逃。
唐军追杀百余里,斩杀高丽大将所夫孙,继而进围泊汋城。该城以鸭绿山为屏,易守难攻,唐军顿兵城下,久攻不克。
高丽王更遣大将高文率乌骨、安地诸城兵三万余众,分两路前来救援。
薛万彻闻说高丽援兵到来,亦与裴行方分兵迎战。未料高文甚不经打,兼且身为纨绔子弟,自来不会用兵,一经战阵,便即懵然。
于是双方交战伊始,高丽军即大败溃退。薛万彻击退高文援兵,进而攻拔泊汋城。
新罗女王真德遣使犒师,对薛万彻倍加钦敬,感谢再三。薛万彻见新罗安定,高句丽兵不敢出,遂于当年九月还师,回归中国。
薛万彻还国之后,因自恃屡立战功,于是便在军中恃才傲物,盛气凌人。于是部将中有人上书天子,状告薛万彻种种不法之事。
大军班师还京,向天子献捷。唐太宗对薛万彻说道:上书者论卿与诸将不协,此实乃功臣大弊。然而朕恤勋臣,录功弃过,不罪卿可也。
其事未久,右卫将军裴行方上书封事密告:薛万彻对朝廷屡有怨言。(本集完)